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来贵门(辞别) 奉事循公姥(公公与婆婆)
B.久久莫忘(互相) 供养大恩(尽)
C.伶俜萦苦辛(孤单的样子) 人贱物亦(目光短浅)
D.箱六七十(同“奁”)   留待作遗施(赠送)
【小题2】与“昼夜勤作息”中“作息”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逼迫兼弟兄B.其日牛马嘶C.我有亲父母D.于今无会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1-05 05:4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源子雍,灵和。少好文雅,笃志于学,推诚待士,士多归之。自秘书郎,除太子舍人、凉州中正。肃宗践阼,以宫臣例转奉车都尉,迁司徒属。转太中大夫、司徒司马。迁夏州刺史。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以饥馑转切,欲自出求粮,留子延伯据守。僚属佥云:“今天下分析,寇贼万重,四方音信,莫不断绝,俄顷之间,变在不意,何宜父子如此分张?未若弃城俱去,更展规略。”

子雍泣而谓众曰:“吾世荷国恩,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遂自率羸弱,向东夏运粮。延伯与将士送出城外,哭而拜辞,三军莫不呜咽。子雍行数日,为朔方胡帅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见执。子雍乃密遣人赍书,敕延伯令共固守。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子雍为陈安危祸福之理,劝阿各拔令降,阿各拔将从之,未果而死。拔弟桑生代总部众,竟随子雍降。复破贼帅纥单步胡提于曲沃堡。肃宗玺书劳勉之。子雍在白水郡复破阿非军,多所斩获。还洛,以葛荣久逼信都,诏假子雍征北将军,为北讨都督。时相州刺史安乐王鉴据邺反,敕子雍与都督李神轨先讨之。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子雍乘机继进,径围邺城,与裴衍、神轨等攻鉴,平之。子雍卒,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公如故。永安中,重赠司空,谥曰庄穆。

(节选自《魏书·源子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B.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C.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D.时沃野镇人破落汗拔陵首为反乱/所在蜂起/子雍婴城自守/城中粮尽/煮马皮而食之/子雍善绥抚得/士心人人戮力/无有离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即表字,古代男子的“字”是二十岁行冠礼时由长辈所起,“字”与“名”意思相同或相近。
B.三军,为军队的统称,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代也用三军统指部队。
C.玺书,指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指的就是肃宗皇帝的诏书。
D.重赠,重又追赠的意思,“赠”是追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号、官职称号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雍富有魅力,任职很多。他坦诚对待士人,文士们都来归附他,曾被授予太子舍人、凉州中正、奉车都尉、夏州刺史等官职。
B.子雍忠于朝廷,临危不惧。面对贼寇围城,他率军民死守,亲自率领疲弱的兵士出城求粮,且留子据守城池,感动了三军将士。
C.子雍身陷敌手,策反劝降。他被阿各拔拦击抓捕,反而对他晓以利害,劝其归降,最终阿各拔统帅部下跟随子雍归降。
D.子雍功勋卓著,极享哀荣。他在白水郡打败阿非的军队,参与攻打安乐王鉴取得胜利,去世后被追赠多种官爵,谥号庄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雍虽被囚执,雅为胡人所敬,常以民礼事之。
(2)子雍行达汤阴,鉴遣弟斌之夜袭子雍军,不克,奔败而返。

同类题2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肇,字伯始,高祖赐名焉。历通直郎、散骑侍郎、魏郡太守,为政清简,加以匡赞,甚有声绩。景明末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转太府卿,兼御史中尉,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世宗之舅,为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被令改易。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

卢昶在胸山,肇谏曰:“知贼将屡以宿豫求易朐山,臣愚谓此言可许。朐山久捍危敝,宜速审之。若必如此,宿豫不征而自伏。持无用之地,复旧有之疆,兵役时解,其利为大。”世宗将从之,寻而昶败。后迁侍中。萧衍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州内附,朝议遣兵赴援。肇表曰:“玄明之款,虽奔救是当,然事有损益。且灾俭之年,百姓饥敝饿死者不少。何以得宜静之辰,兴干戈之役?军粮资运,取济无所。且新附之民,服化犹近,特须安帖,不宜劳之。”世宗并不纳。大将军高肇伐蜀,肇谏曰:“臣闻: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兵者凶器,不得已而后用。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世宗又不纳。

肃宗即位,出为使持节,加相州刺史,有惠政。肇于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有时不晓,至于再三,必穷其理,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挠。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领军元义之废灵太后,将害太傅、清河王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正光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九。肃宗举哀于朝堂。赠谥文贞公。

