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分,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庐山草堂记(节选)
白居易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 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自问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轮广十丈;中有平台,半平地;台南有方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竖,如盖张,如龙蛇走。松下多灌丛,萝茑叶蔓,骈织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风气如八九月时。下铺白石,为出入道。堂北五步,据层崖积石,嵌空垤堄,杂木异草,盖覆其上。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识其名,四时一色。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见,可以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覙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袤丰杀,一心力称:相称,符合
B.纳阳日,祁寒也虞:忧虑
C.一旦剥,来佐江郡蹇:不顺利
D.或往或来,未宁处遑:闲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太原人白乐天见爱之②发图,图穷匕首见
B.①好事见②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C.①我知其心是哉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D.①又何以求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郡守以优容而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白居易对庐山的喜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原文,围绕“草堂”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请用“/”线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限10处)(5分)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选自《孙子兵法·始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05 02:06: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万木图》序

杨士奇

⑴《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⑵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赈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予之谷,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夫施于人,而使其恒有愧耻为辱之心,犹不施也。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⑶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若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⑷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木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

【小题1】第⑴段介绍了《万木图》的由来是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小题2】对第⑵段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战乱饥荒,导致亲人间“相食”勉强活命。
B.“种树换粮”是为了不让被救济人有“愧耻为辱之心”。
C.“不登记姓名”表现了杨先生乐施的“忠厚委曲”。
D.本段交待了《万木图》中“万木”的由来。
【小题3】第(3)段引用杨达卿先生告诫子孙的话有什么作用?
【小题4】本文与《伶官传序》都是“序”,在写作意图上有什么不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安 危

韩非子

安术有七,危道有六。
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以动则胜,以静则安。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其道顺,故后世服。今使人饥寒去衣食,虽贲、育不能行;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不能安。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无有,则轻法。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
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
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是殷人之尽如比干;尽如比干,则上不失,下不亡。不权其力而有田成,而幸其身尽如比干,故国不得一安。废尧、舜而立桀、纣,则人不得乐所长而忧所短。失所长,则国家无功;守所短,则民不乐生。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如此,则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上空虚于国,内不充满于名实,故臣得夺主。桀,天子也,而无是非。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诛于无罪,使伛以天性剖背。以诈伪为是,天性为非,小得胜大。
明主坚内,故不外失。失之近而不亡于远者无有。故周之夺殷也,拾于庭。使殷不遗于朝,则周不敢望秋毫于境。而况敢易位乎?
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临之而治,去之而思。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能立道于往古,而重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身于为非 爱:喜欢
B.是殷人之尽如比干    幸:希望
C.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 称:相称
D.故周之夺殷也,拾于庭 遗:丢失的东西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前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写出下列划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举酒客(   ) (2)纵一苇之所( ) 
(3)顺流而也( )(4)而吾与子之所共(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声呜呜然
B.海不辞水故能成
C.凡植木之性,本欲舒。
D.孰能讥之乎。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小题4】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    )的道理。
A.变与不变
B.物各有主
C.无欲即无私
D.物质不灭
【小题5】赏析第段划线句的语言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归去来兮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选自《归去来兮辞》)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B.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C.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D.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B.“家叔”在文中指的是诗人的叔父陶夔。“家”指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尊称。
C.“乙巳”属于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地支按顺序相配,一轮正好六十年。
D.“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指称隐士住处。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序文中,陶渊明交待了“口腹自役,深愧平生之志”“程氏妹丧于武昌”“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质性自然”等诸多辞官原因,在这些辞官原因中,“质性自然”是最根本的原因。
B.陶渊明在文中写道“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明自己不愿意追求世俗热衷的功名利禄,所以陶渊明只做过一次官即彭泽县县令,八十余日后辞官归隐,再不出仕。
C.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柳树,故自号“五柳先生”。
D.陶渊明因为家贫,又无其它手段去经营生计,于是听从叔父的建议去做官。但自己的性格追求与官场格格不入,终于辞官并悔悟“觉今是而昨非”。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