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从弟宗一即将离开永州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残魂”且“零落”,“黯然”又加“倍”,其深意在于突出诗人的苦涩心境。
B.第二联以数字渲染了自己的不堪处境,有愤慨,有悲吟,字字有血泪,句句蕴悲戚。
C.最后一联以相思梦表达重归朝廷的希望与向往,虚实结合,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D.这首诗既叙“别离”之意,又抒“迁谪”之情,两种情意上下贯通,自然融合。
【小题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02 04:01: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①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登于山。

②丘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未能至焉。

③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石之突怒偃蹇……不可数 殆:大概、或许
B.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兹丘之下  效:呈现
C.虽古好事之士,未能至焉 或:有的人
D.余怜而之     售:卖,出售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石突怒偃蹇  ②虽古好事士  ③彼童子师  ④不如登高博见也
A.①与④相同,②与③相同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写了一个具有胜景却沦为弃地的无名小丘,并叙述了独游小丘时所享有的佳趣,以及由之而兴起的感叹。
B.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和传神的比喻,描摹了嘉木、美竹、奇石,赋予了万古如常的静物以鲜活的动态,增强了文章的美感。
C.作者反复描写小丘的美景,以及游览时的惬意,极力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满足感,他那遭贬的失意也得到了彻底的解脱。
D.作者在文中称“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遂为小丘撰文志贺。在欣喜与小丘的遇合中,多少隐喻着自我的感慨,可见文章意蕴的深广,更可见文章的深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同类题2

游黄溪

柳宗元

晋,西适寸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永最善。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湘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黄溪东屯,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临峻流,若颏颔龂齶。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方东向立。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山舒水缓,有土田。始黄神为人时,居其地。

传者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其所以传言者益验。神既居是,民安焉。以为有道,死乃俎豆立祠。后徙近乎民,今祠在山溪水上。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既归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选自《柳河东集》)

(简注)
①黄溪:又名黄江,位于今湖南省零陵县东70里,在九疑山西,源出湖南省宁远县北阳明山的后龙洞,北至祁阳县,汇合白江水,注入湘江。②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辖境相当今湖南零陵、东安、祁阳和广西全州、灌阳等地。③其缺者:指缺花叶。④揭(qì)水:擦起衣服,涉水而行。⑤黛蓄膏渟(tíng):这句形容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渟,水停止不流。⑥峻流:湍急的流水。⑦颏(kē)颔(hàn)龂(yín)齶(è):形容石头高低不平的形状。颏,下巴尖。颔,下巴。龂,齿根肉,即牙龈。齶,同“腭”,上腭。⑧大冥:川名。⑨余,黄、虞之后也:王莽擅权摄政后,曾说王姓是黄帝的后裔、虞舜的嗣息(见《汉书·王莽传中》)。⑩“故号”句: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平帝死后,王莽摄政,尊其女为皇太后。王莽立新朝,改其女为安定公太后。王莽想叫她改嫁,改称为“黄皇室主”,意思是新莽的公主,表示与汉断绝(见《汉书·外戚传下》)。⑪后稍徙近乎民:谓黄神祠先建在他的潜居处,后来在靠近村民处改建今祠,即上文所说“由东屯南行六百步”处。
(阅读指要)
这篇游记记述作者游览黄溪所见到的奇丽景象。记述黄溪之美,主要围绕黄神祠、初潭、第二潭而展开的,着重描绘潭水溪石,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得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章后半部分记有关黄神的传说,意在说明黄神祠的由来,能使所写山水增添色彩,也使文章内容更显得丰厚。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________) (2)永之治百里(________)
(3)不可状(________)  (4)民安焉(________)
(5)后徙近乎民(________) (6)今祠在山溪水上(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北晋 ③死乃俎豆之,立祠
②死方俎豆     ④既归记,以启后之好游者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小题3】简述文章第二段中游览黄溪的路线。着重描写哪几处?
【小题4】简答题:文章在描摹黄溪初潭的美景时,写了哪几幅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祠之上,两山墙立,如丹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
(2)莽既死,神更号黄氏,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 梓人,木工,建筑工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B.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C.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D.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
B.乡师:乡里的私塾老师。
C.里胥:古代的一里之长。
D.版尹:古代掌户籍的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他精心考虑怎样用料会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
B.梓人说他到官府干活谋生,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C.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愤怒地与那个木匠对峙着。
D.作者认为,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2)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