(节选自《魏书·游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B.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C.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D.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畿内,古代指王都及其管辖地区。后称“京畿”“京兆”,泛指京城及四周管辖的地方。
B.太府,官署名。北魏孝文帝末年,改少府为太府,以少卿、卿为主官,掌财称库藏。
C.御史中尉,官职名。北魏由御史中丞改置。北魏战时有军中执法性质,便于监察武官。
D.文德,可指写文章的道德,也可指礼乐教化,文中特指与“武功”相对的礼乐教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肇政事处理稳妥,政绩突出。他初为官便获得声名,转任后公平宽容处理事务,任相州刺史时决断吏事必求其理,当时人们都很佩服他。
B.游肇为人刚直不屈,方正忠义。他对于高肇欲令其改名,坚决同绝;他而对时局多次上疏皇上,请求谨慎用兵;虽未被采纳,但忠义可嘉。
C.游肇论事权衡利弊,敢于谏言。他对于敌人多次请求交换朐山以及对于高肇征伐蜀地的行为,都能权衡利弊后向朝廷上奏谏言。
D.游肇德行节操坚定,据理力争。他曾作为使者出使,也曾在吏事上不受宠臣显贵十涉,更曾在朝堂独白据理力争,死时皇帝亲自为其举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
(2)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仙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也。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瘠过礼,负土成坟。随齐安陆王萧缅。缅卒,事明帝。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琕故人姚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昔人弗忌。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仙琕谢曰 :“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人问其故,仙琕曰:“大丈夫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何功可论!”
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晣,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余万赴焉。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就京师,迁太子左卫率。十一年,迁豫州刺史,领南汝阴太守。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帷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在州四年,卒。赠左卫将军。谥曰刚。
(节选自《梁书》,有删改)
【注】①“射钩斩袪”:是关于春秋五霸中刘桓公和晋文公的典故,用来借代英明君主的不计前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 徇:示众
B.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钞运漕 钞:同“抄”,抢掠
C.诏假仙埤节,讨之 假:借助
D.高祖雅爱仗之    雅:素来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仙琕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亲去世,他表现出超出常礼的悲痛,亲自背土堆成坟墓;高祖派姚仲宾去劝他归顺自己,他却将姚仲宾斩首示众。
B.马仙琕归降高祖,竭诚效力。都城失陷后,马仙琕才放下武器投降。高祖抚慰他并在他母亲去世后赠送丧礼,让他大为感动,决意报答高祖。
C.马仙琕勇猛善战,谦逊内敛。天监四年,王师北伐,马仙琕征战沙场,颇有勇力,屡立战功,但在各位将领面前却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
D.马仙琕战功显赫,深得信任。在外征战时,常单身潜入敌境,暗中了解敌方悬崖峭壁所在之处和村庄周围险要之地,所以常打胜仗,备受高祖器重。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2)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就京师,迁太子左卫率。
【小题4】请简要概括马仙琕的形象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拟咏怀诗十七

庾信①

日晚荒城上,苍茫馀落晖。

都护②楼兰返③,将军疏勒④归。

马有风尘气,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⑤战,今年不解围。

(注)①庾信:南北朝文学家,梁元帝时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北方,先后仕于西魏和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②都护: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置“西域都护”,为驻守西域地区的最高长官。③楼兰返:西汉昭帝时楼兰反叛,傅介子奉命出使其国,刺杀楼兰王而返。④疏勒:汉代西域车师国的一座城池,东汉明帝时耿恭坚守疏勒域,数败匈奴进攻,城中粮尽,只余数十人仍坚守不降,终为汉军迎归。⑤楼船:即高大的战舰;楼船战,这里指北周军队在沌口与南朝陈国水军的一次水战,北周军大败。

(l)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两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意象阔大雄浑,情调苍凉悲壮。
B.诗的三四两句借用典故,意在说明这些南征陈国的将军,都是从塞外得胜归来的名将。
C.诗的七八两句既写边塞荒城的秋景,回应起首二句,又隐喻北周军列阵严整,行动迅捷。
D.这首诗结构十分别致,诗人用“闻道”一词,一笔就将时空拓展到江南水军战场,把时空分散的北战南征事件连在了一起。
(2)这首诗描写了北周大军时空迥异的“三部曲”,请用小标题概括“三部曲”。
(3)有人认为此诗的最后三字“不解围”最为巧妙,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