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持有奇才经纶,《易·象》玄机,尤所精究。高论骇俗,少食象思。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炼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僖宗召之,封“清虚赴士”。居华山云台观,每闭门独卧,或兼旬不起,周世宗召入禁中,试之,扁户月余始启,持方熟寐齁齁,觉即辞去。斌诗云:“十年踪迹走红尘,四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创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一般春。”还山后,因乘驴游华阴市,见邮传甚急,问知宋祖登基,抟抵掌长笑曰:“天下自此定矣!”至太宗征赴,戴华阳巾,草矮垂绦,与万乘分庭抗礼,赐号“希夷先生”。时居云台四十年,仅及百岁。帝赠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已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真宗复诏,不起,为谢表,略日:“明时闲客,唐室书生。尧道昌而优容许由,汉甘盛而善从商皓。况性同辕鹤,心若土灰,政荷制服,脱箨栽冠,体有青毛,足无草屦,苟临轩陛,赔笑圣朝。数行丹诏,徒教彩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咏嘲风月之清,笑傲烟霞之表,遂性所乐,得意何言?”后凿石室于莲华峰下,一旦坐其中,羽化而去。抟好读《易》,手不释卷。能逆知人意,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抟已知其意,谓休复日:“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尔。”呼侍者取以与之,休复大惊,以为神,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云台现。持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有顷,复日:“可勿归矣。“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舒心痛几死,食顷而愈。华阴隐士李琪,自言唐开元中郎官,已教百岁,人罕见者:关西选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厦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幸华阴,至云台观,阅抟画像,除其观田租
(摘编自《唐才子传》、《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
[注]①辟谷: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②齁(hōu),齁:鼾声。③商皓:“商山四皓”的略称,借指高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炼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
B.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辟谷炼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僵
C.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炼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
D.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炼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邮传,即传递文书的驿站,唐代邮驿系统十分完备,无论中央和地方,都有专职的邮驿官吏。
B.禁中,指帝王所居宫苑,也作“禁内”“禁省”:帝王所居的地方,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万乘,一万辆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周朝以“万乘”指天子、帝王,战国时各诸侯国统称“万乘”。
D.《易》即《易经》,指《连山》 《归藏》 《周易》三本易书;传世的只有《周易》,传为周文王所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抟学富五车,有经世纬时之才。他自幼聪慧,读百家之书,过目不忘;后参加科举考试,可惜社会动荡,落第不中,于是产生“隐居修道”的思想。
B.陈抟隐居名山,习得睡功求养生。他到华山后,常关门独自睡觉,有时连续几十天不起床;周世宗曾考察陈抟的睡功,想不到一个月后,陈抟仍在熟睡中。
C.陈抟四辞朝命,远离红尘游山水。他先后拒绝了几位皇帝的出世邀请,由此可以看出,他早就看破红尘,与世不争,不贪富贵,不求仕禄,步步清净。
D.陈抟通《易》能预,颇富传奇似神仙。他喜好读《易经》,手不释卷;能预知人意,看出贾休复想要斋中的挂壁大瓢,也能预知郭沆家中之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
(2)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幸华阴,至云台观,阅抟画像,除其观田租。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窦娥冤

