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持有奇才经纶,《易·象》玄机,尤所精究。高论骇俗,少食象思。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炼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僖宗召之,封“清虚赴士”。居华山云台观,每闭门独卧,或兼旬不起,周世宗召入禁中,试之,扁户月余始启,持方熟寐齁齁,觉即辞去。斌诗云:“十年踪迹走红尘,四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创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一般春。”还山后,因乘驴游华阴市,见邮传甚急,问知宋祖登基,抟抵掌长笑曰:“天下自此定矣!”至太宗征赴,戴华阳巾,草矮垂绦,与万乘分庭抗礼,赐号“希夷先生”。时居云台四十年,仅及百岁。帝赠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已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真宗复诏,不起,为谢表,略日:“明时闲客,唐室书生。尧道昌而优容许由,汉甘盛而善从商皓。况性同辕鹤,心若土灰,政荷制服,脱箨栽冠,体有青毛,足无草屦,苟临轩陛,赔笑圣朝。数行丹诏,徒教彩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咏嘲风月之清,笑傲烟霞之表,遂性所乐,得意何言?”后凿石室于莲华峰下,一旦坐其中,羽化而去。抟好读《易》,手不释卷。能逆知人意,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复心欲之,抟已知其意,谓休复日:“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尔。”呼侍者取以与之,休复大惊,以为神,有郭沆者,少居华阴,夜宿云台现。持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有顷,复日:“可勿归矣。“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舒心痛几死,食顷而愈。华阴隐士李琪,自言唐开元中郎官,已教百岁,人罕见者:关西选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厦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幸华阴,至云台观,阅抟画像,除其观田租
(摘编自《唐才子传》、《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
[注]①辟谷: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②齁(hōu),齁:鼾声。③商皓:“商山四皓”的略称,借指高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炼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
B.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辟谷炼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僵
C.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炼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
D.举进士不第/时戈革满地/遂隐名/辟谷炼气/撰《指玄篇》/同道风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邮传,即传递文书的驿站,唐代邮驿系统十分完备,无论中央和地方,都有专职的邮驿官吏。
B.禁中,指帝王所居宫苑,也作“禁内”“禁省”:帝王所居的地方,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
C.万乘,一万辆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周朝以“万乘”指天子、帝王,战国时各诸侯国统称“万乘”。
D.《易》即《易经》,指《连山》 《归藏》 《周易》三本易书;传世的只有《周易》,传为周文王所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抟学富五车,有经世纬时之才。他自幼聪慧,读百家之书,过目不忘;后参加科举考试,可惜社会动荡,落第不中,于是产生“隐居修道”的思想。
B.陈抟隐居名山,习得睡功求养生。他到华山后,常关门独自睡觉,有时连续几十天不起床;周世宗曾考察陈抟的睡功,想不到一个月后,陈抟仍在熟睡中。
C.陈抟四辞朝命,远离红尘游山水。他先后拒绝了几位皇帝的出世邀请,由此可以看出,他早就看破红尘,与世不争,不贪富贵,不求仕禄,步步清净。
D.陈抟通《易》能预,颇富传奇似神仙。他喜好读《易经》,手不释卷;能预知人意,看出贾休复想要斋中的挂壁大瓢,也能预知郭沆家中之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
(2)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幸华阴,至云台观,阅抟画像,除其观田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2:50: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父仲华,侍祖郁官鄂州。会江水暴至,徙家黄鹤楼,汉阳人望见楼上若有光景,是夕,钦若生。钦若早孤,郁爱之。太宗伐太原时,钦若才十八,作《平晋赋论》献行在。郁为濠濠州判官,将死,告家人曰:“吾历官逾五十年,慎于用刑,活人多矣,后必有兴者,其在吾孙乎!”
钦若擢进士甲科,为亳州防御推官,迁秘书省秘书郎,监庐州税,改任太常丞、判三司理欠凭由司。时毋宾古为度支判官,尝言曰:“天下逋负,自五代迄今,理督未已,民病几不能胜矣。仆将启蠲之。”钦若一夕命吏勾校成数,翌日上之。真宗大惊曰:“先帝顾不知邪?”钦若徐曰:“先帝固知之,殆留与陛下收人心尔。”即日放逋负一千余万,释系囚三千余人。帝益器重钦若,召试学士院,拜右正言、知制诰,召为翰林学士。
河阴民常德方讼临津县尉任懿赂钦若得中第,事下御史台劾治。初,钦若咸平中尝知贡举,懿举诸科,寓僧仁雅舍。仁雅识僧惠秦者与钦若厚,懿与惠秦约,以银三百五十两赂钦若,书其数于纸,令惠秦持去。会钦若已入院属钦若客纳所书于钦若妻李氏惠秦减所书银百两欲自取之李氏令奴祁睿书懿名于臂并以所约银告钦若。懿再入试第五场,睿复持汤饮至贡院,钦若密令奴索取银,懿未即与而登科去。仁雅驰书河阴,始归之。德方得其书,以告御史中丞赵昌言,昌言以闻。既捕祁睿等,亦请逮钦若属吏。帝方顾钦若厚,命邢昺、阎承翰等于太常寺别鞫之。懿更云妻兄张驾识知举官洪湛,尝俱造湛门。始但以银属二僧,不知达主司为谁。昺等遂诬湛受懿银。湛坐削籍、流儋州,而钦若遂免。
仁宗即位。兼译经使,始赴传法院,感疾亟归。帝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既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录亲属及所亲信二十余人。国朝以来宰相恤恩,未有钦若比者
(选自《宋史·列卷第四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钦若已入院属/钦若客纳所书于钦若/妻李氏惠秦减所书银百两/欲自取之/李氏令奴祁睿书懿名于臂/并以所约银告钦若
B.会钦若已入院/属钦若客纳所书于钦若妻李氏/惠秦减所书银百两/欲自取之/李氏令奴祁睿书懿名于臂/并以所约银告钦若
C.会钦若已入院/属钦若客纳所书于钦若/妻李氏惠秦减所书银百两/欲白取之/李氏令奴祁睿书懿名于臂/并以所约银告钦若
D.会钦若已入院属/钦若客纳所书于钦若妻李氏/惠秦减所书银百两/欲自取之/李氏令奴祁睿书懿名于臂/并以所约银告钦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甲科:唐宋时进士分甲乙科,明清时期通常称举人为乙科,进士为甲科。
B.翰林学士:一种荣誉称号。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北宋承唐制,翰林学士仍掌制诰。
