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辛巳二月,余将登黄山,憩余抡仲之桃源庵。日将夕矣,微雨霡霂①,四山无人,白龙潭水撞耳如悬霤②,顾而乐之。谓同游吴去尘曰:“此时安得一二高人逸士,剥啄款门,为空谷之足音乎?”俄而,篱落间飒拉有声,屐齿特特然,则邵幼青偕其叔梁卿,俨然造焉。再拜而起曰:“吾两人宿舂粮,从夫子于白岳而不及也,今乃得追杖屦于此。”皆出其诗以求正焉。越翌日,余登山憩文殊院,幼青踵至,曰:“梁卿肥,不便登顿,至慈光寺而反,吾亦从此而止。明日遥望天都峰顶,如昔人登莲华峰,以白烟一缕为信,摇手一笑耳。”
余语去尘:“新安城市,浩如尘海,得二邵君,差足妆点物色,他日可以为美谈也。”问二邵诗云何,余曰:“古云诗人,不人其诗而诗其人者,何也?人其诗,则其人与其诗二也,寻行而数墨,俪花而斗叶,其于诗犹无与也。诗其人,则其人之性情诗也,形状诗也,衣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吾与子游芗村、药谷之间,山重水袭,溪回谷转,青鞋布袜,杳然尘埃之外。于斯地也,穿烟岚,穴云气,扶杖而追寻。司空表圣之论诗曰:‘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吾之遇二邵于斯也,表圣之所云,显显然在心目间,称之曰诗人焉其可矣。吾游黟山,不获见桃花如扇,竹叶如笠,松花如纛,得二诗人于芗村、药谷之间,夫然后而知诗,夫然后而知诗人,兹游之所得奢矣。”去尘告我曰:“幼青以求序故,典妇一钗,赁舟过虞山,食尽反矣,幸有以慰。”余曰:“诺。”遂书之以为序
幼青肤清貌癯,如羽人道流。其诗少摹长吉,晚师香山,骨气清稳,非以割剥为能事也。海内能诗者知之,余不具列焉。(取材于钱谦益《邵幼青诗草序》)
注释:①霡霂(mài mù):小雨连绵。②悬霤(liù):雨水从屋檐流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乐之顾:回头看B.吾两人宿舂粮宿:准备
C.幼青至踵:跟随D.食尽矣反:通“返”,回去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出其诗求正焉②常身翼蔽沛公B.①其人之性情诗也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C.①表圣之云②道之存,师之所存也D.①余不具列②不入虎穴,得虎子
【小题3】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余)憩余抡仲之桃源庵B.今(乃)得追杖屦于此
C.(去尘)问二邵诗云何D.幸有以慰(吾)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游览黄山,途中碰到阴雨天气,借宿于余抡仲的桃花庵,在那里偶遇邵幼青。
B.邵梁卿因身体原因只走到慈光寺,邵幼青在到达文殊院后,也不准备再往上攀登。
C.在与去尘的对话中,作者阐释了“诗其人”的诗歌创作理论,称二邵为真正的诗人。
D.了解了邵幼青的诚意,又因为激赏他的性情品格,作者欣然命笔,为其诗集作序。
【小题5】把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冠笑语,无一而非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书之以为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吴筱轩军门序
张裕钊
光绪六年,国家以索取伊犁地,再遣使至俄罗斯。议未决,于是征调劲旅,分布诸边为备,命宿将统之。而山东登、莱、青诸郡,三面阻海,其燕台尤当番舶往来要隘。有诏命山东巡抚周公督办山东军务,而以浙江提督吴公副焉。
吴公于时方留防江南,且行,谓裕钊:“吾实驽下,不任是。又始至,人与地不相习,吾之心实惴惴焉。吾早夜以思,尽吾力之所能为,其济若否,则听之。吾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若是义免乎?”
