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两次鸦片战争
- 太平天国运动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 清末新政
- 国共政权的对峙
- + 抗日战争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 解放战争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结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B.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国共的共识 |
C.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 D.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
1942年1月,由美、英、苏、中领衔签署的二十六国联合宣言的发表,及蒋介石出任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统一指挥中国、越南、泰国境内的盟军作战。这是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令中国朝野各方颇感自豪。这一结果
A.主要得益于中国对二战的贡献 | B.表明中国已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
C.说明国际政治新格局已经形成 | D.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
1939 年2月,国民党组织南岳游击训练班,邀请中外名人和领导人讲课、演说或作报告(见下表)。
此举表明国民政府
受邀者 | 主讲内容 |
苏联顾问 | 炮兵、步兵协同作战问题 |
日本共产党鹿地亘 | 对日本军阀的解剖和日本国内的民主斗争 |
蒋介石 | 推行基本建设与实现三民主义 |
白崇禧 | 关于游击战的问题 |
胡愈之(学者,社会活动家) |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分析 |
周恩来 | 中日战争之政略与战略问题 |
此举表明国民政府
A.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 B.接受中共倡导的全面抗战路线 |
C.根据战场形势调整作战方针 | D.致力于维护国共合作抗日大局 |
据统计,抗战初期中共的群众组织;除了在中共控制区域得到发展外,还扩展到整个大后方地区。河南华西县“全县3000民众”分别参与各类群众组织;晋冀豫区“全区有组织的群众达130多万人”。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A.国民党改变对群众的态度 | B.***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
C.群众组织独立自主性增强 | D.青年团体参政的热情日益高涨 |
有著作评论中美关系:“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以下说法与之不符的是
A.“痛苦”包括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效仿”主要指建立中华民国 |
C.“合作”的起点是在1972年 |
D.“对抗”包括抗美援朝战争 |
1942年11月下旬,日军即将进攻香港时,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共东江纵队前身)即接到了正在香港开会的该队政委尹林平的指示:“作好应变的准备,一旦战事发生,立即派部队进入港九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这表明了
A.国共两党共同合作抗日 | B.香港得到反法西斯国家支持 |
C.日本在沦陷区统治加强 | D.中共对香港抗战的重要贡献 |
1943年12月,任弼时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上占71%(高中以上占19%,高中占21%,初中占31%) ,其中许多人成为革命的主干力量。这一现象说明
A.中共政治新气象得到认同 |
B.抗日根据地文化氛围浓厚 |
C.边区政府社会结构更合理 |
D.日寇对知识分子迫害严重 |
下面是1931~1943年东北地区的工矿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较表(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东北地区
| 1931年 | 1937年 | 1940年 | 1943年 |
指数 | 100 | 100 | 100 | 100 |
工矿业 | 26.9 | 51.0 | 54.4 | 59.3 |
农业 | 73.1 | 49.0 | 45.6 | 40.7 |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 | B.经济结构得到了完善和优化 |
C.逐渐摆脱了对日本经济的依赖 | D.成为日本“以战养战”的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