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际组织和著名人士发起召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要本无条件禁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第一次大会于191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72个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大会通过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告世界人民书》等10多项文伴,并选出常设委员会。和平运动的主要任务:争取广大的爱好和平的人民为维护和平而奋斗。孤立侵略阵营的好战分子,制止好战分子发动新的世界战争的阴谋;揭露帝国主义不断缔结危害別国独立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事实。会议的成功召开,促进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进一步团结。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历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意义。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1949 年 4 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举行。有 2287 名代表参加, 代表 72 个国家、12 个国际组织和 1/4 的世界人口。大会宣言说:“我们,属于一切文化、一切 思想和一切肤色的男女”,由于“人民正被卷入军备竞赛的危险中”,因此呼吁“要求原子能使 用只限于为和平目的与人类福利……为争取民族独立与各国间的和平合作、各民族对其将来的自 决权——自由与和平的重要条件——而斗争”。

1950 年 11 月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417 位理事均由各国著名的文 学艺术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宗教界人士等担任。理事会尊奉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 度可以和平共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 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这是对战后世界人民和平观念的概括。 正是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涌现出大量的反对侵略战 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文学艺术作品。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和平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和平运动的意义。
当前题号:2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1973年12月3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召开第三次海洋法会议。此前,联合国曾于1958年2~4月和1960年3~4月在日内瓦举行过两次海洋法会议,由于大国的控制,把领海规定为12海里,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的愿望。所以,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举行本身,就是对海洋霸权主义者的重重的一击。与会的国家共有167个。美苏则对会议采取抵制态度。它们先以“时机不成熟”为借口进行阻挠,后又一反常态,提出海峡通行、捕鱼、科研等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企图使会议达不成协议。
但是,经过第三世界国家团结一致的努力,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历时9年,共举行了11期、16次会议,最后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约共320条,另有9个附件。公约虽然继续规定领海为12海里,但沿海国有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对大陆架的所有权可延伸到200海里,在特殊情况下可延伸到350海里,同时规定国际公海海底及其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产。该公约基本上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要求。到1984年底,共有159个国家和地区在公约上签字,唯独美英等国拒绝签署,为公约的实施设置障碍。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的特点及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当前题号:3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