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诗欣赏

鳲鸠①

《诗经·曹风》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②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③。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④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⑤。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⑥。淑人君子,其仪不忒⑦。其仪不忒,正⑧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⑨。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⑩不万年?

〖注释〗
①鳲鸠:布谷鸟。此鸟催春耕,喂养小鸟偏私。②仪:蓉藴仪氡。③心如结:比喻用心专一。④伊:是。⑤弁:帽。一种玉饰品。⑥棘:酸枣树。⑦仪:精神仪态。忒:差错。⑧正:法则、榜样。正走四国,为比四之法则、榜样。⑨榛:树丛。⑩胡:何。
【小题1】下列有关《鳲鸠》及《诗经》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鳲鸠》歌颂的淑人君子身份尊贵品行高洁,可见本诗应该出自《雅》。
B.这首诗以“鳲鸠”为题,是因为鳲鸠处处催春耕,裨益人间,又喂养众多小鸟,无偏无私这样的鸟值得人们尊重与赞美,这样的命题方式别具匠心。
C.《诗经》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与人民生活。比如《氓》反映了人们婚恋生活的全貌,《鳲鸠》则表现了人们即使身处野外也不放弃对美好人格的追求。
D.《鳲鸠》共四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反复咏叹。这种手法一唱三叹,往往可以形成回旋往复的音韵旋律,是《诗经》篇章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E.本诗每章前两句都写到鳲鸠及其子,这是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诗中把淑人君子比作鳲鸠,每一章都用鳲鸠及其子引出后文的淑人君子,读来生动感人。
【小题2】本诗是赞美淑人君子之作,请结合第一章和第三章的内容,谈谈这种赞美之情是怎样具体表达出来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9-27 05:28: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分宁县云峰院记

曾巩

分宁人勤生而啬施,薄义喜争,其土俗然。自府来抵其县五百里, 在山谷穷处。其人修农桑之务,率数口之家,留一人守舍行馌,其外尽在田。田高下硗腴,随所宜杂殖五谷,无废壤。女妇蚕杼,无懈人。茶盐蜜纸竹箭材苇之货,无有纤巨,治咸尽其身力。其勤如此。富者兼田千亩,廪实藏钱, 至累岁不发,然视捐一钱,可以易死,宁死无所捐。其于施何如也?其间利害不能以稊米,父子、兄弟、夫妇,相去若弈棋然。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意向小戾,则相告讦,结党诪张, 事关节以动视听。甚者画刻金木为章印,摹文书以绐吏,立县庭下,变伪一日千出,虽笞扑徙死交迹,不以属心。其喜争讼,岂比他州县哉?民虽勤而习如是,渐涵入骨髓,故贤令长佐吏比肩,常病其未易治教使移也。 

云峰院在县极西界,无籍图,不知自何时立。景德三年,邑僧道常治其院而之。门闼靓深,殿寝言言。栖客之庐,斋庖库庾,序列两旁。浮图所用铙鼓鱼螺钟磬之编,百器完。吾闻道常气质伟然,虽索其学,其归未能当于义,然治生事不废其勤,亦称其土俗。至有余辄斥散之,不为黍累计惜, 乐淡泊无累,则又若能胜其啬施喜争之心,可言也。或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学,其归一当于义,则杰然视邑人者,必道常此予未敢必也。庆历三年九月,与其徒谋曰:“吾排蓬藋,治是院,不自意成就如此。今老矣,恐泯泯无声来人,相与图文字,买石刻之,使永永与是院俱传,可不可也?”咸曰: “然。”推其徒了思来请记,遂来。予不,为申其可言者宠嘉之,使刻示邑人,有激也。二十八日,南丰曾巩记。

张伯行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小题1】
A.百器备完 完:完备
B.恐泯泯无声畀来人  畀 :赠予
C.治其院而侈之   侈:扩大
D.予不让    让: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小题2】
A.薄义喜争\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有激也\皆出于此乎
C.必道常\其闻道也固先
D.其土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
 
(小题3)下列文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小题3】
A.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B.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C.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D.于其亲固\然于义\厚薄可知也\长少族挨坐里闾\相讲语以法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人修农桑之务,率数口之家,留一人守舍行馌,其外尽在田。
译文:【小题4】
(2)民虽勤而习如是,渐涵入骨髓,故贤令长佐吏比肩,常病其未易治教使移也。
译文:【小题5】
(3)或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学,其归一当于义,则杰然视邑人者,必道常乎?
译文:【小题6】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济世,宇石霖,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举乡试第一。五十一年,成进士。雍正四年,考选浙江道御史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侍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上谕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治事,为督抚中所罕见者、贪脏坏法,朕保其必无,而济世於督抚中独劾文镜,朕不知其何心?”夺济世宫,下大学士、九卿会鞠,济世辨甚力。刑部尚书问:“指使何人?”对曰:“孔孟。读孔孟书,当忠谏,见奸弗击,非忠也!”命夺济世官,往阿尔泰军前效力赎罪。济世至军,大将军福彭颇敬礼之,济世讲学著书不稍辍。高宗即位,诏开言路,旋召济世还京师,复补江南道御史。乾隆三年,疏言:“母蒋年七十一,行动艰难,耳目昏愤。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乞敕部以州县降授湖南、广东,臣得母子聚首。”上特授湖南粮储道。

