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思妇手卷珠帘,登高望远,所见到重楼一片,风吹落花的春景,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悠思春恨。
B.第二句“依前”即依旧如前之意,点明主人公春恨由来已久。“锁”说明重楼紧闭,幽深寂寥,更添无限春愁。
C.“风里落花”形象生动,运用比喻手法,借凋零的残红四处飞扬,无处归宿,表明主人公身世飘零,孤独无依。“思悠悠”道出了美人迟暮的伤感。
D.“青鸟不传云外信”借用西王母与汉武帝的典故,意指所思之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小题2】戴望舒《雨巷》的意境取自丁香空结雨中愁,但又有发展。请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1-04 12:48: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武德初,赤牒拟涟州别驾。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众或指之,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十七年,以修《武德》、《贞观实录》成,封高阳县,赐物八百段,权检校黄门侍郎。高宗嗣位,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敬宗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多纳金宝,为有司所劾,左授郑州刺史。永徽三年,入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六年,复拜礼部尚书,高宗将废皇后王氏而立武昭仪,敬宗特赞成其计。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与李义府潜加诬构,并流死于岭外。显庆元年,加太子宾客,寻册拜侍中,监修国史。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并升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敬宗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为妻,多得赂遗,及作宝琳父敬德传,悉为隐诸过咎。太宗作《威凤赋》以赐长孙无忌,敬宗改云赐敬德。白州人庞孝泰,蛮酋凡品,率兵从征高丽,贼知其懦,袭破之。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徒,斩获数万。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咸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仍加特进,俸禄如旧。三年,年八十一。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B.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C.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D.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B.“男”,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男、子,凡五等”,“男”属于第四等爵位。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泛指官吏,本处指有关官员。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敬宗不守礼制,轻薄张扬。在文德皇后去世,文武百官守丧期间,许敬宗竟然当众取笑欧阳询,轻谩礼法,被降职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B.许敬宗位高权重,贪图利禄。许敬宗代为礼部尚书时,将女儿嫁给了蛮族酋长冯盎的儿子,收受很多财物。后来他又把女儿嫁给出身高贵的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其目的还是为了钱财。
C.许敬宗陷害忠良,助纣为虐。高宗要废掉皇后王氏以武氏取代她,许敬宗竟然赞成其计。
D.许敬宗身为史官,歪曲事实。许敬宗作《敬德传》时,对其过咎回护隐饰,又把太宗赐给长孙无忌的《威凤赋》擅自写成赐给敬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与李义府潜加诬构,并流死于岭外。
(2)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歌子·荻花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②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③垂纶:垂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本词与***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B.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本词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词作意境清朗明丽,与《沁园春·长沙》绚烂大气、辽阔苍茫的意境不同。
C.词作上片写景。“橘洲佳景如屏画”总写橘洲秋夜之美。“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云烟飘渺,月光皎洁,镜头最后定格在船上的垂钓者身上。
