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①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罗含:《晋书·罗含传》载:“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菊花那淡雅的风姿;“融融”运用“通感”,“冶冶”状其明艳柔美之态。 |
B.第二联用典写菊花之美:写色说成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写香说成与罗含宅中的菊花一样,这赋予了菊花高贵的品格。 |
C.第四联阐述菊花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金酒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表明想通过捷径摆脱地位卑下的现状。 |
D.这首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引典自然,突出的特点是物我交融,自然而然,毫晦涩之感。 |
东屯①北崦②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①东屯: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②崦:山。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
B.诗歌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
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
D.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不忍久看而回首。 |
宿 府
杜 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
B.诗人留宿幕府,悲从中来,诗人产生悲情的原因有官场失意、思乡情浓、战乱未平、身世凄凉。 |
C.“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
D.整首诗歌在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从弟宗一即将离开永州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残魂”且“零落”,“黯然”又加“倍”,其深意在于突出诗人的苦涩心境。 |
B.第二联以数字渲染了自己的不堪处境,有愤慨,有悲吟,字字有血泪,句句蕴悲戚。 |
C.最后一联以相思梦表达重归朝廷的希望与向往,虚实结合,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
D.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自然融合。 |
汴河①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②?
[注] 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人工运河的一段。 ②不较多:差不多。
【小题1】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前者是________,后者则是________ 。【小题2】两首诗都写了“汴河”,但写作目的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送客归江州
韩 翃
东归复得采真①游,江水迎君日夜流。
客舍不离青雀舫,人家旧在白鸥洲②。
风吹山带遥知雨,露湿荷裳已报秋。
闻道泉明③居止近,篮舆相访为淹留。
[注]①采真:道教语,指顺乎天性,放任自然。②白鸥洲:指白鸥翔集的沙洲。此处借指客之家乡。③泉明:指晋陶渊明,此称其为泉明,乃避唐高祖李渊之讳。【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送客人归江州隐居,但并无送别时的伤感,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
B.“江水迎君”采用拟人手法,客人归心似箭、归程片刻不能迟的心态跃然纸上。 |
C.“青雀舫”“白鸥洲”写出了诗人对客人旅舟华美,家乡景色宜人的赞美与羡慕。 |
D.尾联写诗人听说陶渊明居所离客人很近,定会借探访陶渊明居所之机去拜访客人。 |
塞下(节选)
鲍溶
北风号蓟门,杀气日夜兴。咸阳三千里,驿马如饥鹰。
行子久去乡,逢山不敢登。寒日惨大野,虏云若飞鹏。
汉卒马上老,繁缨空丝绳。诚知天所骄,欲罢又不能。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既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也表现了战事的频仍。渲染了紧张氛围,也为下文内容做了铺垫。 |
B.“饥鹰”一词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为朝廷传递军情的驿马飞奔的状态,侧面表现出边塞军情的紧急。 |
C.“虏云若飞鹏”表现敌军人多势众、阵容庞大的嚣张气焰,意在强调战争形势残酷,委婉解释了“逢山不敢登”的原因。 |
D.一个“空”字写出我军有些战马缰绳虽在,骑马的士兵却已不在的现实,蕴含着征人对战争的厌倦和无奈。 |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苹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绘了春日冶游图景,女主人陶醉于热闹的春光,写出了她的内心喜悦。 |
B.“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暄、迟二字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
C.“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春游归来,女主人公仍然意犹未尽,流连于春色,久久不能入眠。 |
D.“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两句由花影见月,由醉颜示闷。女主人公刚刚在花下对月独酌。 |
送别
李白
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
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
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①书。
(注释)①紫泥:用之以封玺书。【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远”字,既写出了江水浩渺、了无涯际的阔大景象,又渲染了离别之情。 |
B.“虚”字,写小船仿佛飘浮在空中一般,表现出了水天一色、风平浪静的景象。 |
C.“访”,即“拜访,探望”,写诗人到闲居的朋友那里看望,表现了二人的深厚情谊。 |
D.尾联将友人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降紫泥书”是说友人还会被朝廷起用。 |
北宅秘园
(南朝宋)谢庄
夕天霁晚气,轻霞澄暮阴。
微风清幽幌,余日照青林。
收光渐窗歇,穷园自荒深。
绿池翻素景①,秋槐响寒音。
伊人倘同爱,弦酒共栖寻。
[注]景:①亮光。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______诗。【小题2】下列评论适合本诗的一项是
A.字无虚设,繁复紧密。 |
B.善用典故,应侍之作。 |
C.词句精炼,自然流畅。 |
D.辨析事理,清晰严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