第一折

(净扮赛卢医上,诗云)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自家姓卢,人道我一手好医,都叫做赛卢医。在这山阳县南门开着生药局。在城有个蔡婆婆,我问他借了十两银子,本利该还他二十两;数次来讨这银子,我又无的还他。若不来便罢,若来呵,我自有个主意!我且在这药铺中坐下,看有甚么人来。(卜儿上,云)老身蔡婆婆。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尽也静办。自十三年前窦天章秀才留下端云孩儿与我做儿媳妇,改了他小名,唤做窦娥。自成亲之后,不上二年,不想我这孩儿害弱症死了。媳妇儿守寡,又早三个年头,服孝将除了也。我和媳妇儿说知,我往城外赛卢医家 索钱去也。(做行科,云)蓦过隅头,转过屋角,早来到他家门首。赛卢医在家么?(卢医云)婆婆,家里来。(卜儿云)我这两个银子长远了,你还了我罢。(卢医云)婆婆,我家里无银子,你跟我庄上 去取银子还你。(卜儿云)我跟你去。(做行科)(卢医云)来到此处,东也无人,西也无人,这里不下手,等甚么?我随身带的有绳子。兀那婆婆,谁唤你哩?(卜儿云)在那里?(做勒卜儿科。孛老同副净张驴儿冲上,赛卢医慌走下。孛老救卜儿科)(张驴儿云)爹,是个婆婆,争些勒杀了。(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卜儿云)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因为赛卢医少我二十两银子,今日与他取讨;谁想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要勒死我,赖这银子。若不是遇着老的和哥哥呵,那得老身性命来!(张驴儿云)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 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你和他说去。(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无丈夫,我无浑家,你肯与我做个老婆,意下如何?(卜儿云)是何言语!待我回家多 备些钱钞相谢。(张驴儿云)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了你吧。(做拿绳科)(卜儿云)哥哥,待我慢慢地寻思咱!(张驴儿云)你寻思些甚么?你随我老子,我便要你媳妇儿。

(卜儿背云)我不依他,他又勒杀我。罢、罢、罢,你爷儿两个随我到家中去来。(同下)(正旦上, 云)……

……婆婆索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卜儿同孛老、张驴儿上)(卜儿云)你爷儿两个且在门首,等我先进去。(张驴儿云)奶奶,你先进去,就说女婿在门首哩。(卜儿见正旦科)(正旦云)奶奶回来了。你吃饭么?(卜儿做哭科,云)孩儿也,你教我怎生说波!(正旦唱)

(一半儿)为甚么泪漫漫不住点儿流?莫不是为索债与人家惹争斗?我这里连忙迎接慌问候,他那里要说缘由。(卜儿云)羞人答答的,教我怎生说波!(正旦唱)则见他一半儿徘徊一半儿丑。

(云)婆婆,你为甚么烦恼啼哭那?(卜儿云)我问赛卢医讨银子去,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行起凶来,要勒死我。亏了一个张老并他儿子张驴儿,救得我性命。那张老就要我招他做丈夫,因这等烦恼。(正旦云)婆婆,这个怕不中么!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少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卜儿云)孩儿也,你说的岂不是!但是我的性命全亏他这爷儿两个救的。我也曾说道:待我到家,多将些钱物酬谢你救命之恩。不知他怎生知道 我家里有个媳妇儿,道我婆媳妇又没老公,他爷儿两个又没老婆,正是天缘天对。若不随顺他,依旧要勒死我。那时节我就慌张了,莫说自己许了他,连你也许了他。儿也,这也是出于无奈。(正旦云)婆婆,你听我说波。(唱)

(后庭花)避凶神要择好日头,拜家堂要将香火修。梳着个霜雪般白髻,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卜儿云)我的性命都是他爷儿两个救的,事到如今,也顾不得别人笑话了。(正旦唱)

(青哥儿)你虽然是得他、得他营救,须不是笋条、笋条年幼,刬的便巧画蛾眉成配偶?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独,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

(卜儿云)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

(有删节)

