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到陈州二首(其二)

苏辙

久爱闲居乐,兹行恐遂不。

上官容碌碌,饱食更悠悠。

枕畔书成癖,湖边柳散愁。

疏慵愧韩子,文字化潮州。

注:本诗为作者被貶陈州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闲居已久的情况下赴陈州任职,对于此行能否遂心,他有点拿不准。
B.颔联写上级容许自己庸碌无为,自己很享受每日饱食后悠闲自在的惬意。
C.颈联写诗人与书为伴,日久成癖,漫步湖边,赏景散心,消解忧愁。
D.这首诗以议论抒情为主,兼有叙述写景,文笔质朴,平淡中别有意味。
【小题2】阅读本诗,结合文言文材料中的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尾联中作者的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02 11:0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祖 逖

苏辙

敌国相图,必于彼己。将强敌弱,则利于进取;将弱敌强,则利于自守。违此二者,而求成功,难矣。

东晋渡江,以江淮为境,中原虽屡有变,而南兵不出,出亦无功,皆夷狄自相屠灭而已。石勒之死也,庾亮为北伐之计,石虎之老也,庾翼为徙镇之役,皆无成而死。及苻坚之败,谢安父子乘战胜之威,有席卷之意,终以兵将奔溃,无尺寸之得。其后宋文自谓富强,以兵挑元魏,梁武志于并吞,失信于高氏,陈宣乘高氏之衰,攘取淮南,皆继之以败亡,何者?东南地薄兵脆,将非命世之雄,其势固如此也。

自江南建国,惟桓温东讨慕容,西征苻健,兵锋所及,敌人震动。及宋武破广固,陷长安,所至荡定,有吊伐之风。此二人者,诚非常将也。然桓温终以败衄①,不能成大功,宋武志在禅代,未能定秦,狼狈而返,而况其下者乎?惟晋元帝初定江南,未遑北伐,祖逖言于帝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毒流中原耳。今遗黎既残酷,人有奋击之志,诚能奋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郡国豪杰,必有应者,沉溺之士,喜于来苏②,庶几国耻可雪也。”帝以逖为豫州刺史,使进屯淮阴。

逖兵力甚弱,乃铸造兵器,招合离散,稍诛锄叛涣,复进据谯③,然未尝为深入计也。石勒遣兵攻逖。逖辄就破其众。每于兵间,勤身节用,礼下贤俊,怀抚初附,专以恩信接人,不尚诈力,故人争为之用。自黄河以南,尽为晋土。虽石勒之强,不敢以兵窥其境。逖母葬成皋,勒使人修其墓,复遣使通好,且求互。逖不答其使,而许其市,通南北之货,多获其利。方将经略河北,而帝使戴若思拥节直据其上。逖怏怏不得志死。

盖敌强将弱,能知自守之为利者,唯逖一人。夫惟知自守之为进取,而后可以言进取也哉!

(选自《栾城后集》第十卷,有删节)

(注)①败衄(nǜ):挫败。②来苏:形容百姓盼望明君来解脱其苦难。③谯: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敌国相图,必于彼己 审:慎重
B. 今遗黎既残酷 被:遭受
C. 遂使戎狄乘 衅:间隙、破绽
D. 复遣使通好,且求互 市:交易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违此二者,求成功  未能定秦,狼狈
B. 人有奋击志 不胜犬马怖惧
C. 梁武志并吞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D. 帝以逖豫州刺史    故人争之用
【小题3】祖逖在得到晋元帝任用后,采取哪些措施逐步增强实力?请分条概括。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宋武破广固,陷长安,所至荡定,有吊伐之风。
(2)招合离散,稍诛锄叛涣,复进据谯,然未尝为深入计也。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①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③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④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下列加点词与“亦足以称快世俗”中的“称快”用法相同的两项是(____)(____)
A.长桥卧波,未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C. 栗深林兮层巅
D.青海长云雪山
A.渔夫樵父之舍,皆可
2.下列加点词与“以览观江流之胜”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
A.忽魂悸魄动
B.娘指扣门扉曰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拒秦
D.成其小,劣之
 
3.下列句子中与文中“将何往而非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___)
A.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
B.秦人不暇自哀
C.戍卒叫,函谷举
D.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引入张梦得的事例,其目的是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小题1】依据文意,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B.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C.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D.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小题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古代官吏身边的侍从;后用作对对方的敬称,表示不敢直指其人。
B.枢密使: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
C.宫阙:指古代皇太后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D.翰林: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引用孟子的话和司马迁的事例,是为了论述“文章是人气质的体现”的观点。
B.作者之所以毅然离开家乡,是因为担心自己会沉没下去,他想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体会天地的广博。
C.在文章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对韩太尉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见韩太尉的迫切愿望。
D.作者为了自己能够拜见韩太尉,在文章中极力贬低自己,对韩太尉极尽阿谀奉承之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题各题。

巢谷(苏辙)

(1)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   

(2)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之在朝,谷噶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

(3)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従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朝廷稍之 (2)妻子不免寒饿
(3)及存宝得罪,将就 (4)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中的“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报刘之短矣
B.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呈卷,即署第一
D.相如广成传舍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幼识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亦强资遣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君意善 叩之寺僧,史公可法也
D.阅橐中,无数千钱    则或咎欲出者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2)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
【小题5】联系全文,对巢谷的性格特点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