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能与热能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
- 弱电解质的电离
- 盐类的水解
- 沉淀溶解平衡
- 化学能与电能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
B.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 |
C.若测得雨水的pH小于7,则下的是酸雨 |
D.在通风橱中进行有毒气体实验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不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A.用蒸馏水冼净滴定管后,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
B.用蒸馏水冼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液润洗,而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 |
C.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当溶液由黄色变成橙色,立刻读数盐酸体积 |
D.用碱式滴定管取10.00 mLNaOH溶液放入用蒸馏水洗净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后再进行滴定 |
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主要成分可能是( )
A.氢氧化钾 | B.次氯酸钙 | C.烧碱 | D.碳酸钾 |
已知 25℃下时,NH3·H2O kb=1.77×10-5;H2CO3 ka1=4.30×10-7、ka2=5.61×10-11。 25℃时有关NH4HCO3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呈弱酸性 |
B.c(OH-)+c(NH3·H2O)=c(H+)+c(H2CO3) |
C.滴入NaOH 溶液发生反应:NH4++OH-=NH3·H2O和HCO3-+OH-=H2O+CO32- |
D.滴入NaOH溶液,则![]() |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pH相等的NaOH、CH3COONa和NaHCO3三种溶液,则有c(NaOH)<c(CH3COONa)<c(NaHCO3) |
B.已知25℃时Ksp(AgCl)=1.8×10-10,则在0.3 mol·L-1 NaCl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可达到6.0×10-10 mol·L-1 |
C.25℃时,0.1 mol·L-1 Na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OH)大于0.1 mol·L-1 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OH-) |
D.浓度均为0.1 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2c(OH-)=c(CH2COOH)+2c(H+) |
在含有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往往有多个化学平衡共存。
(1)一定温度下,向1 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加入0.1 mol CH3COONa固体,则溶液中
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写出该混合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的一个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的pH一般在4~9之间。土壤中Na2CO3含量较高时,pH可高达10.5,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土壤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加入石膏(CaSO4·2H2O)可以使土壤碱性降低,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在2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40 mL 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为____________,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③已知在25 ℃时,CO3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Kh=
=2.0×10-4,当溶液中c(HCO3-)∶c(CO32-)=2∶1时,溶液的pH=____。
(1)一定温度下,向1 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加入0.1 mol CH3COONa固体,则溶液中

(2)土壤的pH一般在4~9之间。土壤中Na2CO3含量较高时,pH可高达10.5,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土壤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加入石膏(CaSO4·2H2O)可以使土壤碱性降低,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在2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40 mL 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为____________,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③已知在25 ℃时,CO3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Kh=

甲酸为一元弱酸,在15mL0.1mol/L K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甲酸溶液,溶液的pH变化和所加入的甲酸的体积关系描绘成如图所示曲线。下面有关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在A、B间的任意一点上都存在:c(K+)>c(HCOO-)>c(OH-)>c(H+) |
B.在B点:c(K+)= c(HCOO-)>c(OH-)=c(H+),且a=7.5 |
C.在C点:c(HCOO-)>c(K+)>c(H+)>c(OH-) |
D.在D点: c(HCOO-)+ c(HCOOH)=2 c(K+) |
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 |
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 |
C.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3COO-)>c(Na+)>c(OH-)>c(H+) |
D.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可能等于c(Na+)、c(NH4+)之和 |
测定溶液电导率的变化是定量研究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规律的一种方法,溶液电导率越大其导电能力越强。室温下,用0.100mol•L-1的NH3•H2O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100mol•L-1HCl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所得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点溶液:pH最大 |
B.溶液温度:①高于② |
C.③点溶液中:c(Cl-)>c(CH3COO-) |
D.②点溶液中:c(NH4+)+c(NH3•H2O)>c(CH3COOH)+c(CH3COO-) |
欲同时对农作物施用含N、P、K三种元素的化肥,现有:①K2CO3、②KCl、③Ca(H2PO4)2、④(NH4)2SO4、⑤氨水,最适合的组合是(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②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