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屯田,韩愈为韩退之。 |
B.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期,指的是穿三周年丧服;功,又分为大功、小功。大功,穿九个月丧服;小功,穿五个月丧服。 |
C.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如伯秋、仲秋、季秋。中秋节又处在仲秋的中间,所以也叫仲秋节。 |
D.魏晋时期,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洗马,即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离骚》对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深远,后代文人常常模仿《离骚》作诗,人们就把文人称作“骚人”,《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骚人”指的就是文人。 |
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初七”指七夕,即农历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下九”指农历每月二十九,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
C.按古代的风俗,女子满十五岁应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笄,以表示成年,故女子十五岁又称“及笄之年”。 |
D.《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之一,与北朝《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
下面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中的“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
B.《长亭送别》中“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的“鱼雁”,指书信。 |
C.《报任安书》中“剖符丹书”指朝廷发给功臣及其子孙享受特权、免除罪责的契券。 |
D.《陈情表》中提到“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汉朝时选拔人才采用的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明清时期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殿试。 |
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标记日期的,农历每月初一为晦,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朔。 |
C.“修禊事也”中的“禊事”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
D.“苏子”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等。也用以尊称对方,如“吾不能早用子”中的“子”。 |
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4)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5)樱桃桑椹与葛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金按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
(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6)____
(1)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2)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3)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4)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5)樱桃桑椹与葛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金按驰骋属儿曹,夜半喧阗意气豪。明月满街流水远,华灯入望众星高。
(1)____(2)____(3)____(4)____(5)____(6)____
下列古诗词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③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④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⑤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⑥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③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④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⑤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⑥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A.①③⑤②④⑥ | B.①③⑤②⑥④ | C.①⑤⑥③②④ | D.⑤①③⑥②④ |
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
B.箕踞以骂曰:箕踞,两脚张开而坐,是一种不敬的坐态。古人席地而坐,臀部紧挨着脚后跟,相当于跪坐。 |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乘,指四匹马拉的车。 |
D.既祖,取道: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古人很重视祭祀,如君主会祭社(谷神)稷(土神)。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主要记载了西周后期二百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B.《战国策》的作者已不可考,经西汉刘向整理,内容多为战国时期策士的活动和言论。 |
C.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
D.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称“参乘”或“车右”,樊哙即是。 |
下列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各扎成一个结,形如羊角,故称“总角”。 |
B.古人纪年由天干、地支组合而成,六十年为一循环,故称“花甲子”。 |
C.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4点. |
D.《离骚》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