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①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
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②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遂出质。
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辩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已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名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闵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
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焦③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愽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
阴怡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剧④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注)①阴饴甥:人名。②黑衣:指宫廷中的黑衣卫士。③茅焦:人名。④剧:mó,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公执晋侯 执:俘获 |
B.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 唾:唾沫 |
C.今秦王不倍功臣 倍:背弃 |
D.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 数:列罪状,加以责备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B.然后及其女燕后 其孰能讥之乎 |
C.子宜言欲代我相,有之乎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D.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大块假我以文章 |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剧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
B.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剧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
C.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微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剧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
D.阴饴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剧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促成“为难而可喜者也”这一变化的一项是( )
A.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 |
B.恣君之所使 |
C.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 |
D.茅焦请谏,王召镬将烹之 |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写了《说难》,却死于因劝谏所招致的灾难。劝谏之难,自古以来就如此。 |
B.文章举左师劝谏赵太后这一典型事例,不仅向读者展现了左师高超的论辩才能,还有力地论证了“难而可喜”的观点。 |
C.蔡泽先以保全性命、名声之说打动了范雎,再拿范雎艰难的处境与商鞅、吴起和文种的情况进行比较,使范雎立刻让出相位。 |
D.茅焦不惧秦王汤镬之刑的恐吓,通过夏桀、殷纣狂乱悖理的事例,最终说服秦始皇与母亲和好如初。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能看出劝谏之难,在茅焦之前,秦始皇已杀了二十七个去劝谏的人。 |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
(2)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