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不结盟运动贝尔格莱德会议召开时,正值柏林危机达到高潮,全体与会国家元首都给美苏两国领导人写了内容相同的个人信件,对于战争威胁发出警告,并呼吁和平的解决方案。这反映了当时
A.两极格局正趋于瓦解B.新的力量格局呼之欲出
C.和平已成为时代主题D.亚非拉国家已弥合分歧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总目标是主宰世界。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后,凭借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并通过实施霸权主义的政策和手段来追求这一目标。

战后初期,斯大林的主要战略构想是,维持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巩固苏联在二战中取得的战略利益和势力范围,建立包括东欧在内的保障苏联安全的屏障,增强苏联的国力,扩大苏联的影响。

美国和苏联都想“领导世界”,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具有对抗性,他们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也彼此冲突。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其他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当前题号:2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如表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

上表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60年代
A.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
B.两极格局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C.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
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历经:欧洲为政治中心时期(14、15世纪至一战前)——欧洲多极化趋势开始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该分期在时间上存在交叉、交集和重合,时间界限不严格。这是因为( )
A.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C.和平与动荡并存
D.“一超多强”下的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面是1990年美国对世界主要大国或地区的实力对比进行分析的情况表

这反映出
A.美国较为关注对其霸权存在威胁的国家和地区
B.苏联已处于解体的边缘不足于对美国构成威胁
C.美国因冷战需要特别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D.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方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的基础。

——摘自《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材料二  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当时任职于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区域问题部门的阿拉马诺夫在上海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在阿拉马诺夫看来,上合组织吸引力与日俱增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上合组织提供了一个平台,其框架下不只有多边协作,也包含了双边关系。“现在世界上面临共同的风险和挑战,唯有和平与发展才是出路,唯有对话与合作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上海精神’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理念高度契合,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据2019.6.14《人民日报打造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的历史背景,并简述不结盟运动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意义。以一句话概括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方案。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