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1】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曲肱而枕之D.学而不思则罔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过
C.人不堪其忧堪:可以,能够D.不舍昼夜舍:舍弃
【小题3】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1-30 09:19: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留侯论 (宋)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世人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卷之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其所以微其意者见:表现
B.是以百战百胜,而用其锋轻:轻率
C.养其全锋而待其敝:通“弊”,弊端
D.不其志气称:符合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势未可乘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绝江河
B.而归臣妾吴者多市人之言语
C.而命仆妾之役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而状貌乃如妇人女子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亮出中心论点,即“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点明人的高尚节操对成大事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有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之分。
B.张良一生可写可论者甚多,作者只选取圯上受书和辅佐高祖两桩,前者说明张良之“忍”的难能可贵,后者强调张良之“忍”的巨大作用,选材紧扣题旨,行文不蔓不枝。
C.对张良“圯上受书”之说,作者大胆“翻案”:一是除去“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奇诡异之气,二是指出老人“其意不在书”,而在折其刚锐之气,使张良能忍小忿而就大谋。
D.这篇散文言简意赅,分析透彻,作者广征史实,不仅引用勾践卧薪尝胆等善于隐忍的正面典型,而且引用项羽等不善于隐忍的反面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5分)
(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5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泷冈阡表(节选)
欧阳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注释】①泷冈:地名,在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欧阳修的父亲葬于此。②阡表:即墓表,犹墓碑。这里指墓碑上的文字,多表彰逝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何恃而能自守耶?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太夫人告之曰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木欣欣以向荣D.汝其勉之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考:文中“皇考”的意思与《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皇考”意思相同,都是对亡父的尊称。
B.太君:封建时代官员母亲的封号。宋代的封号有国太夫人﹑郡太夫人﹑郡太君﹑县太君等称。近代“太君”一词成了汉奸对侵华日军的谄媚奉承称呼。
C.阡:文中是墓道的意思。阡陌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田间小路。“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土埂。
D.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本文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祭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生动的叙写了作者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依靠母亲抚育的情况,以及其父为官清廉、宅心仁厚、表里如一的品德。
B.文中两次说到“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她这样充满自信的理由是丈夫宅心仁厚,家风良好,儿子必将受到熏陶和教育,长大成人。
C.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品质。如从太夫人语中转述一二,其父盛德遗训可闻;儿子贬官,太夫人谈笑自若,其母之贤达自现。
D.欧阳修母亲对欧阳修父亲处理公务的一段回忆,不仅出色地写出了欧阳修父亲胸怀的仁慈,断案的公正廉明,也间接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吏治的黑暗和断案中草营人命的罪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2)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①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②。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
【注】①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②镒,古代重量单位。24两为一镒,一说20两为一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我死,王封汝则:如果
B.而越人信机:吉凶之兆
C.见一丈人,小船刺:用篙撑
D.今以百金与黍以示儿子抟:捏成团
【小题2】 以下句子和例句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
A.我决起
B.泉涓涓始流
C.举世非之不加沮
D.天柱高北辰远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古人“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① ④ ⑤
B.② ③ ⑤
C.② ④ ⑥
D.① ③ 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小题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2)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3)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
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惘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谋:为……谋划。
B.请剑服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使……较量
【小题2】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 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
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     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
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⑥“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今夫子必儒服见王门虽设常关
C.日夜相击前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西畴
D.太子乃见王嬴而不助五国也
【小题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身着剑服,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巧妙迂回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论剑,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非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旨在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