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面对词作中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鹰----作者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可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吟。
B.寄奴----刘裕率军北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扫平中原,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作者借英雄人物,表达自己虽年事已老仍然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C.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志庆。作者借以表达自己渴望建立像霍去病那样的英雄业绩。
D.廉颇----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8-06 03:43: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人也。本名季昌,避后唐献祖庙讳,更名季兴天复二年,梁兵攻凤翔,李茂贞坚壁不出,太祖议欲收军还河中。季兴独进曰:“天下豪杰窥此举者一岁矣,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太祖壮其言,命季兴募勇敢士得骑士马景,季头授以计。引见太祖。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岐人以为然,开门出追梁军,梁兵随景后以进,杀其九千余人,景死之。

荆南节度十州。当唐之末。为诸道所侵,季兴始至,江陵一城而已,兵火之后,井邑洞零。季兴招缉綏抚,人士归之,乃以倪可福、鮑唐为将帅,粱震、司空熏、王保义等为宾客。太祖崩,季兴见梁日以衰弱,乃谋阻兵自固,治城隍,设楼檐。以兵攻归、峡,为蜀将王宗寿所致。又发兵声言助梁击晋,以侵襄州,为孔勍所败,乃绝贡赋累年。梁亡,唐庄宗人洛,下诏慰谕季兴,司空熏等皆劝季兴入朝京师,梁震以为不可,曰:“梁、唐世为仇敌,夹河血战垂二十年,今主上新灭梁,而大王梁室故臣,握强兵,以身入朝,行为虏尔。”季兴不听,以骑士三百为卫,朝于洛阳。庄宗果欲留之,郭崇韬谏曰:“唐新灭梁得天下,方以大信示人,今四方诸侯相继入贡,不过遣子弟将吏,而幸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而反靡之,示天下以不广,且绝四方内向之意,不可。”庄宗乃止。季兴已去,庄宗心悔遣之,密诏襄州刘训图之。季兴行至襄州,心动,夜斩关而出。已去,而诏书夜至。季兴归而谓梁震曰:“不听子言,几不免。”因曰:“善行有二失:来朝一失,放还一失。且主上百战以取河南,对功臣夸手抄《春秋》;又曰:我于手指上得天下。’其自矜代如此。而荒于游畋,政事多废,吾可无虑矣。”同光三年,季兴闻京师有变,乃悉邀留蜀物,而杀其使者韩珙等十余人,后以荆、归、峡三州臣于吴。吴册季兴秦王。天成三年冬卒,年七十一,谥曰武信。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平世家第九篇》)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
B.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
C.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
D.景曰/此行无还理/愿录其后嗣/太祖恻然止文之/景固请/乃行/景以数骑驰扣城门告曰/梁兵将东/前锋去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庙讳,封建时代已故皇帝的名字。在位君主避其名讳,以示尊重。如改姓氏、改名字、改官名等。
B.贡赋,巨民和藩属按规定向朝廷进献的物品称贡;臣民向君主缴纳的军用物品称赋。后为赋税的别称。
C.游畋,即“游田”,专指皇帝出游打猎,有四时田猎。如《潜伙论·潜叹》:“文王游田,遇姜尚于渭滨。”
D.《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其用隐晦的笔法对时事加以囊贬,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季兴有胆有识,行动果敢。梁兵攻打凤翔,李茂贞坚守不出,梁太祖商议想要收兵河中他进言力劝诱敌到达襄州,他果断决策晚上夺关而出。
B.高季兴治理有方,力图自强。初到荆南时,只有江陵- -城经历战火之后,城邑凋零,他招揽抚慰众人归附:他修治城壕,设置望楼,以增强实力。
C.高季兴相机而行,存于乱世。梁太祖驾崩,他见梁衰弱,计划依靠自己军队巩固梁:听说京师变乱,拦财物,杀使臣用三州向吴称臣被封为秦王。
D.高季兴积极作为,任用人才。他招马景,授计谋,引荐其拜见太祖,马景杀敌众多;任命倪可福等为将帅,梁震等为宾客,梁震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岐人已惫,破在旦夕,而大王之所虑者,闭壁以老我师,此可以诱致之也。
(2)不过遣子弟将吏,而幸兴以身述职,为诸侯率,宜加恩礼,以讽动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