八年,济世闻衡阳知县李澎征赋纵丁役索浮费,易服伪为乡民纳赋者以往,察得实,济世详劾。巡抚许容庇澎,以济世荡栓逾闲列状入告。上命解任,交总督孙嘉淦会鞠。容令岳常澶道仓德代济世,布政使张璨附容指,贻书仓德,令更易长沙府详牒。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客,寝其事。上命侍郎阿里衮如湖南会嘉淦按治,而仓德以嘉淦寝其事,揭都察院奏闻。上责嘉洤,召还京师、解容、璨任,夺澎官阿里衮寻奏济世被诬劾,请复官,上命奖仓德,调济世驿盐道。

蒋溥代为巡抚,賺济世所著书,斥为离经畔遒,上曰:“朕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置不问。未几,复言其老病,乃命休致。归家居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八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B.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C.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D.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倚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又称“春闱”,清代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B.御史,古代官职名,汉以后御史的职衔屡有变化,职责却一直以纠察弹劾为主。
C.高宗,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刘邦的庙号为高祖。
D.休致,指官员年老退休去职,在清代分为官员自请休致和朝廷命令官员休致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济世善学能谋,才智不凡。他科考表现优异,在军队赎罪期间勤于讲学著书,著作后来虽遭蒋溥指斥,却深得乾隆喜爱;他微服私访调查不法官吏,很有智谋。
B.谢济世尽职尽责,刚正守己。他被选任御史不久就履行弹劾的职责,这期间遭到雍正皇帝的反对,被削夺官职,甚至被交给大学士和九卿审讯,但他坚持不改初衷。
C.谢济世尚古尊贤,事亲以孝。他追随孔孟思想,认为理应按照孔孟的要求忠诚进谏,打击奷邪;他为了能到离家近的地方任职以便奉养年迈的母亲,降职也在所不惜。
D.谢济世仕途坎坷,屡起屡落。在雍正和乾隆在位期间,他曾或因坚持己见或因受人诬陷而被削夺官职,虽然在失官后均重新被起用,但终没能任职到规定退休时间。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
(2)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容,寝其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謇之字公正。謇之身长七尺五寸,仪容甚伟,风神爽亮,进止可观。为童儿时,周齐王宪尝遇謇之于途,异而与语,大奇之。因奏入国子,以明经擢第,拜宗师中士,转守庙下士。武帝尝有事太庙,謇之读祝文,音韵清雅,观者属目。帝善之,擢为宣纳上士。及高祖作相,引为田曹参军,仍谘典签事。

开皇初,拜通事舍人,寻迁内史舍人,历兵部、司勋二曹侍郎。朝廷以謇之有雅望,善谈谑,又饮酒至一石不乱,由是每梁、陈使至,辄令謇之接对。后迁光禄少卿。出入十馀年,每参掌敷奏。会吐谷浑来降,朝廷以宗女光化公主妻之,以謇之兼散骑常侍,送公主于西域。俄而突厥启民可汗求和亲,复令謇之送义成公主于突厥。謇之前后奉使,得二国所赠马千馀匹,杂物称是,皆散之宗族,家无馀财。仁寿中,出为肃州刺史,寻转息州刺史,俱有惠政。后二岁,以母忧去职。

炀帝践阼,复拜光禄少卿。大业初,启民可汗自以内附,遂畜牧于定襄、马邑间,帝使謇之谕令出塞。及还,奏事称旨,拜黄门侍郎。

时元德太子初,朝野注望,皆以齐王当立。帝方重王府之选,大业三年,车驾还京师,拜为齐王长史。帝法服临轩,备仪卫,命齐王立于西朝堂之前,北面。遣吏部尚书牛弘、内史令杨约、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等,从殿廷引謇之诣齐王所,西面立。牛弘宣敕谓齐王曰:"先帝立我于西朝堂,从内送王子相于我。于时诫我曰:'以汝幼冲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吾受敕,奉以周旋,不敢失坠。微子相之力,吾无今日矣。若与謇之从事,一如子相也。"又敕謇之曰:"今以卿作辅于齐,善思匡救之理,副朕所望。"时齐王正擅宠,左右放纵,乔令则之徒,深见昵狎。謇之虽知其罪失,不能匡正。及王得罪,謇之竟坐除名。

卒于洭口,时年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汝幼冲/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
B.以汝幼/冲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
C.以汝幼冲/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
D.以汝幼/冲今令/子相作辅于汝/事无大小/皆可委之/无得昵近/小人疏远子相/若从我言者/有益于社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本意为“公卿大夫的子弟”,文中指“国子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
B.明经,是科举的科目之一,隋朝时设明经、进士两科,唐增至六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C.薨,古代诸侯、王后、王子、公主或有爵位的高官等死去曰“薨”。帝王死曰“崩”,而一般平民死去则曰“卒”
D.社稷,社为土神,稷曰谷神,均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历代封建王朝建立,必先立社稷坛台,因以之作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謇之擅长朗读,而获提拔。周武帝曾到太庙举行祭典,柳謇之读祝文,声韵清雅,皇帝认为很好,升他为宣纳上士。
B.柳謇之素有雅望,善谈能饮。朝廷因其声望出众,善于言谈戏谑,又饮酒一石而不迷失本性,每有梁国、陈国使者来,总是派他接待应对。
C.柳謇之不吝钱财,慷慨大方。先后奉命出使,得到两国所赠送的马两千多匹,及数量与此相当的其他物品,他都发给宗族人,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
D.柳謇之善理政事,颇受重用。任肃州和息州刺史时均有惠民之举;被皇帝挑选辅助齐王,却因齐王宠信乔令则之徒而未能对其规正一事,获罪被除名。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启民可汗自以内附,遂畜牧于定襄、马邑间,帝使謇之谕令出塞。
(2)微子相之力,吾无今日矣。若与謇之从事,一如子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