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矣,虎兕出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夫子,远人不服,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尔言矣 过:责备
B.虎兕出柙 于:介词,可译为“从”
C.而近于费 固:坚固
D.今由与求也,夫子  相:辅助
【小题2】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患寡患不均B.远人不服,不能来也
C.涂有饿莩不知发D.或百步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小题3】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谋动戈于邦内B.寡人之国也,尽心焉耳矣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D.龟玉毁椟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8 12:13: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西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遗策 (2)西巴、蜀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耕织(______)
A.追求,谋求 B.事,事情 C.致力于,从事 D.务必,一定
(2)秦人开关敌(______)
A.延长 B.迎击    C.漫延 D.接纳
【小题3】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于是秦人拱手取西河之外B.争割地赂秦
C.吾尝终日思矣D.则群聚笑之
【小题4】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席卷天下B.流血漂橹
C.外连衡而斗诸侯D.约从离衡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小题6】作者用大量笔墨来表现九国之师的强大,试分析其写作意图。

同类题3

阅读司马迁的《鸿门宴》(节选),完成后面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毋内诸侯 内:接纳
B.素善留侯张良   素:向来
C.吾得兄事之 事:事情
D.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小题2】下面加点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遣将守关者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 失其所与,不知
D.且为之奈何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小题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一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汝心之固  固:顽固
B.惧其不已也 已:已经
C.寒暑易节  易:交换
D.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小题2】用原文回答下边的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