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小题1】词的上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题2】下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
下列对课文的内容或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论雅俗共赏》一文体现了感性与理性、趣味性与学术性的完美统一。文章以唐宋间“士”(“雅”)与“民”(“俗”)的分化嬗变为主线,结合社会外因与文学内因的发展,对“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做了深入细致地论述。 |
B.《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中,诗人岑参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
C.苏轼的《定风波》一词中,词人以自然界的风雨象征政治场上的风雨,反映了词人在政治风雨中的坦然与旷达。 |
D.《扬州慢》一词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一句,词人姜夔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战争的痛恨和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 |
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是乐府合乐时所加,每首末尾都有,与正文实际无关。 |
B.“杨花落尽子规啼”写了杨花与子规,用“落”和“啼”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这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上泰山最高峰,所看到的景象,气势宏伟,显示了诗人远大的抱负。 |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望岳》颈联,写远望之景,这两句诗是倒装句,其正常语序为:层云生荡胸,归鸟入决眦。 |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小题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小题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小题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小题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起句化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意,把历史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形象化地表现和概括出来。 |
B.“空”字表现出作者对人物命运和得失成败的态度,“转头”形容时间之快,加深了“空”字的意蕴。 |
C.“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二句景中含情,总结上片,同时也为下文张目,可谓承上启下,浑然天成。 |
D.下片通过对历史人物事迹形象具体的刻画,虚实结合,给人以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 |
(二)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各题。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闻邻船吹笛
(元末明初)杨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分:料,料想。【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
D.这首诗是杨基创作的七言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
下列选项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 |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各题。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怎样一位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哭李远
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①,今朝丹旐②欲何为。
才收北浦一竿钓,未了西斋半局棋。
洛下已传平子赋③,临川争写谢公诗。
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④。
(注)①湄,指岸边。②丹旐(zhào),旧时出丧时为棺柩引路的旗子,俗称招魂幡。③指张衡的《西京赋》。④魏晋时,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吕后被司马昭杀害,过嵇旧居山阳,听邻人笛声,怀亡友感旧音而叹,向秀作《思旧赋》。【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塑造了怎样一位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下面加线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
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
D.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这一场戏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1)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1)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