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B.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D.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06 01:15: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之遴,字思贞.南阳涅阳人也。之遴八岁能属文,十五举茂才对策,沈约、任防见而异之。起家宁朔主簿。吏部尚书王瞻尝候任昉,值之遴在坐,谓瞻日:“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先生所宜甄擢。”瞻即辟为太学博士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为让表防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累迁中书侍郎,鸿胪卿,复兼中书舍人。出为征西鄱阳王长史、南郡太守,高祖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令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后转为西中郎湘东王长史,太守如故。丁母忧,服阕,征秘书监,领步兵校尉。出为郢州行事,之遴意不愿出,固辞,高祖手敕日:“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遂为有司所奏免。久之,为太府卿,都官尚书,太常卿。之遴好古爱奇,在荆州聚古器数十百种。有一器似瓯,可容一斛,上有金错字,时人无能知者。时鄱阳嗣王范得班固所上《汉书》真本,献之东宫,皇太子令之遴与张缵、刘溉、陆襄等参校异同。之遴具异状十事。好属文,多学古体,与河东裴子野、沛国刘显常共讨论书籍,因为交好。是时《周易》、《尚书》、《礼记》、《毛诗》并有高祖义疏,惟《左氏传》尚阙。之遴乃著《春秋大意》十科,《左氏》十科,《三传同异》十科,合三十事以上之。高祖大悦。太清二年,侯景乱,之遴避难还乡,未至,卒于夏口,时年七十二。前后文集五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梁书·刘之遴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
B.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
C.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
D.之遴笃学/明审博览群籍/时张稷新除尚书仆射/托昉为让/表昉令之遴代/作操笔立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和秀才同义,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B.博士,古今词义相近,标志一个人精通一门学问或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是古代最高级别的学位。
C.丁母忧,古代官员遭遇父母丧事,须辞官回家守丧,称作丁忧,母亲去世称丁母忧,或称丁内忧。
D.义疏,本指我国古代疏解经义的书,其名源于六朝佛家解释佛典,后泛指补充和解释旧注的疏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之遴好学能文。八岁即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十五岁被举荐入仕时,所作对策令沈约、任昉都感到惊异。
B.刘之遴颇受恩顾。当他母亲年岁已高时,高祖为了让他尽到赡养母亲的孝心,令他衣锦还乡,任南郡太守。
C.刘之遴好古爱奇。他在荆州收聚几十上百种古器,其中一古器像瓯,上有嵌饰的金字,他都认识。
D.刘之遴学问渊博。当时《左氏传》独缺高祖的义疏,刘之遴便写《春秋大意》等共三十事上奏。高祖非常高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值之遴在坐,昉谓瞻日:“此南阳刘之遴,学优未仕,先生所宜甄擢。”
(2)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爵禄具,忠衰于君,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侯”“秦伯”中的“侯”“伯”都是爵位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行李”,文中的意思是“出使的人”,今天通常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形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戴于楚也D晋军函陵,秦军沿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己。”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 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 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
B.行李之住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
C.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盟誓)
【小题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烛之武高超的说服艺术的一组是(  )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⑥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⑦秦伯说,与郑人盟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D.②⑤⑥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 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 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 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函防守,秦晋联 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泰,将馬取之?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