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②,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四部丛刊》)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辟书:指招聘为佐吏的文书。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小题3】 下列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2)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②,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四部丛刊》)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辟书:指招聘为佐吏的文书。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兴:兴味 |
B.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抑:压制 |
C.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说:取悦 |
D.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次:编次 |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B.少以荫补为吏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C.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D.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 |
【小题3】 下列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 |
B.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 |
C.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 |
D.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 |
A.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重点不在评梅诗,而在对梅一生怀才不遇,深表同情和不平。 |
B.诗 “穷而后工”论点的提出,既有对尧臣“抑于有司”的现实思考,也有关于古代士子困顿和诗歌创作关系的总结。 |
C.第二段写“长老”“世人”都惊异于梅尧臣的诗才,这些并非闲笔,从正面肯定了梅尧臣诗文创作所取得的成就。 |
D.作者惜才,将梅尧臣设计为“歌泳功德”的庙堂诗人,固然有举荐挚友的意思,但多少显露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局限。 |
(1)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2)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3)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上集贤文相书 (宋)苏舜钦
昨因宴会,遂被废逐,即日榜舟东走,潜伏于江湖之上,日与鱼鸟同群,躬耕著书,不接世故,当日之事,绝不历于齿牙之间,或亲旧见过,往往闵恻而言,以谓某以非辜遭废,天下之所共知,何久穷居默处,无一言以自辩,浩然若无意于世者,岂钝怯不晓者乎?某绝不酬应,且止其说,然内实有所待耳。夫为吏坐贿,国典之所永弃,人情之所不堪,某心膂血气人也,平生厉名节,劝文墨,未尝一施胸中之才,岂其衔冤恨,困处无人之庐,以终此身乎?盖被罪一二年间,谤议汹汹,尚未宁息;相中伤者,皆当路得志,某虽欲力自辩雪,徒重取困辱耳。故若死灰槁木,昏昏自放。去岁闻天子驿召阁下入政事府,某久熟阁下之德望,中怀油然始有萌蘖之望。敢辄以尺纸,少布下恳。
始者,御史府与杜少师、范南阳有语言之隙,其势相轧,内不自平,遂煽造诡说,上惑天听,逆施罗网,预立机械,使狡吏穷鞠,搒掠以求滥,事亦既无状,遂用深文。推按甚明,具狱备在,无一物入己,而以监主自盗,减死一等定刑。法司前后断狱体例,及自有正条,并不引用。阁下察之,盖有由也。某之偏言,似不足信,幸询于众论及晓法而公者。
噫!国家制驭奸欺、示信天下者,今惟法律而已。盖法律著之于篇,众所共晓,苟一倾挠,人皆具知。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况本朝自符祥以,一用宽典,吏有奸赃狼籍,未尝至于深刑。今上仁明爱物,度越前古,官吏一入人罪者,往往十余年未尝升擢,或沉于铨调,不与改官,此见圣心慎刑恶杀之至。而某被此冤滥,又有端由,但未为钜公开陈而建白之。天聪一闻,玉色必悦,阁下以英伟之量,押领魁柄,必以康济民物、湔涤冤滞为己任,故某不避冒渎,以铺此言。况某者,潜心策书,积有岁月,前古治乱之根本,当今文武之方略,粗通一二,亦能施设,废弃疏贱,不信于时。明公敛之弃之,俯伏俟命,谨具手启。
(选自《苏舜钦集编年校注》,巴蜀书社1991年版,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小题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与“国家制驭奸欺、示信天下者”的“者”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6】【小题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8】【小题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10】【小题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12】【小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某虽欲力自辩雪,徒重取困辱耳。(4分)
(2)幸询于众论及晓法而公者。(3分)
(3) 此见圣心慎刑恶杀之至。(3分)
上集贤文相书 (宋)苏舜钦
昨因宴会,遂被废逐,即日榜舟东走,潜伏于江湖之上,日与鱼鸟同群,躬耕著书,不接世故,当日之事,绝不历于齿牙之间,或亲旧见过,往往闵恻而言,以谓某以非辜遭废,天下之所共知,何久穷居默处,无一言以自辩,浩然若无意于世者,岂钝怯不晓者乎?某绝不酬应,且止其说,然内实有所待耳。夫为吏坐贿,国典之所永弃,人情之所不堪,某心膂血气人也,平生厉名节,劝文墨,未尝一施胸中之才,岂其衔冤恨,困处无人之庐,以终此身乎?盖被罪一二年间,谤议汹汹,尚未宁息;相中伤者,皆当路得志,某虽欲力自辩雪,徒重取困辱耳。故若死灰槁木,昏昏自放。去岁闻天子驿召阁下入政事府,某久熟阁下之德望,中怀油然始有萌蘖之望。敢辄以尺纸,少布下恳。
始者,御史府与杜少师、范南阳有语言之隙,其势相轧,内不自平,遂煽造诡说,上惑天听,逆施罗网,预立机械,使狡吏穷鞠,搒掠以求滥,事亦既无状,遂用深文。推按甚明,具狱备在,无一物入己,而以监主自盗,减死一等定刑。法司前后断狱体例,及自有正条,并不引用。阁下察之,盖有由也。某之偏言,似不足信,幸询于众论及晓法而公者。
噫!国家制驭奸欺、示信天下者,今惟法律而已。盖法律著之于篇,众所共晓,苟一倾挠,人皆具知。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况本朝自符祥以,一用宽典,吏有奸赃狼籍,未尝至于深刑。今上仁明爱物,度越前古,官吏一入人罪者,往往十余年未尝升擢,或沉于铨调,不与改官,此见圣心慎刑恶杀之至。而某被此冤滥,又有端由,但未为钜公开陈而建白之。天聪一闻,玉色必悦,阁下以英伟之量,押领魁柄,必以康济民物、湔涤冤滞为己任,故某不避冒渎,以铺此言。况某者,潜心策书,积有岁月,前古治乱之根本,当今文武之方略,粗通一二,亦能施设,废弃疏贱,不信于时。明公敛之弃之,俯伏俟命,谨具手启。
(选自《苏舜钦集编年校注》,巴蜀书社1991年版,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亲旧见过过:经过 | B.夫为吏坐贿坐:犯……罪 |
C.使狡吏穷鞠鞠:审问 | D.而某被此冤滥被:蒙受 |
A.平生厉名节通“砺”,砥砺 |
