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回答问题。
(2)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内容?(2)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泛湘江①
南宋 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③。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遭谗言去职,从桂林北归途中。②蝶梦:梦蝶,出自《庄子》。水云乡:隐者居所,出自苏轼的诗歌。③渠:通“遽”,迅速。央:尽。
【小题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小题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水调歌头•泛湘江①
南宋 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③。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遭谗言去职,从桂林北归途中。②蝶梦:梦蝶,出自《庄子》。水云乡:隐者居所,出自苏轼的诗歌。③渠:通“遽”,迅速。央:尽。
【小题1】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吴山”二句承上抒发词人深藏内心的渴望舟行到潇湘的意愿。“买得”三句进一层揭示此次北归,六月下湘江的机遇。 |
B.“制荷衣”三句都是用了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制芰荷以为衣兮”“纫秋兰以为佩”“盍将把兮琼芳”。这三句承上转下,而屈原的伟大人格和作品,浮现在词人的脑海里,倾注到笔底下。 |
C.“唤起”三句,以无比敬仰的心情赞颂屈原其人及作品的不朽价值。“九歌”即屈原的九首祭神乐歌;“三闾”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才华横溢的贾生。 |
D.结尾“莫遣”二句把超越时空的思维意识回归到现实中清幽的自然画景,显示出乐趣迅速消失殆尽。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子尉南海
岑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是一直受人们所称道的绝佳诗句,这是诗人对朋友语重心长的警示。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
【小题2】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你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送张子尉南海
岑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俗话说“自古忠孝难两全”,首联表明诗人对友人忧国忧民,舍小家顾大家,甘愿辞别年迈的父母双亲,到遥远海南做官高尚品质的赞美。 |
B.“邑里杂鲛人”,中的“鲛人”,即鱼尾人身,谓人鱼之灵异者。诗人想象友人将会与鲛人来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凉。 |
C.第三联的“暗”与“明”字,写出南海特殊的的地理特点,因紧邻大海多雨而发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开如春的景象。 |
D.“海暗三山雨”中的“暗”字,还隐喻官场黑暗,友人仕选艰险;“花明五岭春”中的“明”字,是祝福友人仕途柳暗花明,前程似锦。 |
【小题2】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你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与“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写作手法一致的一首是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帷。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容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小题1】对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九首,是一首思妇思念远行丈夫的闺情诗。 |
B.前四句是夜景描写,引起空闺之思,抒写愁情别绪,凄苍真切。与“明月照桂林,初花锦绣色。谁能春不思,独在机中织”这首诗异曲同工。 |
C.末四句用“出户”“彷徨”“入房”“泪下”几个具体、实际的动作,显示女主人公因久别愁思而坐卧不安的痛苦,形象地描写出相思之苦,将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动作表达出来,生动逼真,饶有兴味。 |
D.这首诗,无论抒情或写景,虽着墨不多,但形象生动,含义深蕴。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B.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
C.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
D.朝发桂兰渚,昼夜桑榆下。怀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小题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小题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在风雪中送别友人归去,诗中此处通过实写友人离去的场景,渲染凄伤的氛围,衬托出抒情主人公不能和友人一样回返故乡的自伤自怜之意。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
B.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
C.这首诗前后一气呵成,笔墨似乎凝聚在一点上,始终透露着一股惆怅和无奈,直到最后一句才直抒胸臆,营造出一种要高飞于千里之外的开阔之感。 |
D.“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
下列对古诗画横线四处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羈鸟恋田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羈鸟恋田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A.①句写出诗人天性自然、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也是诗人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
B.②句表达诗人心系田园的悔恨心情.“羁鸟”“池鱼”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场束缚下痛苦的形象。 |
C.③句运用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光,恬淡自然:“狗吠”“鸡鸣”两处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喧嚣器与热闹。 |
D.①句中“自然”既指自然环境,也指适合诗人本性的生活.这与①句呼应.点明了归隐田园的主旨。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①曾使君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宁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②青冥:代指朝廷。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③不应,不顾。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诗词中“虚境”包括梦幻仙境、已逝之境、未来之境、对写之境等,这首词写出了哪几种“虚境”?请结合词中具体语句分析“虚境”中传递出的情感。
临江仙·送光州①曾使君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③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宁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②青冥:代指朝廷。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③不应,不顾。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词,本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调,以较多的笔墨叙事,为抒写别情作了充足的铺垫,一位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跃然纸上。 |
B.词的上片,“相见于”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而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 |
C.词的下片,“铁马”“红旗”“日暮”等意象,渲染了苍凉悲苦的意境,描绘了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战旗飘飞,士气低沉的图景。 |
D.“横槊看诗成”语出元稹的“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亦有“横槊赋诗”的慨叹,后来人们常用“横槊赋诗”赞扬人的文才武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