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人。
B.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
C.“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形象。
D.“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者形象。
【小题2】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9-27 08:45: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小题2】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定王台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省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形势、人口规模、发展状况,把州郡、县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两句,写定王台所处地理形势,声势不凡,为后面写定王台昔日繁华预伏了辽阔的背景,也给全词布下了苍莽的氛围。
B.“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中的“兴废”二字,承上启下,指出定王台繁华已逝,使人不禁慨叹兴废的匆匆,触发了反观历史的深沉思绪,从而引出下阕的伤今。
C.“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两句,写作者徘徊在萧瑟的秋风里,暮霭斜晖,一片惨淡,最后点出一个“愁”字,表现出作者的消沉和绝望。
D.本词描写作者登台览胜,忧然生感。画面壮阔雄浑,音调苍凉激楚,结构严密,寄慨深沉,有辛(弃疾)派词人之风。
【小题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