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②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1-29 09:55: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同类题2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中,“便利”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
B.“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岁在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王羲之等人兰亭集会的这一年是东晋穆帝确定“永和”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
C.古代称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为“阳”,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为“阴”。后人参考这一原则,推断出《游褒禅山记》中的“华山洞”应做“华阳洞”。
D.中国古人常用一些特定的名称来标识日期,如《赤壁赋》中的“七月既望”,“既望”即指农历十六日。另外,“望”指农历十五日,“朔”指月末。
同类题3
下列对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修禊”,古代夏历三月下旬的巳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祈福消灾。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B.“暮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即阴历三月,也是古人所说的“孟春”“仲春”“季春”中的“季春”。
C.“癸丑”,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之一,顺序为第50个。前一位是壬子,后一位是甲寅。
D.“彭殇”,“彭”即彭祖,活了八百岁,是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同类题4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B.彭殇:指生命的长短。彭,彭祖,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
C.修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临水为祭,以消除不祥,古时选在三月三日。
D.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阳历三月。
同类题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太尉,中国秦汉时期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宋徽宗时是武官的高级官阶,如高俅,他是殿帅府太尉。
B.古人常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如《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C.古人无论男女的,名一般是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取字,表示“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 ”。
D.古代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叫做“孟”“仲”“季”;每个月的月初月中月末称为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天文历法
风俗礼仪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