【小题1】元杂剧有一特点,每个上场人物几乎都要先吟诵一段“定场诗”,简要分析赛卢医的“定场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赛卢医:“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
【小题2】张驴儿父子救了蔡婆婆,蔡婆婆十分感谢,分析下面蔡婆婆一段感谢词中包含有什么信息,遂使张驴儿父子起了歹意。请用自己的话分条写出。
“老身姓蔡,在城人氏,止有个寡媳妇儿,相守过日。因为赛卢医少我二十两银子,今日与他取讨;谁想他赚我到无人去处,要勒死我,赖这银子。若不是遇到老的和哥哥呵,那得老身性命来。”
【小题3】蔡婆婆回家后是如何向窦娥叙说的?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小题4】下面是窦娥劝说婆婆“拒嫁”阐述的理由,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窦娥先从年龄方面反驳,说婆婆已不年轻,六十开外,白头皓首,所以不用改嫁。
B.其次从情理方面劝说,张驴儿父亲营救了你,何况那是个粗俗老头,所以不能改嫁。
C.其三从经济方面阐述,家里现有田地,生活条件优越,不愁吃穿,所以不需改嫁。
D.其四从情感角度嘲讽,婆婆若改嫁对不起丈夫曾经的恩爱和家业,所以不该改嫁。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中吕)满庭芳 
京口感怀
汤舜民
残花剩柳,摧垣废屋,新冢荒丘。海门天堑还依旧,滚滚东流。
铁瓮城横刺着虎口,金山寺高镇着鳌头。斜阳候,吟登舵楼,灯火望扬州。
(注)①元末明初戏曲家,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②京口以下江面开阔,古人称海,其地称海门。③铁瓮城,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北固山的前峰。
【小题1】以下对本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三句由花柳到屋舍再到坟墓,以白描手法展现出一派满目疮痍、颓败凄凉的景象,语言清丽凝练,生动形象。
B.“海门”一句将前三句作一收缩,语势为之顿挫,“天堑还依旧”以大自然之永恒反衬世事无常,寄寓作者的无限感慨。
C.“铁瓮城”一联对仗工整,是对“天堑”的进一步描述,意境雄浑,音节响亮。“横刺”状其开阔,“高镇”显其雄峙。
D.最后三句以江上晚景作结,时光无情而夕阳有意,仍在痴心等候。作者登船眺望对岸一片灯火中的扬州城,吟咏感怀。
E. 本曲末尾“扬州灯火”与篇首“摧垣废屋”“新冢荒丘”,前后情境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复杂而微妙的心境,耐人寻味。
【小题2】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这首曲子表达的情感及抒情手法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中吕)朝天子   薛昂夫
伯牙,韵雅,自与松风话。高山流水淡生涯,心与琴俱化。欲铸钟期,黄金无价。知音人既寡,尽他,爨下,煮了仙鹤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伯牙,春秋时期的俞伯牙,有高洁之志。善琴,琴曲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为其知音。
B.“自与松风话”,将松风拟人化,仿佛俞伯牙自己在与松林风涛叙话,暗隐知音稀少。
C.“高山流水”二句表明俞伯牙将自己的心思和琴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显其生活清淡。
D.“欲铸”二句是说钟子期死后,伯牙非常想念他,想用黄金铸造他的像,凸显思而不得之情。
E. 作者最后总结,既然没有了知音,那就放飞山林、浪迹江湖,去过逍遥的焚琴煮鹤的日子吧。
【小题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注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伸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程,更其名。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日:“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徒陈州。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日,“如此为序还,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说。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日,“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伸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日:“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葬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隆下家法。”夷简怒斥日:“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进言日:“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隆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隆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頓首谢日:“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伸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希:迎合.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B.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浙广储蓄/繕宫室/
C.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D.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日/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官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本为我国古代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各朝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不同。
B.孤即孤儿,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鰥寡孤独常常连用,鰥,即鰥夫,无妻或丧妻的人:寡,即寡妇,丧夫的妇女;独,即年老无子女的人。
C.冬至即冬至节,是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D.南面即面向南。我国古代室内座次、座位规定严格,坐北朝南为最尊位。如《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坐的是最上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少有大志.刻苦努力。长大后,离开家乡到应天府,投师戚同文学习,求学时,读书夜以继日,冬天里疲惫极了就用冷水洗脸提神,饮食粗劣也毫不在意。
B.范仲淹秉公直言,墨通贬滴。极力劝阻皇上率百官朝拜太后,谏言太后还政,后被贬到陈州;劝谏皇上不该把大臣的升降职的事全交给宰相,免职任饶州知府。
C.范伸淹不怕权势,心胸宽广。虽然他与迎合宰相旨意的殿中侍御史韩读有很大的矛盾,但他对皇上表示,这只是国事上政见不同,对他这个人没有私人服恨,怨恨。
D.范仲淹孝顺母亲,勤俭节约。他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招待宾客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满足需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2)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选自《宋史·苏易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孙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或承重孙祖母之丧。
B.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C.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墨、刖、大辟等。
D.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   
(2)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卿史胡泓言罢。起知高邮军,制置使丘崇又论罢。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旧职。
开庆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夫江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进至浮桥。时朝廷自扬州移贾似道以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檄士璧以军事付吕文德,士璧不从,以计断桥奏捷,具言方略。未几,文德亦以捷闻。士璧还峡州,方怀倾夺之疑,寻辟为宣抚司参议官,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顷之,升湖南制置副使。大元将兀良合台兵自交址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军,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事闻,赐金带,令服系,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职。
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独不加赏,反讽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风一再劾罢之,送漳州居住。又稽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安而征之。其后元善改知吉水县,俄归得狂疾,常呼士璧。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样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德祜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子孙,诏从之。
(选自《宋史·向士璧传》,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B.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土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C.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D.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之称。考中进士才有当官进爵的资格。
C.“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隋代始置,六部之一。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D.“诏”是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士璧忠心爱国,矢志不渝。他多次遭人弹劾而被免职,但他忠心不变,捐家资百万充当军费,连皇上都深为感动。
B.向士璧多谋善断,善于抓住战机。他不待朝命进兵归州,他不从贾似道之令用计成功断桥阻敌,朝庭都予升官嘉许。
C.向士璧久经沙场,屡立战功。他救援合州多次立下奇功;他救援潭州,声东击西,知人善任,大败敌军,解了潭州之围。
D.向士璧为人正直,洁身自好。他不阿附权贵,遭到贾似道嫉恨,被陷害致死,以致家属和部将王辅佑都受到牵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铺佑率五百人往觇之。
(2)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安而征之。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别大名亲旧