B.相中伤者,皆当路得志相互 |
C.官吏一入人罪者使……入 |
D.必以康济民物、湔涤冤滞为己任洗雪 |
A.《齐谐》者,志怪者也 |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D.悟已往之不谏,知者之可追 |
A.某绝不酬应,且止其说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B.敢辄以尺纸,少布下恳徒以吾两人在也 |
C.而以监主自盗,减死一等定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废弃疏贱,不信于时为降虏于蛮夷 |
A.作者认为自己被定罪罢官,原因在于朝中的党派之争,并不是自己确有罪责。 |
B.被废逐后,作者避世独处,不愿提及所受的冤屈,精神委靡沉沦,看到文相上任,才萌生重新出仕的希望。 |
C.作者陈述当时自己遭受笞击、定刑严苛、于法无据的情形,是要向文相力证自己的清白。 |
D.作者认为,当时朝廷对官员施用宽典,加上君王仁厚爱人,只要文相肯替自己向皇上陈说,一定能帮自己争取到重新施展才华的机会。 |
A.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
B.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
C.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
D.故大上钦慎不敢/自专岂容有司自为/轻重苟快/己志以隳/旧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
(1) 某虽欲力自辩雪,徒重取困辱耳。(4分)
(2)幸询于众论及晓法而公者。(3分)
(3) 此见圣心慎刑恶杀之至。(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①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②,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选自《墨子·修身第二》)
[注]①谮慝:恶意的诽谤。②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面各项中,全部属于墨子“修身”观点的是
①勇为本焉 ②君子察迩 ③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④多力而伐功 ⑤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 ⑥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3分)
②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4分)
【小题5】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与 善 人 居 如 入 芝 兰 之 室 久 而 不 闻 其 香 与 不 善 人 居 如 入 鲍 鱼 之 肆 久 而 不 闻 其 臭 即 与 之 化 矣(选自《孔子家语·六本》)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慝①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②,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选自《墨子·修身第二》)
[注]①谮慝:恶意的诽谤。②隳颠:秃顶。这里指年纪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战虽有陈 陈:同“阵”,阵法。 |
B.必察迩来远来:招致 |
C.名不徒生徒:白白地 |
D.其唯圣人乎其:难道 |
①勇为本焉 ②君子察迩 ③贫则见廉,富则见义
④多力而伐功 ⑤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 ⑥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A.①③⑥ | B.①②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A.第一段中,墨子从行军打仗、丧葬和求学三个方面说起,并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繁叶茂为喻,意在告诫我们做事要从基础做起。 |
B.作者认为一个人品德好不好,从与他关系亲近的朋友亲戚的德行就能看出。所以贤明的君主治理天下,必定会选拔贤士辅佐自己。 |
C.二、三两段中,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讲明了君子应有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准则。条理清晰,同时极具气势,发人深省。 |
D.第四段中,正反对比鲜明,告诉我们君子的言行是一致的;嘴上说得好听,却只是想着牟利,甚至不顾名誉,这样是不能成为天下贤士的。 |
①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3分)
②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4分)
【小题5】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与 善 人 居 如 入 芝 兰 之 室 久 而 不 闻 其 香 与 不 善 人 居 如 入 鲍 鱼 之 肆 久 而 不 闻 其 臭 即 与 之 化 矣(选自《孔子家语·六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小题3】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
【小题4】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久不见若影 若:好像 | B.大类女郎也类:一类 |
C.以手阖门阖:打开 | D.迨诸父异爨迨:等到 |
A.呱呱而泣余扃牖而居 |
B.儿之成,则可待乎他日汝当用之 |
C.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
D.鸡栖于厅室西连于中闺 |
例句:而刘夙婴疾病
A.急于星火 | B.得不焚 |
C.客逾庖而宴 | D.且臣少仕伪朝 |
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由“篱”到“墙”,变厚的不仅仅是隔离的材料,而且还是一个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 |
B.选文中作者自己直接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引发对亡母的怀念,这自然也增重了作者感情上的负担,“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 |
C.选文中大母以手阖门、喃喃自语又持象笏至的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展现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与期待之情。 |
D.选文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三种伤痛:家道中落的沉痛、幼年丧母的哀伤、科举之途的忧虑,且哀痛之情逐渐加深。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译: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朝廷恩宠,不让我再做太子洗马。
A.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我凭借低微卑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 |
B.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译: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 |
