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①③④ | B.②⑤⑥ | C.③④⑦ | D.③⑤⑦ |
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即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是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②“庆历四年春”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启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②“庆历四年春”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启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
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 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 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 |
下列诗句描绘的景象与农历节气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②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③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④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①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②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③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
④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A.①立夏②立春③大雪④清明 | B.①惊蛰②立夏③立春④大雪 |
C.①立秋②清明③大雪④冬至 | D.①大雪②立夏③立春④清明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永和”是皇帝的年号。 |
B.“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青衫”指唐代的一种官服。 |
C.“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指科举时代州县的生员。 |
D.“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 |
下列各句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句是
A.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
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寿、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
C.左迁:贬官,降职。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
D.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中“一片神鸦社鼓”,“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
B.《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了《霓裳》曲,“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
C.“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靖节”“文忠”“灵”“厉”就是一种褒扬。 |
D.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如“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古代对人称字表示尊重。 |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中的“伏惟”,指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装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氓》属于“卫风”的内容。 |
C.《短歌行》中的“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泰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
D.《兰亭集序》中的“岁在癸丑”,古人常用地支十个字和天干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指永和九年。 |
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士”。 |
中国的古老历法“二十四节气”2016年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根据下面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哪个节气。
①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②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③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④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⑤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②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③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④暑退秋澄气转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⑤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