裕钊曰:“大哉乎!以实心任事,事无大必济,能下人者,众附顺功集焉。公诚率是言而允蹈之,奉以终始,宁惟山东,虽以济天下可也。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自夷务兴,内自京师,外至沿海之地,纷纷藉藉,译语言文字,制火器,修轮舟,筑炮垒,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不实之痼,至于如此。海外诸国,结盟约,通互市,帆樯错于江海,中外交际,纠纷错杂,国家宿为怀柔包荒,以示广大,虽元臣上公,忍辱含垢,一务屈己。而公卿将相大臣,彼此之间,上下之际,一语言之违,一酬酢(zuò,朋友间酒食往来)之失,莫肯先下。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以贤德相胜)者欤?国之所以无疆,外侮之所以日至,其不以此欤?今公之所称,故乃一反是,异乎今之君子者矣。中丞周公,故与裕钊旧也,裕钊夙知之。其执诚与谦,宜亦与公同。二公协恭同德,揖志(同心同德)以辑(治理)东土,裕钊挢首而眄成功之有日。
公行矣!公之往,其驻师必于登州。吾闻登州城闉之上,有蓬莱阁焉,自昔海右雄特胜处也。异日者公与周公大功告成,海隅清晏,裕钊虽老矣,犹思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斯阁,称述今日之言,而券其信,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虽二公,其亦韪裕钊为知言乎?其为乐岂有极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若否济:成功B.命宿将统之宿:住下
C.帑金数千万糜:消耗,浪费D.一语言之违:过失,不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劳则居先,功则居后B.人地不相习
北救赵西却秦当秦相较,或未易量
C.能下人,众附顺功集焉D.异今之君子者矣
求人可使报秦  胡为惶惶欲何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勉励吴筱轩军门“实心任事”,与同僚“协恭同德”,保卫国防,以使“海隅清晏”,语重心长,极其恳切。
B.作者对吴筱轩军门“以诚自处,而以谦处人,劳则居先,而功则居后”的处事原则大加赞赏。
C.作者对洋务运动持否定态度,认为“历十有余年,糜帑金数千万,一旦有事,责其效,而茫如捕风”。
D.作者描述了日后成功庆贺的愿景:蹇裳往从二公晏集于蓬莱阁,俾倪东海之上,凭槛而举一觞。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而士大夫喜以智能名位相矜。(5分)

(2)置国之恤,而以胜为贤,挞于市而谇于室,忘其大耻而修其小忿,何其不心竞者欤?(5分)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重修醉翁、丰乐亭记
[明]叶向高
醉翁、丰乐二亭,皆以欧阳文忠故闻于天下。余三过滁阳,皆未成游。甲辰之冬,仲山林先生太仆寺闻余道滁甚喜,治具余于丰乐。诘朝游醉翁,放于琅琊觞。于是生平之所心艳神往,以为不了之愿者,至是而始偿。顾其山水涸,求所谓林壑之美,蔚然而深秀者,差不逮干。所闻亭之翼然者,寝以颓;酿泉之潺然者,寝以淹塞而不治也。心窃叹之。州守卢君方谋修葺而未竟。
其明年,余复至留都,仲山先生则以书告余日: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吾视其途径甚殊,其若堂若阁若祠,无不饰者。其泉之翳郁者,浚而加香,护以周垣,毋使滓秽矣。其梅之手植于文忠者,若增芳妍。其池之环亭者,疏泉注之,毋使虞涸。又周为石栏,可倚而临池且望梅。其循池东折复南而为皆春亭,业已久圮,则砌而之,旁之日“山高水清”。又决池水环之,复注为半池,如块如钩,疏而为涧,可以流觞矣。凡此皆守君之画也。公帑民间,不费一钱,凡此皆守君之捐也。夫吾与子之游,于今半载耳,而景象之异,至于如此。吾恨不得与子载酒其间,共赏今日之胜,愿吾子记之。
余惟知自元祜以前,琅琊之山川寂寥无闻,至文忠而始著。自文忠以后,琅琊之山川虽著,久而渐以废,至今日而始复。计其时世,皆当国家熙隆,久道化成之日。方宋之盛,滁介江淮,舟车商贾之所不至。而今日之滁则南北冠盖之所经,其民困征发,而失其本业,萧条穷苦,无以为生。为长吏者亦日奔走逢迎,束带于腰,经营厨传之不暇,而暇及于山水之乐,又使其民从之游而乐乎?盖其时势之不同,有如此者,守君日夜孜孜拊循其疲民而与之休息,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而守君因得以其暇隙,搜访名贤之故迹而复其旧观,使滁之人伛偻提携而往游者,几若文忠之盛。以今昔,其难易不十倍哉。而文忠为守,虽日以苍颜白发颓然于两亭之间,不闻其时有如林先生者,以一代名流从容览眺,以增山水之胜,是尤守君之可自诧于文忠者也。
(选自明万历《滁阳志》,有删节)
[注]①诘朝,同“诘旦”,即平明,清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治具余于丰乐饮:饮酒
B.顾其山水涸童:光秃
C.则砌而之新:翻新
D.以今昔,其难易不十倍哉程:衡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放于琅琊觞若不阙秦,将取之
B.护以周垣 臣死不避
C.可倚而临池且望梅其闻道亦先乎吾
D.其民困征发 而君幸赵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曾经三过滁阳都未能完成游览琅琊二亭的心愿,等到有机会游览时,发现欧阳修。 描绘的各种景象已不存在。
B.滁阳太守亲自筹划主持修复琅琊山各处景观,使醉翁亭和丰乐亭焕然一新,修复这两座亭的费用都是太守捐献的。
C.琅琊山因欧阳修名扬天下,其扬名之时都处在国运昌盛之时;滁阳地理位置特殊,历来是南北交通必经之地。
D.文章对当时的滁阳太守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认为在当时复杂困难的局面下,时任太守甚至比欧阳修做的还要好。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顷者再游醉翁矣,是非与子同游之醉翁也。(5分)
译文:
(2)故其民虽病而有起色,虽劳顿困蹙而常有宽然自裕之意。(5分)
