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鲁迅(1881-1936)
- 周作人(1884-1967)
- 柳亚子(1887-1958)
- 胡适(1887-1962)
- 刘半农(1891-1934)
- 郭沫若(1892-1978)
- 毛泽东(1893-1976)
- 顾颉刚(1893-1980)
- 许地山(1893-1941)
- 丁西林(1893-1974)
- 叶圣陶(1894-1988)
- 邹韬奋(1895-1944)
- 冯友兰(1895-1990)
- 林语堂(1895-1976)
- 茅盾(1896-1981)
- 郁达夫(1896-1945)
- 徐志摩(1896-1945)
- 朱光潜(1897-1986)
- 田汉(1898-1968)
- 朱自清(1898-1948)
- 郑振铎(1898-1948)
- 翦伯赞(1898-1968)
- 瞿秋白(1899-1935)
- 闻一多(1899-1946)
- 老舍(1899-1966)
- 冰心(1900-1999)
- 夏衍(1900-1995)
- 王力(1900-1986)
- 鲁彦(1901-1944)
- 陈毅(1901-1972)
- 梁思成(1901-1972)
- 柔石(1902-1931)
- 沈从文(1902-1988)
- 李伟森(1903-1931)
- 冯雪峰(1903-1976)
- 胡也频(1903-1931)
- 梁实秋(1903-1987)
- 巴金(1904-2005)
- 艾芜(1904-1992)
- 沙汀(1904-1992)
- 丁玲(1904-1986)
- 吕叔湘(1904-1998)
- 臧克家(1905-2004)
- 李广田(1906-1968)
- 吴伯箫(1906-1982)
- 赵树理(1906-1970)
- 张天翼(1906-1985)
- 李健吾(1906-1982)
- 冯铿(1907-1931)
- 萧军(1907-1988)
- 周立波(1908-1979)
- 吴组缃(1908-1994)
- 殷夫(1909-1931)
- 吴晗(1909-1969)
- 姚雪垠(1910-1999)
- + 曹禺(1910-1996)
- 《雷雨》
- 《日出》
- 《原野》
- 艾青(1910-1996)
- 钱钟书(1910-1998)
- 萧乾(1910-1999)
- 吴强(1910-1990)
- 萧红(1911-1942)
- 马南邨(1912-1966)
- 孙犁(1913-2002)
- 杨朔(1913-1968)
- 唐弢(1913-1992)
- 杨沫(1914-1995)
- 周而复(1914-2004)
- 徐迟(1914-1996)
- 叶君健(1914-1999)
- 严文井(1915-2005)
- 柳青(1916-1978)
- 刘白羽(1916-2005)
- 袁珂(1916-2001)
- 田间(1916-1985)
- 碧野(1916-2005)
- 查良铮(1918-1977)
- 秦牧(1919-1992)
- 黄仁宇(1918-2000)
- 郭小川(1919-1976)
- 魏巍(1920-2008)
- 汪曾祺(1920-1997)
- 杜鹏程(1921-1991)
- 何为(1922-2011)
- 峻青(1922-)
- 李季(1922-1980)
- 马峰(1922-)
- 曲波(1923-2002)
- 贺敬之(1924-)
- 张爱玲(1920-1995)
- 戴望舒
- 陆蠡
- 蔡元培
- 梁斌
- 冯至
- 穆旦
- 何其芳
- 卞之琳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
B.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
C.元杂剧的角色主要有旦、末、净、杂四类;正旦是女主角,女配角有小旦、贴旦、搽旦,正末是男主角,男配角有外末、冲末等;元杂剧的表演一般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即指曲词部分,是剧中人物用以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感情,有时也用来交待剧情。白即“宾白”,包括对白、自白及带白、对白等;科即动作表演,又称为“介”。 |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00多年的历史。作者是南北朝时的范晔。 |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为:()
A.元杂剧剧本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包括曲词(歌唱部分)、宾白(道白、对白)、科介(动作、表情等舞台说明)三部分。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万家宝,创作了《雷雨》《茶馆》《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
B.词可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两大词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为苏轼和辛弃疾,其作品多气象阔大、意境雄浑、笔力劲健;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其作品多婉丽柔美、含蓄蕴藉、声调和谐。 |
C.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法。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短评、札记(包括一部分读后感),都可以归入杂文一类。 |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中的“列传”是用来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即西汉一代229年间的史实。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对我国的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史学,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作为文学,它开创了传记文学的先河。 |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
C.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其中悲剧有《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等作品。 |
D.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国后,有《王昭君》等著名剧本。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雷雨》剧情的矛盾冲突是这样构成的:周朴园与要求个性解放的妻子蘩漪的冲突是一条明线,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感情矛盾则是条暗线,还有周朴园与工人阶级的代表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这三条线索同时并存,互为影响,引人入胜。 |
B.《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一个能体现中国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人物。阿Q善于健忘,被王胡揍了一顿,又被“假洋鬼子”打了一棍,想着“儿子打老子”便忘了,但也有难忘的,临死前他对画押的圈画的不圆一直耿耿于怀。 |
C.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他认为要实行王道,关键在于保民,“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而他的性善论的哲学思想是其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同时认为人人都有为善的可能,“人皆可以为尧舜”。 |
D.陆蠡的《囚绿记》通过赏绿、囚绿、放绿、思绿的过程描写,再现出作者“永不屈服于命运”的追求精神;而戈埃罗的《炼金术士》则通过做梦、解梦、弃梦、促梦、寻梦、破梦、圆梦的过程叙写,生动地表达要曲从于命运安排的主题。 |
