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下面关于“月相纪日法”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①《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望”阴历三月十五日。
②《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晦朔”,晦:阴历每月初的一天;朔:阴历月末的一天。
③《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就是阴历七月十六日。
④“今当六月朔日,乃是妃子诞辰。”“朔日”指六月初一至初九。
⑤“道光元年辛巳冬十月朔五日”,“朔五日”指这个月初五。
⑥“正月晦日巷死。”“晦日”,正月末的一天。
⑦“宋嘉定宁宗八年乙亥四月朔四日”,“朔四日”指这个月初四。
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④⑦D.③⑤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04 05:5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说秦王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B.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C.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D.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煊煌于道路/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即信函,古人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来记事陈情。
B.约从指秦国利诱六国之亲善再各个击破的政策,与齐楚等国联合抗秦的连横相对。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D.山东,战国时指崤山以东的地区,后来也曾经指华山、太行山或泰山东边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遭遇坎坷,曾经处境艰难。他十次上书进言来游说秦王,但不为所用,终致盘资用尽,只能狼狈归家,但却不受家人待见,遭到父母妻嫂冷淡以对。
B.苏秦发愤图强,成就合从之说。他矢志苦读太公的《阴符》一书,到深夜时,常常疲倦打盹,就用锥子刺大腿促使自己保持清醒,终于习得了合从策略。
C.苏秦叱咤风云,权势盛极一时。他身拜赵国相印,施行合从大获成功,天下万民的命运和诸侯权臣的威权都决定于他的策略,使各国的诸侯亲过兄弟。
D.苏秦衣锦还乡,尽显世态人情。苏秦游说楚王特意路过家乡时,他的父母妻嫂前倨后恭,卑微以待,反映出当时功利为上的社会风气,颇具讽刺意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2)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永兴中,长沙王乂入辅政,时有疾鲲者,言其将出奔,乂欲鞭之,鲲解衣就罚,曾无忤容。既舍之,又无喜色。于时名士王玄、阮修之徒,并以鲲初登宰府,便至黜辱,为之叹恨。鲲闻之,方清歌鼓琴,不以屑意,莫不服其远畅,而恬于荣辱。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社弢功封咸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倦,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丘一壑自谓过之溫峤尝谓鲲孖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隃孙权不过也。″及敦将为遜,出鲲为豫章太守,又留不遣,藉其才望,逼与俱下。初,敦谓鲲曰:“吾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及至都,复曰:“近来人情何如?”鲲对曰:“周伯仁、戴若思,南北人士之望,明公举而用之,群情帖然矣。”是日,敦谴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伯仁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已。参军王峤以敦诛伯仁,谏之甚切,敦大怒,命斩峤,时人士畏惧,莫敢言者。鲲曰:“峤以献替忤旨,便以衅鼓,不亦过乎!”敦乃止。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使之郡。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谢鲲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B.问日/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C.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D.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即“服缺”,服丧期未满。文中指谢鲲服丧期未满就被任职。
B.东宫我国古代太子所居之宫称为东宫,也可以用来借指太子。
C.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文中指杀王峤。
D.追赠,或作追封、追晋,指朝廷对已死的官员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鲲才艺出众,声名远扬。谢鲲少年时就有很大的名气通达简约,见识高远;喜好《老子》易经》,擅长唱歌、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B.谢鲲遭人嫉恨,从容受罚。长沙王人朝辅政时,有人嫉恨谢鲲,说他将要出逃,长沙王要鞭打谢鲲,谢鲲脱下衣服坦然接受惩罚,没有忤逆的神情。
C.谢鲲识量远大,受到器重。谢鲲受命出使到都城,明帝亲自接见,对他很是亲近器重温;温峤曾经在谢尚面前称赞谢鲲,说谢鲲识量远大,神鉴深沉。
D.谢鲲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王峤因为周伯仁的事进谏激怒了王敦而被杀,没有人敢说话,只有谢鲲斥责王敦;政治形势严酷,谢鲲依然经常进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鲲闻之,方清歌鼓琴,不以屑意,莫不服其远畅,而恬于荣辱。
(2)周伯仁、戴若思,南北人士之望,明公举而用之,群情帖然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善明,平原人,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年四十,刺史刘道隆辟为治中从事。父怀民诵善明日:“我已知汝立身,复欲见汝立官也。”善明应辟,仍举秀才。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春始初,徐州刺史薛安都反,青州刺史沈文秀应之。时州治东阳城,善明家在内,不能自援。伯父弥之起义背文秀。善明密契收集门宗部曲,得三千人,夜斩关奔北海。文秀既降,除善明为电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善明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翔将军、巴西梓渡二那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溢固请,见许。朝廷多哀善明心事。元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沈攸之反,太祖深以为忧。善明献计曰,“沈攸之暗于兵机,人情离怨。贼之根本既灭,枝叶岂久?”事平,太祖召善明还都,谓之曰:“卿策沈攸之,虽复张良、陈平,适如此耳。”仍迁散骑常待,领后军将军、太尉右司马。齐台建,为右卫将军,辞疾不。司空褚渊谓善明曰:“高尚之事,乃卿从来素意。今朝廷方相委待,证得便学松、乔邪?”善明日:“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太祖践阼,以善明勤诚,封新途伯,邑五百户。善明身长七尺九寸,质素不好声色,所居茅斋斧木而已,床榻几案,不加划削。建元二年卒,年四十九,遗命薄殡。赠左将军、豫州刺史,谥烈伯。

(选自《南齐书・刘善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戮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昧于富贵矣
B.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C.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D.我本无宦情/既逢知己/所以戳力驱驰/愿在申志/今天地廓清/朝盈济济/鄙怀既申/不敢昧于富贵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古代的科举考试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文中指刘善明院试中榜。
B.郭,本义是指在城市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中国古代把内城称为城,外城称为郭。
C.拜,本是一种礼仪,后来引申为接受官职或封赐,受职者不拜表示不接受封赐。
D.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后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即位、登基。亦作“践胙”“践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善明少有オ气,淡薄功名。刘善明年少时就有名气,但拒绝刺史见面的要求;后来又以生病为借口推辞右卫将军的职务。
B.刘善明事母至孝,深得同情。刘善明因为母亲被北虏迁到桑乾很是悲衰,获得同僚理解,后来他流泪推荐田惠绍出使赎回母亲。
C.刘善明熟谙敌情,分析准确。刘善明对沈攸之叛乱一事分析透彻,判断准确。在乱事平定后,太祖认为张良、陈平再世,也不过如此。
D.刘善明决策果断,生活简单。青州沈文秀叛乱时刘善明果断带领门宗三千人连夜出关;他对生活要求不高,住的舍很简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秀既降,除善明为电骑校尉,出为海陵太守。
(2)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明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