C.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译: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用矮墙围绕庭院,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 |
D.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4分)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4分)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3分)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10处)(5分)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选自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
(选自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包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君术策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4分)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
【小题4】文言文中,苏辙针对“君术”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天下之势是也。天下之人,幼而习之,长而成之,相咻而成风,相比而成俗,纵横颠倒,纷纷而不知以自定。当此之时,其上之人刑之则惧,驱之则听,其势若无能为者。然及其为变,常至于破坏而不可御。故夫天子者,观天下之势而制其所向,以定其所归者也。
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其状如长江大河,日夜浑浑,趋于下而不能止,抵曲则激,激而无所泄,则咆勃溃乱,荡然而四出,坏堤防、包陵谷,汗漫而无所制。故善治水者,因其所入而导之,则其势不至于激怒坌涌而不可收。既激矣,又能徐徐而泄之,则其势不至于破决荡溢而不可止。然天下之人常狎其安流无事之不足畏也,而不为去其所激;观其激作相蹙,溃乱未发之际,而以为不至于大惧,不能徐泄其怒,是以遂至横流于中原而不可卒治。
昔者天下既安,其人皆欲安坐而守之,循循以为敦厚,默默以为忠信。忠臣义士之义愤闷而不得发,豪俊之士不忍其郁郁之心,起而振之。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今之君子累累而从事于此矣。然天下犹有所不从,其余风故俗犹众而未去,相与抗拒,而胜负之数未有所定,邪正相搏,曲直相犯,二者溃溃而不知其所终极,盖天下之势已小激矣。而上之人不从而遂决其壅,臣恐天下之贤人,不胜其忿而自决之也。夫惟天子之尊,有所欲为,而天下从之。今不为决之于上,而听其自决,则天下之不同者,将悻然而不服。而天下之豪俊,亦将奋踊不顾而决之,发而不中,故大者伤,小者死,横溃而不可救。譬如东汉之士,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慷慨议论,本以矫拂世俗之弊,而当时之君,不为分别天下之邪正以快其气,而使天下之士发愤以自决之,而天下遂以大乱。由此观之,则夫英雄之士,不可以不少遂其意也。
是以治水者,惟能使之日夜流注而不息。则虽有蛟龙鲸鲵之患,亦将顺流奔走,奋迅悦豫,而不暇及于为变。苟其潴畜浑乱,壅闭而不决,则水之百怪皆将勃然放肆,求以自快其意而不可御。故夫天下亦不可不为少决,以顺适其意也。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苏辙集.君术策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坏堤防、包陵谷包:淹没 |
B.相比而成俗比:勾结 |
C.观其激作相蹙蹙:通“蹴”,踩、踏 |
D.曲直相犯犯:冲突 |
A.李膺、杜密、范滂、张俭之党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
B.因其所入而导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C.臣闻事有若缓而其变甚急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D.本以矫拂世俗之弊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1)夫天下之人,弛而纵之,拱手而视其所为,则其势无所不至。(4分)
(2)而世之士大夫好勇而轻进、喜气而不慑者,皆乐从而群和之,直言忤世而不顾,直行犯上而不忌。(4分)
【小题4】文言文中,苏辙针对“君术”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5分)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9处)(3分)
且二君之论,不 务 明 君 臣 之 义 正 诸 侯 之 礼 徒 事 争 于 游 戏 之 乐 苑 囿 之 大 欲 以 奢 侈 相 胜 荒 淫 相 越 此 不 可 以 扬 名 发 誉 而 适 足 以 贬 君 自 损 也 且 夫 齐 楚 之 事 又 乌 足 道 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 乎?
(司马相如《上林赋》)
且二君之论,不 务 明 君 臣 之 义 正 诸 侯 之 礼 徒 事 争 于 游 戏 之 乐 苑 囿 之 大 欲 以 奢 侈 相 胜 荒 淫 相 越 此 不 可 以 扬 名 发 誉 而 适 足 以 贬 君 自 损 也 且 夫 齐 楚 之 事 又 乌 足 道 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 乎?
(司马相如《上林赋》)
分,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庐山草堂记(节选)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白居易对庐山的喜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围绕“草堂”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用“/”线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限10处)(5分)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选自《孙子兵法·始计》
庐山草堂记(节选)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称:相称,符合 |
B.纳阳日,虞祁寒也虞:忧虑 |
C.一旦蹇剥,来佐江郡蹇:不顺利 |
D.或往或来,未遑宁处遑:闲暇 |
A.①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②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B.①好事者见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C.①我知其心以是哉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D.①又何以求焉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1)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白居易对庐山的喜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围绕“草堂”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用“/”线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限10处)(5分)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选自《孙子兵法·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