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小题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清秋”与“独宿” |
B.第三、四句中的“角声”与“月色” |
C.第五、六句中的“音书绝”与“行路难” |
D.第七、八句中的“已忍”与“强移” |
A.前两句写诗人在清秋时节,独宿幕府,环境清寒,感到清冷。 |
B.“中天月色”一句写月上中天,月色动人,但无人与诗人共赏。 |
C.第五句中“风尘”与“大漠风尘日色昏”中“风尘”意思相同。 |
D.“强移栖息一枝安”喻指自己像鸟一样有了栖息地而暂得安稳。 |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C.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对诗中词语理解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渚”是江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是鸟在风中飞舞盘旋的样子。
B.颔联中的“落木”是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出树叶摇落的声音。
C.颈联的“作客”是离开家,寄居在别处的意思,“百年”指作者的一生经历。
D.尾联的“苦恨”不是痛苦仇恨,而是深恨,“潦倒”是衰颓失意的样子。
②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此背景下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金陵①
(清)陆嵩
崔巍稚堞②尚前朝,形胜东南第一标。
惊见羽书传昨夜,忽闻和议出崇朝③。
秦淮花柳添憔悴,玄武④旌旗空寂寥。
往事何人更愤切?不堪呜咽独江潮。
(注释)①本诗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三年后,作者路过南京时有感而作。②稚堞:城墙。③崇朝:从天亮到早饭间。④玄武:历史上的玄武湖为南朝训练水师之地。【小题1】颔联的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最为形象地体现了时局变化之快和作者的错愕之情。
【小题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和尾联。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小题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遮掩着后檐、桃李罗列在堂前的情景。 |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可以互换。 |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生活图景,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的愉快心情。 |
B.此诗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富有画意,生机盎然。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 |
C.诗中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表现诗人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 |
D.“狗吠深巷中”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完全相同。 |
A.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B.云无心以出岫,鸟倦而知还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D.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元和十年三月,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的“八司马”中的五人再遭贬谪,“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②乱飐(zhǎ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的香草。【小题1】与柳宗元同属中唐的诗人是( )。
A.李商隐 |
B.杜甫 |
C.杨炯 |
D.白居易 |
A.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 B.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晚晴
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小题1】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自号_________,被后人誉为“_______”。【小题2】以下对于杜甫《晚晴》一诗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晚晴》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押韵的字分别是“归”、“飞”、“肥”、“微”。 |
B.《晚晴》第一第二句细腻地描绘出了雨后斜阳返照、天空清爽澄澈的景象。 |
C.《晚晴》第三第四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雨后彩虹当空,雨点飘飞的情状。 |
D.《晚晴》最后两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陶醉于眼前的景色,不忍归去的欣然忘我之情。 |
鳲鸠①
《诗经·曹风》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②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③。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④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⑤。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⑥。淑人君子,其仪不忒⑦。其仪不忒,正⑧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⑨。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⑩不万年?
〖注释〗①鳲鸠:布谷鸟。此鸟催春耕,喂养小鸟偏私。②仪:蓉藴仪氡。③心如结:比喻用心专一。④伊:是。⑤弁:帽。一种玉饰品。⑥棘:酸枣树。⑦仪:精神仪态。忒:差错。⑧正:法则、榜样。正走四国,为比四之法则、榜样。⑨榛:树丛。⑩胡:何。
【小题1】下列有关《鳲鸠》及《诗经》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鳲鸠》歌颂的淑人君子身份尊贵品行高洁,可见本诗应该出自《雅》。 |
B.这首诗以“鳲鸠”为题,是因为鳲鸠处处催春耕,裨益人间,又喂养众多小鸟,无偏无私这样的鸟值得人们尊重与赞美,这样的命题方式别具匠心。 |
C.《诗经》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与人民生活。比如《氓》反映了人们婚恋生活的全貌,《鳲鸠》则表现了人们即使身处野外也不放弃对美好人格的追求。 |
D.《鳲鸠》共四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反复咏叹。这种手法一唱三叹,往往可以形成回旋往复的音韵旋律,是《诗经》篇章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
E.本诗每章前两句都写到鳲鸠及其子,这是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中把淑人君子比作鳲鸠,每一章都用鳲鸠及其子引出后文的淑人君子,读来生动感人。 |
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人。 |
B.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 |
C.“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形象。 |
D.“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者形象。 |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唐)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小题1】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与____________合称“王孟”。他们的诗大多以描写_________为主要内容。【小题2】诗中 一词与标题中“晚春”二字相照应。
【小题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小题4】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依据画线句,合理想象,作两段不同的景色描写(各30字以内)。
登雨花台
魏禧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声!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②柴荆:茅屋。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题为“登雨花台”,笔墨以登高览物、描画景物为主,且以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索。 |
B.颔联运用设问,写战火遍地,山河破碎,四处疮痍,甚至连明朝开国皇帝陵墓也难逃厄运。 |
C.颈联中“牛羊践履”既是实写眼前之景,也暗指异族入侵,但新草展露的生机让人颇感欣慰。 |
D.尾联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描绘了一幅凄风悲号、江水痛哭、日夜不息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