C.知贡举:唐宋时特派大臣主持进士考试,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一般以朝廷名望大臣担任。
D.削籍:籍,指做官名册,削籍是指从官名册中除去某人名氏,永不录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钦若少负才学,祖父寄予厚望。年仅十八岁的王钦若,作《平晋赋论》一文献给正在都城指挥征伐太原的太宗。祖父临死遗言中认为他以后可以光宗耀祖。
B.王钦若理政得力,亦擅逢迎圣意。任职期间,一夜之间就指挥属下算清楚五代以来百姓拖欠的赋税数额。而面对皇帝的疑问,他三言两语便使得圣心大安。
C.王钦若利用职权,趁机索贿受贿。在主持科举考试期间,他竟然让自己的家仆去向行贿者索要银两。
D.王钦若身仕两朝,均得皇帝恩宠。无论真宗朝还是仁宗朝时,他都如鱼得水,皇帝对他也是信任有加。在他去世后,仁宗更是给予他非比寻常的抚恤恩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逋负,自五代迄今,理督未已,民病几不能胜矣。
(2)国朝以来宰相恤恩,未有钦若比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
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群盗昼掠途巷。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注:贼曹,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均置,主盗贼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B.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C.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D.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补之,字无咎”,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举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明清两朝兼为最高学府。
D.“迁”与文中的“调”“除”“拜”“徙”都是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其中“迁” 指贬官。
【小题3】下列各选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晁补之少有才名,颇具文采。苏轼看过他的《七述》后感到自愧不如,甚至觉得自 己可以搁笔了。
B.晁补之有治世之才。宋对安南用兵时,他著述《罪言》中的大意得到大家的肯定,体现他的政治才能。
C.晁补之仕途坎坷。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不久又贬职监督处、信二州的酒科。
D.晁补之执政爱民,深得民心。他在河中府修河桥方便了百姓,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
(2)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以父师德任淮南转运副使。山阳令郑昉赃累巨万,亲戚多要人,景宪首案治,流之岭外,贪吏望风引去。徙京西、东转运使。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熙宁初,为户部副使。韩绛筑抚宁、罗兀两城,帝命景宪往视。始受诏,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未几,抚宁陷。至延安,景宪言:“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今朝廷令边郡召羌族,与之金帛、官爵,恐黠羌多诈,危急时或为内应,宜亟止之。”陕西转运司议,欲限半岁令民悉纳钱于官,而易以交子。景宪言:“此法可行于蜀耳,若施之陕西,民将无以为命。”其后卒不行。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议者欲分河东为两,景宪言:“本路地肥硗相杂,州县贫富亦异,正宜有无相通,分之不便。”议遂寝。改知瀛州,上书言:“比岁多不登,民债逋欠。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愿以宽假。”帝从之,仍下其事。元丰初年,知河阳。时方讨西南,景宪入辞,因言:“小丑跳梁,殆边吏扰之耳。且其巢穴险阻,若动兵远征,万一馈饷不继,则我师坐困矣。”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明年,徙同州,以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

景宪在仁宗朝为部使者,时吏治尚宽,而多举刺;及熙宁以来,吏治峻急,景宪反济以宽。方新法之行,不劾一人。居官不畏强御,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自负所守,于人少许可,母卒,一夕须发尽白,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宋史•张景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B.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C.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D.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侍郎。
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在宋代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C.“蛮”是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泛指对我们古代南部民族的称呼,字面上有贬义。
D.“仁宗”为庙号。庙号源于商朝,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景宪为官正直,不畏权贵。郑昉贪赃数额巨大,虽然他亲戚多为显要之人,但张景宪依然揭发立案查办,把郑昉流放到岭外之地,震慑了其他贪官。
B.张景宪实事求是,关心百姓。陕西转运司建议限半年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宪为百姓着想,认为此举可行于四川,不可行于陕西。
C.张景宪稳重周密,遇事谨慎。朝廷讨伐西南蛮,张景宪进言,如调动军队远征险阻之地,若粮饷不能接继,军队就要受困。张景宪就此事与皇帝有争执。
D.张景宪信念坚定,甚有孝道。不是公事,张景宪不到宰相门上,能对自己保持信念。母亲逝世,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人们以此称道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
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旦日,必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B.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C.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D.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如:太宗、高宗。
C.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D.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忠才能和力气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每行师,旦日,必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做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