下列各项表述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雨果,法国作家,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法国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的法国姑娘艾丝美拉达被陷害致死的故事。 |
B.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以周萍和四凤的畸形乱伦爱情为核心,表现爱的不合常理。 |
C.庄子,战国时宋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今存《庄子》内、外、杂三部分,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
D.墨子,先秦墨家创始人。提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清静无为”、“天人合一”、“非乐”、“非命”十大政治主张。 |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长恨歌》 |
B.屈原— --- —我国古代最长的现实主义政治抒情诗—-—《离骚》 |
C.三百零五篇,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氓》—----------—《诗经》 |
D.曹禺—--- —现代剧作家—----------—《雷雨》《日出》《原野》 |
下列各句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与弟子们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论”读lún,选择、摘录之意。《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 |
B.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衍生出自己的“仁政”观。孟子善于运用举例说理的方法,如《寡人之于国也》所用的“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等例子,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使说理生动而深刻 |
C.剧本是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展开矛盾、发展剧情的。它要求人物的独白和对话,不仅显示出人物的年龄、职业、地位等,还要准确生动的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就是我们所说的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
D.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浓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共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它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和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和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
B.曹禺的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旧家庭的罪恶。 |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①30年后侍萍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周朴园没有认出她,她也没有立刻表明自己的身份或者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但也没有马上离开。 “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吗?……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吧。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为什么这样?你怎么理解鲁侍萍的语言和动作?
答:
②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话表现了鲁侍萍怎样的感情?
答:
答:
②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句话表现了鲁侍萍怎样的感情?
答:
阅读下面片断,完成下列小题(下面节选的内容是紧承课文的部分)
A.周萍觉得自己行为莽撞,有失体面,给爸爸丢了脸。
B.鲁大海居然当面侮辱自己的父亲,而自己又没能适时有效地制止,周萍感到对不起父亲。
C.周萍觉得自己对待鲁大海太粗暴了,因此心有歉意,在父亲面前不好意思。
D.周萍觉得就这样放鲁大海走,太便宜了,他准备再追上去。因此,他想征求一下父亲的意见。
(2)“(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周萍这句台词语意未尽,破折号后周萍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
A.抓紧把鲁大海赶走,切切不能再犹豫
B.能不能先把鲁大海赶走,暂且留下四凤和鲁贵。
C.能不能先开除鲁大海,四凤和鲁贵也不要辞。
D.正好把他们一家三口统统开除,免得惹事生非。
(3)从这段台词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
A.残忍、冷酷、自私、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B.冷酷中不乏温情,愤怒中含有宽容。
C.同情、关心鲁家,内疚之情难以言表。
D.奸诈、毒辣、凶残、做事不计后果。
大海为仆人们拥下,侍萍随下。台上只有周朴园、周萍。
周萍:(过意不去地)爸爸
周朴园;你太莽撞了。
周萍:可是这个人不应该乱侮辱父亲的名誉啊。
半晌。
……
周朴园:哦。(沉吟,忽然)来人!
仆人由中门上。
周朴园:你告诉太太,叫她把鲁贵跟四凤的工钱算清楚,我已经把他们辞了。
仆人:是,老爷。
周萍:怎么?他们两个怎么了?
周朴园:你不知道刚才这个工人也姓鲁,他就是四凤的哥哥么?
周萍:(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
周仆园:(向仆人)跟太太说,叫账房给鲁贵和四凤多算两个月的工钱,叫他们今天就走。去吧。
周萍:爸爸,不过四凤同鲁贵在家里都很好,很忠诚的。
周朴园:嗯,(呵欠)我很累了,我预备到书房歇一下。你叫他们送一碗浓一点的普洱茶来。
周萍:是,爸爸。
周朴园由书房下。
周萍:(叹一口气)嗨!(急走向中门)
(1)对舞台说明中周萍“过意不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A.周萍觉得自己行为莽撞,有失体面,给爸爸丢了脸。
B.鲁大海居然当面侮辱自己的父亲,而自己又没能适时有效地制止,周萍感到对不起父亲。
C.周萍觉得自己对待鲁大海太粗暴了,因此心有歉意,在父亲面前不好意思。
D.周萍觉得就这样放鲁大海走,太便宜了,他准备再追上去。因此,他想征求一下父亲的意见。
(2)“(惊)这个人就是四凤的哥哥?那么,爸爸——”周萍这句台词语意未尽,破折号后周萍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
A.抓紧把鲁大海赶走,切切不能再犹豫
B.能不能先把鲁大海赶走,暂且留下四凤和鲁贵。
C.能不能先开除鲁大海,四凤和鲁贵也不要辞。
D.正好把他们一家三口统统开除,免得惹事生非。
(3)从这段台词中,可以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
A.残忍、冷酷、自私、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B.冷酷中不乏温情,愤怒中含有宽容。
C.同情、关心鲁家,内疚之情难以言表。
D.奸诈、毒辣、凶残、做事不计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