D.词作下片重在议论抒情,“鱼羹稻饭常餐也”一句,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同类题3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注】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日:“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日:“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日:“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日:“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日:“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叉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杨大眼传》,有删改)
【注】杨难当,仇池国首领,在位时间为429—442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还营同坐 / 幕下对诸僚佐 / 言笑自得时 / 指之谓人曰 / 此潘将军也
B.及至还营 / 同坐幕下 / 对诸僚佐 / 言笑自得时 / 指之谓人曰 / 此潘将军也
C.及至还营同坐 / 幕下对诸僚佐 / 言笑自得 / 时指之谓人曰 / 此潘将军也
D.及至还营 / 同坐幕下 / 对诸僚佐 / 言笑自得 / 时指之谓人曰 / 此潘将军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侧出,文中指杨大眼行为异于流俗,被视为不正,清代戴名世《<庆历文读本>序》就有:“余孤行侧出,为世所弃。”
B.典选,掌管选拔人才授官的事务,《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
C.蛮酋,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我国古代将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蛮”,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的意思。
D.关张,分别指东汉末年蜀国名将关羽和张飞,其中关羽死后,逐渐受到尊敬,清代时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大眼出身贵族,但少时历经坎坷。他是仇池国首领杨难当的孙子,但因侧出,而不被宗族亲属重视,时常忍饥受冻。
B.杨大眼灵活应变,善于抓住机会,当尚书李冲不同意任用他时,他主动请求展现自己善于奔跑的才能,最终获得了认可。
C.杨大眼身先士卒,有勇有谋。身为将帅,他经常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他出任荆州刺史时曾射杀蛮人以警示诸蛮,蛮人不敢为乱。
D.杨大眼识字不多,但悟性高。他为官时,文书写作都是口授完成的;经常叫人来念书,他在一旁听,听到的都能理解记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
(2)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奇,字修奇,河北人也。少孤贫,而奉母至孝。龆祇聪识,有夙成之美。性气刚亮,与俗不群。爱玩经典,博通坟籍,常非马融、郑玄解经失旨,志在著述《五经》。始注《孝经》、《论语》, 颇传于世,为缙绅所称。
与河间邢祐同召赴京。时秘书省游雅素闻其名,始颇好之, 引入秘省,欲授以史职。后与奇论典诰及《诗》《书》,雅赞扶马郑。至于《易·讼卦》“天与水违行”,雅曰:”自葱岭以西,水皆西流,推此而言,《易》之所及自葱岭以东耳?”奇曰:“《易》理绵广,包含宇宙。如公所言,自葱岭以西,岂东向望天哉?”奇执义非雅每如此类终不苟从雅性护短因以为嫌先是敕以奇付雅令铨补秘书。雅既恶之,遂不复叙用焉。
奇冗散数年,高允每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允微劝雅曰:“君朝望具瞻,何为与野儒辩简牍章句?”雅谓允有私于奇,曰:“君宁党小人也!”乃取奇注《论语》、《孝经》,焚于坑内。
奇曰:“公贵人,不乏樵薪,何乃燃奇《论语》?”雅愈怒,因告京师后生,不听传授。而奇无降志,亦评雅之失。雅制昭皇太后碑文,论后名字之美,比谕前魏之甄后。奇刺发其非,遂闻于上。诏下司徒检对碑史事,乃郭后,雅有屈焉。
有人为谤书,多怨时之言,颇称奇不得志。雅乃讽在事云:“此书言奇不遂,当是奇假人为之。如依律文,造谤书者皆及孥戮。”遂抵奇罪。时司徒、平原王陆丽知奇见枉,惜其才学,故得迁延经年,冀得宽宥。但执以狱成,竟致大戮,遂及其家。奇于《易》尤长。在狱尝自筮卦,未及成,乃揽破而叹曰:“吾不度来年冬季!”及奇受害,如其所占。
(节选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奇执义非 / 雅每如此 / 类终不苟从雅 / 性护短 / 因以为嫌 / 先是敕以奇付雅 / 令铨补秘书
B.奇执义非雅 / 每如此类 / 终不苟从雅 / 性护短 / 因以为嫌 / 先是敕以奇付雅 / 令铨补秘书
C.奇执义非雅 / 每如此类 / 终不苟从 / 雅性护短 / 因以为嫌 / 先是敕以奇付 / 雅令铨补秘书
D.奇执义非雅 / 每如此类 / 终不苟从 / 雅性护短 / 因以为嫌 / 先是敕以奇付雅 / 令铨补秘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龆龀,垂髫换齿之时,指童年。一般还有女子十三四岁可称豆蔻,十八岁叫及笄。
B.缙绅,笏板插在大带间,引申为士大夫的代称。绅,士大夫腰间束的大带。
C.《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D.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碑文的体裁有文、铭、序,是专为刻碑而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奇孝顺聪颖,博通经史。少年时家境贫困但事母至孝,立志给《五经》笺注,被缙绅赞赏。
B.陈奇性格刚强,不和流俗。尽管游雅身居要职,但他秉持义理,在对《易经》的理解上坚持己见。
C.陈奇据理力争,毫不退缩。游雅焚烧了他注解的《论语》,陈奇义愤填膺,质问游雅,使游雅更加愤怒。
D.陈奇坚守是非曲直,擅长《易经》。他指出游雅碑文的错误,被冤后预测到自己会遭不测。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奇冗散数年,高允每嘉其远致,称奇通识,非凡学所窥。
(2)此书言奇不遂,当是奇假人为之。如依律文,造谤书者皆及孥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