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化学科学
-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能与热能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 +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 水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
- 弱电解质的电离
- 盐类的水解
- 沉淀溶解平衡
- 化学能与电能
- 有机化学基础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与STSE
- 初中衔接知识点
某种胃药的止酸剂为碳酸钙,测定每片中碳酸钙含量的方法有以下几步操作(设药片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
稀盐酸和
溶液各
②取一粒药片(
)研碎后加入
蒸馏水
③加入
稀盐酸
④用
溶液中和过量盐酸,用去体积为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配制上述
稀盐酸所用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________。
(3)如果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为____。
(4)某同学四次测定的
数据如下:
请根据这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若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下列操作,会使所测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_。
a 用没有润洗的碱式滴定管装
溶液进行滴定
b 用没有润洗的酸式滴定管量取
稀盐酸溶解样品
c 用
溶液滴定时,开始读数平视,终点俯视
d 装
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无气泡。
①配制



②取一粒药片(


③加入

④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2)配制上述

(3)如果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为____。
(4)某同学四次测定的

测定次序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 | 13.40 | 11.90 | 12.10 | 12.00 |
请根据这位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药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若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下列操作,会使所测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_________。
a 用没有润洗的碱式滴定管装

b 用没有润洗的酸式滴定管量取

c 用

d 装

检验甲醛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银﹣Ferrozine法灵敏度较高。测定原理为甲醛把氧化银还原成Ag,产生的Ag与Fe3+定量反应生成Fe2+,Fe2+与菲洛嗪(Ferrozine)形成有色配合物,通过测定吸光度计算出甲醛的含量。某学习小组类比此原理设计如下装置测定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甲醛能被银氨溶液氧化生成CO2,氮化镁与水反应放出NH3,毛细管内径不超过1 mm。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制备NH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装有AgNO3溶液,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
(3)银氨溶液的制备。关闭K1、K2,打开K3,打开______,使饱和食盐水慢慢滴入圆底烧瓶中,当观察到B中白色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________。
(4)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①用热水浴加热B,打开K1,将滑动隔板慢慢由最右端抽到最左端,吸入1 L室内空气,关闭K1;后续操作是______________;再重复上述操作3次。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向上述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1,再加入足量Fe2(SO4)3溶液,充分反应后立即加入菲洛嗪,Fe2+与菲洛嗪形成有色物质,在562 nm处测定吸光度,测得生成Fe2+1.12 mg,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____mg·L-1。

已知:甲醛能被银氨溶液氧化生成CO2,氮化镁与水反应放出NH3,毛细管内径不超过1 mm。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制备NH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装有AgNO3溶液,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
(3)银氨溶液的制备。关闭K1、K2,打开K3,打开______,使饱和食盐水慢慢滴入圆底烧瓶中,当观察到B中白色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时,________。
(4)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①用热水浴加热B,打开K1,将滑动隔板慢慢由最右端抽到最左端,吸入1 L室内空气,关闭K1;后续操作是______________;再重复上述操作3次。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向上述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1,再加入足量Fe2(SO4)3溶液,充分反应后立即加入菲洛嗪,Fe2+与菲洛嗪形成有色物质,在562 nm处测定吸光度,测得生成Fe2+1.12 mg,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____mg·L-1。
工业上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金属镁的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一些金属离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
请回答:
(1)上述流程中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溶液2中的主要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为保证Mg2+沉淀完全,过程②中控制溶液的pH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已知Mg(OH)2的Ksp=2×10-11,lg2=0.3)
(4)已知MgCl2·6H2O受热时发生水解:MgCl2·6H2O=Mg(OH)Cl+HCl↑+H2O,过程③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得到无水MgCl2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过程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一些金属离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时溶液的pH如表所示
| Fe3+ | Al3+ | Fe2+ | Mg2+ |
开始沉淀时 | 1.5 | 3.3 | 6.5 | 9.4 |
完全沉淀时 | 3.7 | 5.2 | 9.7 | |
请回答:
(1)上述流程中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溶液2中的主要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
(3)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为保证Mg2+沉淀完全,过程②中控制溶液的pH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已知Mg(OH)2的Ksp=2×10-11,lg2=0.3)
(4)已知MgCl2·6H2O受热时发生水解:MgCl2·6H2O=Mg(OH)Cl+HCl↑+H2O,过程③应该如何操作才能得到无水MgCl2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过程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辉铜矿石主要含有硫化亚铜(Cu2S),还含有FeO、CaO、SiO2等。以辉铜矿石为原料制备CuCl2·2H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金属离子[c0(Mn+)=0.1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Ⅱ.NaCl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不明显;CuCl2·H2O易溶于水,酒精,浓氨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明显增大。
Ⅲ.Ksp(CaF2)=4.0×10-11
(1)为了提高“溶浸”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写出“溶浸”过程中Cu2S溶解时离子方程式:___。
(2)“脱硫”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脱硫率呈上升趋势(如图),原因是___。

