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物质的密度为2g/cm3,乙物质密度为5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g/cm3。若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是 ,体积之比是   
当前题号:1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采用如下方法:把一张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表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再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为圆柱体周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
B.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大
C.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偏大都有可能
D.该测量方法正确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为了检验在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

(1)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净,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混有一氧化碳。
(3)如果混合气体中混有一氧化碳,则在D装置的排气管口需采取的措施是  ,理由是
当前题号:3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的估计,其中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淋浴的水温大约是40℃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N
D.班级中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50cm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是我市某校四位学生在科学实验操作时的特写,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测NaOH溶液的pH
C.倾倒试剂D.稀释浓硫酸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保持装置内温度不变,将导管的末端深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
A.AB.BC.CD.D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 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如果这个过程用时35s,则他的步行速度是多少?
(3)小华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步行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华的质量为50kg,请根据图中小华测量的有关数据,计算他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4)资料表明,人步行时消耗的能量大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请你分析一下,人步行时还在哪些方面消耗能量?(写出一条)
当前题号:7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科学实验是否规范、严谨不仅会影响实验的客观性,甚至可能会危及器材、人身或环境的安全。

(1)图甲所示为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图,图中试剂瓶所盛放的试剂是
(2)甲烷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甲烷等可燃性气体时要注意检验其
(3)图乙所示为小芳同学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请指出其明显错误 。该实验操作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反应前必须 ,否则易发生爆炸。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
小丽在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这些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它的压强会不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呢?
针对这一问题,她经过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1)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大。
(2)这些气体在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压强越小。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丽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在烧瓶中封入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将烧瓶放入水中,利用温度计可以测得水的温度,也就是瓶中气体的温度(如图)。给水槽中的水加热,通过不断调整压强计以保持瓶中气体的体积不变,并利用温度计和压强计每隔一段时间记录瓶中气体的温度值及相应的压强值。经过一段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气体的温度/℃
20
30
40
50
……
气体的压强/帕
1.01×105
1.03×105
1.07×105
1.1×105
 
 
小丽对上述数据进行了归纳分析,看出了在这种情况下,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某种关系。
小丽经过进一步思考,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并验证了自己哪种猜想是正确的。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答:一定质量的气体,在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夏天,小宝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准备出去游玩。路上遇到同学小周,于是他就将自行车停放在烈日下,与小周聊天。正聊在兴头上,猛听见“砰”的一声巨响,车胎爆裂!这是怎么回事?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以验证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确实是铜与氧气化合生成的CuO,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由上图两个实验步骤判断:铜片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步骤___________。(填“一”或“二”)
(2)为进一步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元素组成,他们选用了以下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a.甲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2,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______________
(填编号),所选装置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A装置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
b.乙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A装置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装置________(填编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此方法仅用上述装置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c.通入的气体如果含有少量水蒸气,若在A装置左边增加一个B装置,则澄清石灰水应更换成________________。
d.对A装置加热前,应先通入纯净气体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经过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