-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 消化系统的组成
-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 酶的催化作用
- 呼吸作用
-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
-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 能量的获得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小肠结构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的是()
A.小肠长5~6米 |
B.肠壁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
C.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 |
D.小肠壁里有肠腺 |
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长度 ,用于消化和吸收的内表面积,流入小肠的消化液种类 ,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可在小肠内得到充分的消化。分别形成 、 及 等小分子营养物质。
根据消化系统模式图回答问题:

(1)能产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的器官是[4] 。
(2)消化道中只有消化而基本无吸收功能的是[2] ;只有吸收而无消化功能的是[9] ;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是[5] 和[8] 。
(3)请依次写出食物进出消化道各结构的名称(只写序号): 。
(4)位于消化道内的腺体有胃腺和 。

(1)能产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的器官是[4] 。
(2)消化道中只有消化而基本无吸收功能的是[2] ;只有吸收而无消化功能的是[9] ;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是[5] 和[8] 。
(3)请依次写出食物进出消化道各结构的名称(只写序号): 。
(4)位于消化道内的腺体有胃腺和 。
吃馒头时,越吃越感觉甜,是因为()
A.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
B.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
C.唾液变成了葡萄糖 |
D.口腔内产生了葡萄糖 |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时被消化的情况。下端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据图回答:

(1)甲表示 的消化,乙表示 的消化,丙表示 的消化。
(2)乙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最终被分解为 。
(3)甲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需要经过肝脏分泌的乳化后才能消化。
(4)从图中可以看出,食物的化学消化开始于[A]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D] ,在此处发挥作用的消化液有 。

(1)甲表示 的消化,乙表示 的消化,丙表示 的消化。
(2)乙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最终被分解为 。
(3)甲曲线表示的营养成分需要经过肝脏分泌的乳化后才能消化。
(4)从图中可以看出,食物的化学消化开始于[A] ,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D] ,在此处发挥作用的消化液有 。
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分别在人体的哪个器官中初步被消化?()
A.口腔、胃、小肠 | B.胃、小肠、大肠 |
C.胃、口腔、小肠 | D.小肠、口腔、胃 |
已知淀粉遇碘液会变成蓝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某同学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淀粉溶液、碘液、新鲜唾液、清水以及试管若干。
(实验步骤)
(1)在标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 。
(2)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同时应向B试管加入 。
(3)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滴碘液后观察。
(实验结果及预测)
(4)若A试管中颜色变为蓝色,B试管也变为蓝色,说明 。
(5)若A试管中 ,B试管变为蓝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
(实验材料用具)淀粉溶液、碘液、新鲜唾液、清水以及试管若干。
(实验步骤)
(1)在标号为A、B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 。
(2)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同时应向B试管加入 。
(3)在适宜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滴碘液后观察。
(实验结果及预测)
(4)若A试管中颜色变为蓝色,B试管也变为蓝色,说明 。
(5)若A试管中 ,B试管变为蓝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分解作用。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
B.一种酶可以催化多种化学反应 |
C.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
D.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