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遇四首(其二)

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着一“叹”字,凝聚了作者对秋菊的情感。
B.作者将菊与兰相对比,表现了秋菊非同一般的特质。
C.作者希望盛开的秋菊能够得到赏识,以免辜负芳华。
D.本诗中菊花的寓意与诗人郑思肖的《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本诗中菊花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请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将行
耿湋
萧关扫定犬羊群,闭阁层城白日曛。
枥上骅骝嘶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
旌旗四面寒山映,丝管千家静夜闻。
谁道古来多简册,功臣唯有卫将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起句称强敌为“犬羊群”,表示了对敌人的蔑视。“萧关扫定犬羊群”指在萧关边塞,消灭了进犯的敌人。
B.第二句实写边关的景物,楼阁层城,落日余晖,景象雄浑壮阔。“闭”暗示了边关将士的严阵以待,防卫谨严。
C.颔联先写耳之所闻,再写眼之所见,有声有色。马是良马,将是“老”将,表明边关将士装备精良,能征善战。
D.“旌旗四面寒山映”写旌旗招展映照山川,侧面烘托军威强盛;“寒山”既交代边塞苦寒,又暗示战争形势严峻。
【小题2】请简要说明尾联用典的好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代诗歌阅读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小题1】诗的前两联是如何写诗人枕不成眠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小题2】对尾联,有人说是超脱之语,有人说是愤激之言。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刘禹锡的两首同题诗作,完成下面小题。

杨柳枝  刘禹锡

其一 其二

炀帝行宫汴水滨,   扬子江头烟景迷,

数枝残柳不胜春。   隋家宫树拂金堤。

晚来风起花如雪,   嵯峨犹有当时色,

飞入宫墙不见人。   半蘸波中水鸟栖。

(注)①嵯峨:山势高峻。②蘸:浸入。

【小题1】赏析第一首诗“数枝残柳不胜春”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的妙处。
【小题2】历代评论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异曲同工”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各题。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其余心之可惩。

【小题1】“余独好修以为常”的译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不我肯榖。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莫可与明。

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

此邦之人,不可与处。

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小题1】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旋 复 明    处
A.回还    返回   晓喻  相处
B.立即    返回   明白  相处
C.回还    恢复   晓喻  处所
D.立即    恢复   明白  处所
【小题2】将“不我肯榖”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下面是后人对这首诗所作的一些解说,请根据这些解说,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①《诗序》:“《黄鸟》,刺宣王也。”
②《毛传》:“宣王之末,天下家室离散。”
③朱熹:“民适异国,不得其所,故作此诗。”“汑为呼其黄鸟而告之曰:尔无集于榖而啄我之粟。苟此邦之人,不以善道相与,则我亦不久于此而将归矣。”
这首诗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这首诗先言“黄鸟”用的是“兴”还是“比”的表现手法?“黄鸟”究竟指什么?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列诗句,回答各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右,宛在水沚。

【小题1】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细读全诗后,选择一种比较合理可信的说法。
A.讽刺秦襄公不用周礼,不能纳贤求士。
B.描写追求“在水一方”的“伊人”,“伊人”泛指一般的人。
C.描写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D.描写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渴望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小题2】本篇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小题3】这首诗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描摹传神。动静各指什么?分别填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翻译本篇一、二章。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孔雀东南飞》最后一节,完成各题。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小题1】“彷徨”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前六句分别采用了什么写法?
【小题3】“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悲吴王城

杜牧

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

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

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

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注)吴王城:三国时期都城遗址。吴王孙权迁都鄂县,改名武昌。这首诗是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览武昌时所作。当时,晚唐江河日下。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歌妓。姹女:美貌的女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面在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实际上蕴含了对历史兴废的感慨。
B.颔联通过想象,虚写柳枝含翠,住所花开,意在感慨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C.颈联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那些花枝招展、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子的赞美之情。
D.尾联既抒发了对吴王城衰败的悲叹之情,又表达了对晚唐国势江河日下的忧虑。
【小题2】这首诗歌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