译文: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1】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曲肱而枕之D.学而不思则罔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过
C.人不堪其忧堪:可以,能够D.不舍昼夜舍:舍弃
【小题3】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而之乐:以……为乐B.其图记按:查核
C.遂书以其亭焉名:出名D.因为其山川本:根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组是(   )
A.①夏始饮滁水甘②顺风
B.①用武之地②其闻道固先乎吾
C.①四方宾客所不至②五亩之宅,树以桑
D.①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不至②杳不知其之也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概述了滁地从五代到宋这段历史,主要歌颂了宋天子统一天下的“圣德”,但也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导致滁州“民生不见外事”的“闭关”政策。
B.文章虽是“亭记”,但重点却在“丰乐”二字,作者围绕这两个字,通过写景、议论、记叙,描绘出了当时滁州地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C.作者虽然政治上不得意,但仍对朝廷一往情深,这体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D.本文词句平易精美,形式整齐错落,声韵和谐悠扬。体现了,欧阳修婉的平易、亮丽轻柔的散文风格。
【小题4】古文翻译。(10分)
(1)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分)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回答“序”后的问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①,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②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③,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小题1】对加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B.脱然有怀(霍然,忽然)
C.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D.因事顺心(顺遂心意)
【小题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小题4】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C.陶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应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奚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③抟黍:捏成团的黄米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者异也宝:宝物
B.王封我矣,吾不受也数:多次
C.见一丈人,小船刺:用篙撑
D.伍员于吴适:到……去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过荆,至江上州司临门,急星火
B.盖是国也,地险民多知吾尝跂望矣
C.可长有者,唯此也皆出于此乎
D.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丈人其孰能讥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B.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C.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D.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ks5u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为论据,并举“儿子必取抟黍矣”的生活实例,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⑴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分)

②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4分)
  
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以不受为宝”的两个实例。(可自己概况或引用原文)(3分)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袁宏道
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水从壁罅出,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故飞瀑多,而开先为绝胜。登望瀑搂,见飞瀑之半,不甚畅。沿崖而折,得青玉峡,峡苍壁立,汇为潭,巨石当其下,横偃侧布,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良久月上,枕涧声而卧。一客以文相质,余曰:“试扣诸泉。”又问,余曰:“试扣诸涧。”客以为戏。余告之曰:“夫文以蓄入,以气出者也。今夫泉,渊然黛,泓然静者,其蓄也。及其触石而行,则虹飞龙矫,曳而为练,汇而为轮,络而为绅,激而为霆。故夫水之变,至于幻怪翕忽,无所不有者,气为之也。”客起而谢。
