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
- + 弱电解质的电离
-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
-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 盐类的水解
- 沉淀溶解平衡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下列实验与对应的图象符合的是

A.向一定量的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至过量
B.向等物质的量的HCl和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C.C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D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大于NaB溶液

A.向一定量的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至过量
B.向等物质的量的HCl和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C.C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D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大于NaB溶液
25℃时,将浓度均为
的
溶液和
溶液按体积分别为Va和Vb混合,保持
,且生成的
可溶于水。已知
与混合液pH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Ⅰ表示![]() | B.![]() ![]() |
C.电离平衡常数![]() | D.向![]() ![]() |
常温下0.1 mol·L-1氨水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 B.加入适量的氯化铵固体 |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 D.通入氨气 |
已知25℃时有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在25℃时,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弱电解质化学式 | CH3COOH | NH3·H2O | H2CO3 |
电离平衡常数(25℃) | 1.8×10-5 | 1.8×10-5 | K1=4.3×10-7 K2=5.6×10-11 |
在25℃时,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pH相等的四种溶液a. CH3COONa b.Na2CO3 c. NaHCO3 d.NaOH,则四种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d<b<c<a |
B.0.1mol·L-1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H2CO3) |
C.1L 0.50mol·L-1NH4Cl溶液与2L0.25mo·L-1NH4Cl溶液,前者含NH4+物质的量多 |
D.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 COONa混合溶液中: c(CH3COO-)+c(OH-)>c(CH3COOH)+c(H+) |
下列实验事实能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HN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放出气泡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溶液不与Na2SO4溶液反应
④0.1mol·L -1HNO2溶液中,c(H+)=0.015mol·L-1
⑤相同浓度时,HNO2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
⑥取0.1mol·L -1HNO2溶液200mL,加水至体积为2L,pH>2
①HN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放出气泡
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③HNO2溶液不与Na2SO4溶液反应
④0.1mol·L -1HNO2溶液中,c(H+)=0.015mol·L-1
⑤相同浓度时,HNO2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盐酸弱
⑥取0.1mol·L -1HNO2溶液200mL,加水至体积为2L,pH>2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①③④ | D.①④⑤⑥ |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用HNO2溶液作导电性实验,灯光较暗,说明HNO2是弱电解质 |
B.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说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C.将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稀释相同倍数,醋酸溶液的pH变化大 |
D.利用溶解性的不同,可用酒精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
A.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
B.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 |
C.若测得雨水的pH小于7,则下的是酸雨 |
D.在通风橱中进行有毒气体实验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
在含有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往往有多个化学平衡共存。
(1)一定温度下,向1 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加入0.1 mol CH3COONa固体,则溶液中
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写出该混合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之间存在的一个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的pH一般在4~9之间。土壤中Na2CO3含量较高时,pH可高达10.5,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土壤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加入石膏(CaSO4·2H2O)可以使土壤碱性降低,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在2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40 mL 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为____________,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③已知在25 ℃时,CO3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Kh=
=2.0×10-4,当溶液中c(HCO3-)∶c(CO32-)=2∶1时,溶液的pH=____。
(1)一定温度下,向1 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加入0.1 mol CH3COONa固体,则溶液中

(2)土壤的pH一般在4~9之间。土壤中Na2CO3含量较高时,pH可高达10.5,试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土壤呈碱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加入石膏(CaSO4·2H2O)可以使土壤碱性降低,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在2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40 mL 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当pH=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主要微粒为____________,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③已知在25 ℃时,CO3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即水解常数Kh=

已知25 ℃时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向其中加入醋酸钠晶体,等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增大了c(OH-),因而溶液的pH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
(1)上述两种解释中________(填“甲”或“乙”)正确。
(2)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然后测定溶液的pH。
(3)若________(填“甲”或“乙”)的解释正确,溶液的pH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25 ℃ 时,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4)常温下将0.010 mol CH3COONa和0.004 mol HCl溶于水,配制成0.5 L混合溶液。判断:
①溶液中共有________种粒子。
②溶液中有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和一定等于0.010 mol,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③溶液中n(CH3COO-)+n(OH-)-n(H+)=________mol。
(1)上述两种解释中________(填“甲”或“乙”)正确。
(2)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然后测定溶液的pH。
|
(3)若________(填“甲”或“乙”)的解释正确,溶液的pH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25 ℃ 时,CH3COONH4溶液呈中性)。
(4)常温下将0.010 mol CH3COONa和0.004 mol HCl溶于水,配制成0.5 L混合溶液。判断:
①溶液中共有________种粒子。
②溶液中有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和一定等于0.010 mol,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③溶液中n(CH3COO-)+n(OH-)-n(H+)=________mol。
为比较盐酸与醋酸的酸性强弱,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均在常温下测定)
A.比较等体积、等pH值的两种溶液的导电性 |
B.比较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与醋酸钠溶液的pH值 |
C.比较等体积、等pH值的两种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产生氢气的量 |
D.比较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的pH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