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 ”两句集中表现了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
(2)屈原《离骚》中“ ____”和“___ ”两句分别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因道不同而不与小人为谋的人生态度。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____,____”两句,表达了天地万物都处在变化中的理性认识。
当前题号:1 | 题型:情景默写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西晋]王赞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昔往鸽鹧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注]:①商、参:二十八宿之中的两个,永不同时出现于天空中。②鸧鹧:又作仓庚,指黄莺。③师涓:先秦时代卫国的著名乐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二句以写秋景起笔,不仅写出了悲凉肃杀的时令特点,也流露出“思归”意绪。
B.三至六句自述战事不断,导致自己与亲人远隔天涯,强烈控诉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C.第十句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类比自身情感。
D.诗歌最后两句的感叹,表达出游子内心的痛楚、郁结,以及那说不尽的思乡之情。
【小题2】“昔往鸧鹧鸣,今来蟋蟀吟”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史达祖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注:①开禧元年(1205年),史达祖随宋朝派赴金国贺金主生辰的使节北行。六月帝临安,八月中秋到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夜宿馆驿中。②刀头:刀头有环,古人将其谐音为“还”,③虿尾:笔法劲锐。

【小题1】请赏析上阙中“西风来劝凉云去……一一冰壶相映”两句写景的艺术手法。
【小题2】概括作者“古庭空自吊孤影”的原因。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词句按其风格分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红藕香残玉簟秋
B.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C.大江东去,浪淘尽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下图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D.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B.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D.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面对词作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鹰----作者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
B.寄奴----刘裕率军北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扫平中原,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作者借英雄人物,表达自己虽年事已老仍然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C.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志庆。作者借以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英雄业绩。
D.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大人嫌迟(2)便言多
【小题2】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府吏见丁宁B.渐见愁煎迫
C.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D.操军破,必北还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
A.大人故嫌迟B.可怜体无比C.何乃太区区D.汝岂得自由
E.二情同依依F.处分适兄意G.共事二三年    H. 感君区区怀
【小题4】综合以上节选诗句,刘兰芝“心中常苦悲”的原因是:
【小题5】说说下列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小题6】根据诗中信息,展开合理想象,描写焦仲卿被母怒斥之后“还入户”之前的心理活动。(80字以内)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小题1】下列加点的“相”字的意思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蹑履相逢迎 ②儿已薄禄相 ③怅然遥相望 
④黄泉下相见 ⑤仰头相向鸣 ⑥会不相从许
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②/③⑤/④⑥D.①③/②/④⑤⑥
【小题2】对下列加横线的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与府吏(约定) ②可怜体无比(可爱)
拜还入户(又拜一次)   ④家来贵门(离开)
⑤多后世人(感谢) ⑥便言多才(美好)
⑦始还家门(适逢) ⑧留待作施(赠送)
A.①③④⑤⑧B.②④⑤⑥⑧
C.①②④⑦⑧D.①②④⑥⑧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B.《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C.这首诗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D.诗中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飞禽的离散相依,暗示了焦、刘两人婚姻的破裂,给全诗奠定了缠绵悱恻的抒情基调。
【小题4】解释加横线词
(1)槌便大怒( )
(2)家事夫婿( )  
(3)卿暂还家( )
(4)交广鲑珍( )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矣,虎兕出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夫子,远人不服,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尔言矣 过:责备
B.虎兕出柙 于:介词,可译为“从”
C.而近于费 固:坚固
D.今由与求也,夫子  相:辅助
【小题2】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患寡患不均B.远人不服,不能来也
C.涂有饿莩不知发D.或百步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小题3】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谋动戈于邦内B.寡人之国也,尽心焉耳矣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D.龟玉毁椟中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