次日晨起,复至峡,观香炉紫烟,心动。僧曰:“至黄岩之文殊塔,瀑势乃极。”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少进,石愈嵚。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既至半,力皆惫,游者昏昏愁堕,一客眩思返。余曰:“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客大笑,勇百倍。顷之,跻其巅,入黄岩寺。少定,折而至前岭,席文殊塔观瀑。瀑注青壁下,雷奔海立,孤搴万仞,峡风逆之,帘卷而上,忽焉横曳,东披西带。
诸客请貌其似。或曰:“此鲛人输绡图也。”余曰:“得其色,然死水也。”客曰:“青莲诗比苏公《白水佛迹》孰胜?”余曰:“太白得其势,其貌肤;子瞻得其怒,其貌骨,然皆未及其趣也。今与客从开先来,欹削十余里,上烁下蒸,病势已作,一旦见瀑,形开神彻,目增而明,天增而朗,浊虑之纵横,凡吾与子数年淘汰而不肯净者,一旦皆逃匿去,是岂文字所得诠也。”山僧曰:“崖径多虎,宜早发。”乃下。夜宿归宗寺。(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或命巾车,或孤舟棹:船桨 《归去来兮辞》
B.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再次 《滕王阁序》
C.一客以文相质:质证,对证
D.诸客请其似貌:描绘
【小题2】下列直接描写瀑布形态的一组是(   )(3分)
①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 ②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③今夫泉,渊然黛泓然静者,其蓄也。 ④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 
⑤雷奔海立,孤搴万仞 ⑥一旦见瀑,形开神彻,目增而明
A.②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内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叙述庐山南康有许多瀑布,万仞直落,很有气势,而开先寺那里的瀑布为最美。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瀑水与石头相咬相斗的情状。
B.有人问袁宏道有关文章之道,他认为文章要蓄势,要有内涵,如同又深又静的泉水;文章又要凭气而出,要有气势,如同瀑布。
C.作者一行人去黄岩峰的文殊塔观瀑,山路难走,又热又累,有客人想要往回走。袁宏道用言语激励他们,使客人勇气倍增,顺利到达文殊塔。
D.有人描绘文殊塔那里的瀑布,说像是鲛人织出的白色丝绸,袁宏道认为这个比喻很妙,但此比喻只描绘出了瀑布的颜色,未描绘出瀑布奔涌的动态情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3分)
 
②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2分)
 
③且而与其死于床笫,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3分)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8分)
戆 子 记   
【清】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仆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
未几,奉命戍边,出狱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 ①戆:迂愚而刚直,憨直。 ②侑:劝人饮酒进食。 ③酡:饮酒脸红。④媒蘖:酝酿,此处比喻定计陷害。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瓶已罄:尽
B.烛酌酒校书然:通“燃”
C.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实现
D.出狱装治:管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他故遣之出/景翳翳将入
B.遭戆者道/俨骖騑上路
C.主能言不能行/定内外之分
D.戆者攘臂前曰/刘夙婴疾病
【小题3】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迁谪以如归
A.宁许以秦曲B.赢粮而
C.三江而带五湖D.园涉以成趣
【小题4】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戆者“忠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召未至,戆者已归   ②挥拳逐去,客哄而散
③夺瓶还,谏曰 ④多酤伤费,多饮伤生
⑤谢之,而心颇衔之   ⑥即吾侪报主之时也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①④⑥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
  
(2) 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选出对“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彭祖虽活了八百岁,但与冥灵、大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显得可悲。
B.是说世人只与彭祖相比,却不知道有比彭祖更高寿的冥灵、大椿,显得可悲。
C.世人与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相比,感到可悲。
D.是说彭祖与大椿比,感到可悲,世人与彭祖比,又感到可悲。.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