(元)许衡

河上徘徊,未分袂、孤怀先怯。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黄卷内,消白日。青镜里,增华发。念岁寒交友,故山烟月。虚道人生归去好,谁知美事难双得。计从今、佳会几何时?长相忆。

 [注释]此词为作者赴朝廷征召时辞别亲友所作,时年46岁。
【小题1】下列对本首词上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前三句写词人与亲友依依惜别,在还未分别的时候就感受到分别后孤独无依的忧惧与悲愁。
B.“中年后、此般憔悴,怎禁离别”一句,作者联系自己身世,中年后身心憔悴,本不适合漂泊,因而离别就更加痛苦。
C.“泪苦滴成襟畔湿,愁多拥就心头结”正面描写自己身心两方面由离别引起的极度哀愁和痛苦。
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中“东风”一语双关,既指春风,也指朝廷吹来的“东风”,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小题2】这首词下阕是对“难说”之“情”的诉说,请分析下阕具体表达了哪几层情感?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次升,字当时,兴化仙游人。入太学,时学官始得王安石《宇说》, 招诸生训之,次升作而日 :“丞相岂奏 学邪?美商鞅之能行仁政,而为李斯解事,非秦学而何?”坐屏斥。既而第进士,知安丘县。

绍圣中,复为御史,转殿中。论章惇、蔡卞植党为奸,乞收还威福之柄。禁中火彗出西方。次升请修德求言 以弭天变。掖庭鞫厌魅狱,次升言:“事关中言,宜付外参治。今属于同寺之手,万一有冤滥,贻后世讥。”济阳郡王宗景请以妾为妻,论其以宗藩废礼,为圣朝累。宣仁有追废之议,次升密言:“先太后保佑圣躬 ,始终无间,愿勿听小人销骨之谤。”帝日:“卿安所闻?” 对日:“臣职许风闻,陛下毋诘其所从来可也。”

