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落日

杜甫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注:本诗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落日在帘钩”写出诗人眼中所触之景,既显自然巧妙,又不失雄健之意。
B.“溪边春事幽”不但写明了时令与环境,更点出了下联中画面中的神韵“幽”。
C.颔联中“缘”字与“花径不曾缘客扫”中的“缘”字相同,都是“因为”之意。
D.“飞虫满院游”表面写草堂院中满是飞虫,也隐隐地写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烦忧。
【小题2】杜甫所作的诗中多次写到了“酒”。下列诗句中诗人饮酒的用意与本诗尾联最接近的一项是
A.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独酌》)
B.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徐步》)
C.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朝雨》)
D.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可惜》)
【小题3】“啅”字有两解:一解通“啄”;一解拟鸟鸣声,音(照zhào)。你认为在本诗中取哪种解释为好?请结合诗歌分析作答。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春晴

明代:王守仁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

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

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注:作者作此诗时正遭贬在外。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作者由近及远,从触觉写到视觉,从风的暖和、雪的消融写出春的消息。
B.颔联以动衬静,用游丝的飘荡反衬花枝的静谧,用白鸟的飞翔来衬托伸向远处的青石板路,画面感极强。
C.颈联转向抒情,通过怀念旧日的伴侣和梦见昔日的景物,表达出诗人幽远的内在情感。
D.尾联诗人希望远方的朋友换掉衣服,洗去尘土,好到湖边采摘菱角和荷花。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札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这是一首题壁诗,是杜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作此诗时,恰逢黄巾军起义,战火纷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何事”反问,表明侄子虽然未能入仕显达,却一直谨守礼道,作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此联中两个“穷”字的意义不同。
B.颔联运用反衬手法,借家乡战乱来反衬侄子守礼修为、品格高洁、卓然突出的形象。而此联后一句又与首联关合,与“何事”之句映照。
C.尾联出语警策,情意深重。作者劝诫勉励侄子要珍惜时光,勤苦学习会终身受用同时,这也是作者总结人生经验的肺腑之言。
D.这首诗在语言上平易浅近,质朴自然。没有一个难解字句,毫无半点雕琢痕迹,却摄取了弟侄独特的风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题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两个具体画面,精妙蕴藉,请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小题2】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杂诗(其四)

曹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这首诗明显地学习屈赋。
B.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佳人图,这“佳人”生于“南国”,艳若桃花,光彩照人。
C.“时俗薄朱颜”二句,指世人并不喜欢这朱颜的美人,没有人愿意对她展露笑颜赞美她。
D.这首诗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风格质朴刚健,有一种爽朗自然之美。
【小题2】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新晴山月

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①。

注:①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小题1】对这首诗歌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从题中“月”入笔,形象地写出了林中月景,表现诗人对月景的赏鉴。
B.颔联写诗人因“久不能寐”而独自在月下徘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
C.尾联把昆虫鸣叫与自己低吟诗歌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物我交融,别有兴味。
D.这首诗两联写景,两联写情,自然融合,酷肖唐代王维、孟浩然的山水诗风格。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题。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注:公元1279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作者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岭(梅岭),经南安军时作此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B.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径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
C.颔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亡国之痛和对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
D.全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写出了诗人被俘后经过家乡时真切的思想感受。
【小题2】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王昌龄

(其一) (其四)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小题1】下列对这组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层层深人,反复渲染,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
B.(其一)中,成守边关的战士黄昏时分独上高楼,传来了阵阵鸣呜咽咽的“羌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在叹息。
C.(其四)前两句,选取青海湖、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意象,在悲壮开阔的景色里渗透了戍边生活的孤寂、担负任务的自豪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D.((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展现。
【小题2】(其一)中的“无那金闺万里愁”与(其四)中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诗,分别运用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什么感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梅

唐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见梅

宋 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小题1】下列对诗歌句意理解与表现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首句,“一树”形容花开之密;“寒梅”指花开之早;“白玉条”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姿韵。描写梅花外貌形神兼备,令人陶醉。
B.张诗第二句,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使诗歌的意境显得开阔。
C.张诗末二句,抒发了诗人初见桥边早梅的感受。末句采用虚笔,并照应了首句“白玉条”,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D.何诗第二句,“佳人”借喻梅花,“空谷”写环境的空旷寂寥,梅花生长于此,犹如空谷佳人,风神毕现,引发了读者的无限遐想。
【小题2】两诗都以“梅花”为对象,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郡斋

李攀龙

金虎署中谁大名,我今出守邢州城。

折腰差自强人意,白眼那堪无宦情。

世路悠悠几知己,风尘落落一狂生。

春来病起少吏事,拟草玄经还未成。

注:①金虎署,指刑部。②玄经,指道家经典。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诗人曾在刑部声名显赫,次句写如今出守邢州,两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失意之情。
B.“折腰”句写出了当时官场奴颜婢膝的丑态,“白眼”句则道尽了官场的人情淡薄。
C.本诗的第三联诗人在慨叹知音难觅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在茫茫人世间的孤独与渺小。
D.作为咏怀诗,本诗用语率真质朴,自然流畅,情感亦丰富,包含了愤慨和感伤等情感。
【小题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