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材料。某氮化铝样品中含有碳或氧化铝杂质。已知氮化铝和NaOH溶液能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①AlN+NaOH+H2O=NaAlO2+NH3↑② 氧化铝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全部溶解,但不生成气体。现用如图所示中的一些装置来进行相关实验。根据反应中所生成氨气的体积来测定样品中的氮化铝的质量分数,并根据实验现象来确定杂质的成分(实验中导管体积忽略不计)。

(1)实验操作为:
a.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lN 样品;
b.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
c.检验装置气密性
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用a、b、c、d 字母表示)。
(2)广口瓶中的试剂X 宜选用________(填写序号)。
(3)若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体积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结束后,若观察到锥形瓶中还有固体,则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

(1)实验操作为:
a.往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AlN 样品;
b.测定收集到水的体积。
c.检验装置气密性
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往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浓NaOH;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用a、b、c、d 字母表示)。
(2)广口瓶中的试剂X 宜选用________(填写序号)。
|
(3)若广口瓶内的液体没有装满(上方留有少量空间),则实验测得NH3体积将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4)实验结束后,若观察到锥形瓶中还有固体,则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______。
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H2和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验证其组成,同学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和现象如下(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气体均吸收完全)。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丁认为,由于他们对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分析不同而导致结论有差异。根据碳酸盐可转变为CO2的性质,丁利用上述实验结束后装置内药品和某种常见试剂进行实验,证明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请写出丁的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________。

结论 | 甲 | 乙 | 丙 |
含有CO、H2、H2O(气) | 含有CO、H2、CO2 | 含有CO、H2、CO2、H2O(气) |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丁认为,由于他们对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分析不同而导致结论有差异。根据碳酸盐可转变为CO2的性质,丁利用上述实验结束后装置内药品和某种常见试剂进行实验,证明了甲的结论是正确的。请写出丁的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________。
小晴同学为了探究氨气(NH3)的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小晴的操作和相关现象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
B.氨气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减小 |
C.试管内液体的PH<7 |
D.若将酚酞试剂改为石蕊溶液可看到蓝色喷泉 |
课题式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学习模式为: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案→解决问题→总结和评价。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其研究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 (填“a”或“b”)口通入。
(2)小徐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进行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O的硬质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来确定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判断小徐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

(1)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 (填“a”或“b”)口通入。
(2)小徐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进行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O的硬质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来确定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判断小徐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
下列几种估测中,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内天花板离地面的高度约为8m |
B.60W照明电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1A |
C.中学生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0m/s |
D.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 |
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
B.烧碱液洒在皮肤上,先涂上适量稀硫酸溶液,再用水冲洗后 |
C.稀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
D.误服氯化钡溶液中毒,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
下图是收集、吸收某气体的装置(A装置收集气体,B装置吸收多余气体)。由实验装置推测该体的有关性质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密度比空气 | 小 | 小 | 大 | 大 |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的pH | >7 | <7 | >7 | <7 |
A.A | B.B | C.C | D.D |
有一混合气体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探究混合气体的成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为蓝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 。
(2)如果将上述装置中的A,B交换.则不能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 。

(1)证明混合气体中有水蒸气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为蓝色;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现象是 ;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的现象是 。
(2)如果将上述装置中的A,B交换.则不能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