吕升卿察访广南,次升言:“陛下无杀流人之意, 而遣升卿出使。升卿资性惨刻,喜求人过,今使逞志,则亦何所不至哉?"乃止不遣。次升累章劾章惇,皆留中。帝尝谓日:“章惇文字勿令绝。 次升退告王巩巩日:“君胡不云速臣耳且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则耳且为?”居数日,复入见,帝电前旨,乃以巩语对。帝且:“然, 顾未有代之者尔。”讫不克去。徽宗立,召为侍御史。极论惇、卞、曾布、蔡京之恶,窜惇于雷,居卞于池,出京于江宁。迁右谏议大夫。崇宁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颍昌府,降集贤殿修撰,继又落修撰,除名徙建昌, 编管循州,皆以论京、卞故。政和中,用赦恩复旧职。卒,年七十六。

(选自《宋史·陈次升传》,有删改)

[注]①丞相:指王安石。②元祐是宋朝年号,元祐年间又反对新政的旧党在政,编辑元祐年间的文书意在打击元祐年间对新政有看法的朝臣。③蒿呼:臣下祝颂帝王,高呼万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绝,正确的一项是
A.君胡不云/谏臣/耳目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则耳目/为之传达/既知之/何以耳目为
B.君胡不云/谏臣/耳目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则耳目为之传达/既知之/何以耳目为
C.君胡不云/谏臣/耳目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则耳目为之/传达既知之/何以耳目为
D.君胡不云/谏臣/耳目也/帝王/心也/心所不知/则耳目为之传达/既知之何/以耳目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设立在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历代最高学府的名称多有变化。
B.拼紳:把笏板插在大带间,绅,士大夫腰间東的大带。“播绅”引申为土大夫的代称。
C.陛下:官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样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D.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延中的各级官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次升敢于质疑。在解读王安石的《字说》时,陈次升大胆提出了个人的看法,认为王安石是在赞赏商鞅,为李斯辩解。
B.陈次升不附权责,当初张惇,蔡卞把陈次升安排到宪府,想利用他排挤贤人,但陈次升不依附他们,后来还提议削他们的权力。
C.陈次升拒绝拉拢。章惇等派人拉拢陈次升要陈次升说他们的好话,陈次升没有答应,章博等人趁机要上奏调他到河北任职。
D.陈次升被人诬陷。京城有乳婢设法陷害主人,陈次升对案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蔡卞诬陷陈次升诋毁先辈,要求贬谪陈次升。
【小题4】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考一言之失,致于健累,则前之诏令适所以误天下。
(2)升卿责性惨刻,喜求人过,今使谋志,则亦何所不至哉?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为馆阁校勘,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时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括侍帝侧,帝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度售诚善然患万热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领之。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曰:“必得请而后反。”括诣枢密院阋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为《使契丹图抄》上之。复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又出知青州,未行,改延州。至镇,悉以别賜钱为酒,命廛市良家子驰射角胜,有轶群之能者,自起酌酒以劳之,边人欢激。越岁,得彻札超乘者千余,皆补中军义从,威声雄他府。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者旧出处,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沈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B.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C.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D.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并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举司天监,是司天监的长官,司天监在宋代负责观察天象、编写历书等事务。
B.常平,指常平仓,是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C.先君,一般指的是自己的祖先或已故的父亲,此处特指宋王朝已经逝世的皇帝。
D.出知,指我国古代在京师任职的官员被朝廷派到地方上去担任知州、知事等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括体恤民情,做事务实灵活。在淮南发生饥荒时,他积极组织开展救灾活动;对填封四川私人盐井一事,他从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意见,得到皇帝支持。
B.沈括未雨绸缪,不辱外交使命。他预先找出宋辽边界土地争讼的档案数十件,让吏士背熟,使他们对辽官的提问对答如流,辽国只好在领土上做出让步
C.沈括戍守边疆,重视边防工作。在担任延州知州时,他召集边民子弟开展骑马射箭比赛活动,从中选拔出精锐之士,使当地的边防力量得到有力的加强
D.沈括学识广博,科学贡献突出。他通晓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学问,精通观测仪器,招请人修成新历法,编写的《梦溪笔谈》流传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
(2)有轶群之能者,自起酌酒以劳之,边人欢激。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