(3)写出“脱氟”时H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沉铁”过程中,加入NaClO的两个作用是___。
(5)“操作X”的具体操作是___。
(6)经过“操作X”后,母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可得到另外一种物质,要得到这种纯净物,最好选用下列试剂洗涤___。
(7)向“浸出液”中加入NaF除去溶液中Ca2+(浓度为1.0×10-3mol·L-1),当溶液中c(F-)=2.0×10-3mol·L-1时,除钙率为___。

已知:Ⅰ.金属离子[c0(Mn+)=0.1mol·L-1]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

Ⅱ.NaCl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不明显;CuCl2·H2O易溶于水,酒精,浓氨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明显增大。
Ⅲ.Ksp(CaF2)=4.0×10-11
(1)为了提高“溶浸”效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写出“溶浸”过程中Cu2S溶解时离子方程式:___。
(2)“脱硫”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脱硫率呈上升趋势(如图),原因是___。

(3)写出“脱氟”时H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沉铁”过程中,加入NaClO的两个作用是___。
(5)“操作X”的具体操作是___。
(6)经过“操作X”后,母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可得到另外一种物质,要得到这种纯净物,最好选用下列试剂洗涤___。
A.浓盐酸 | B.水 | C.酒精 | D.浓氨水 |
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碳酸氢铵可制备小苏打,滤出小苏打后,向母液中通入氨,再冷却、加食盐,过滤,得到氯化铵固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制备小苏打的方程式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 |
B.母液中通入的氨气与HCO3﹣反应:NH3+HCO3﹣→CO32﹣+NH4+ |
C.加食盐是为增大溶液中Cl﹣的浓度 |
D.由题可知温度较低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大 |
下列实验与对应的图象符合的是

A.向一定量的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至过量
B.向等物质的量的HCl和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C.C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D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大于NaB溶液

A.向一定量的CH3COOH溶液中通入NH3至过量
B.向等物质的量的HCl和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
C.C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D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大于NaB溶液
室温时,将V1mL c1 mol/L的NaOH溶液滴加到 V2mL c2 mol/L 的醋酸中,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若混合溶液的pH=7,则 c1V1 > c2V2 |
B.若V1=V2、c1= c2,则混合溶液中 c(Na+) = c(Ac-) |
C.若混合溶液的pH=7,则混合溶液中 c(Na+) = c(Ac-) |
D.若V1=V2,且混合溶液的pH>7,则一定有 c1> c2 |
25℃时,将浓度均为
的
溶液和
溶液按体积分别为Va和Vb混合,保持
,且生成的
可溶于水。已知
与混合液pH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Ⅰ表示![]() | B.![]() ![]() |
C.电离平衡常数![]() | D.向![]() ![]() |
常温下0.1 mol·L-1氨水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
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 B.加入适量的氯化铵固体 |
C.加入等体积0.2 mol·L-1盐酸 | D.通入氨气 |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A | 向浓度均为![]() ![]() ![]() | ![]() ![]() | 非金属性:![]() |
B. | 向含有酚酞的![]() ![]() | 观察到红色变浅 | 证明![]() |
C | 室温下,用pH试纸测![]() | ![]() | ![]() |
D. | 向盛有10滴![]() ![]() ![]() | 有黄色沉淀生成 | ![]() |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