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中吕)朝天子   薛昂夫
伯牙,韵雅,自与松风话。高山流水淡生涯,心与琴俱化。欲铸钟期,黄金无价。知音人既寡,尽他,爨下,煮了仙鹤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伯牙,春秋时期的俞伯牙,有高洁之志。善琴,琴曲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为其知音。
B.“自与松风话”,将松风拟人化,仿佛俞伯牙自己在与松林风涛叙话,暗隐知音稀少。
C.“高山流水”二句表明俞伯牙将自己的心思和琴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显其生活清淡。
D.“欲铸”二句是说钟子期死后,伯牙非常想念他,想用黄金铸造他的像,凸显思而不得之情。
E. 作者最后总结,既然没有了知音,那就放飞山林、浪迹江湖,去过逍遥的焚琴煮鹤的日子吧。
【小题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7-01 04:1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南吕】干荷叶
刘秉忠①
(其一)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其四)
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其五)
南高峰,北高峰②,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注释①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冶家、文学家。这组小令作于元军攻占杭州之前。②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西南,南高峰之北有北高峰,二峰耸立,合称“双峰插云”,为西湖一景。
【小题1】下列对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其一)和(其四)两首都就宫词名立意,采用起兴的方式吟咏荷叶在风霜侵袭下翠减香消的情态,形容尽致。
B.(其一)收于怜荷怨霜的抒情之中,情景交融,曲中“寂寞”“秋江”极力渲染出一种深秋的萧疏的氛围。
C.(其四)前五句与(其一)相照应,交代了残荷的最后结局,写它不耐风欺霜虐,枯死在秋波之中。
D.(其五)“南高峰,北高峰”中的“高”字与“宋高忠”的“高”字一字相连,把其地、其人勾连起来,景情相应。
E. 三首曲词都使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写景抒情,既描摹了眼前干荷叶的惨淡与萧索,又委婉表达了历史的兴叹。
【小题2】作者借“干荷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曲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真率会

(元)陶宗仪

林昉《田间书》载《会友人游山檄》云:“人有残缣败素,绘一山一水,爱之若宝,售之必千金。至于目与真景会,则略不加喜,毋乃贵伪而贱真□?求乐之真,今日正在我辈。春雪既霁,春风亦和,或坐钓于鸥边,或行歌于犊外,百年瞬息,欢乐几何?肴核杯盘,随意所命,毋以丰约拘也。檄书驰告,盍勇而前?”此文殊清新。

向予避兵云间泗滨时,其地有林泉之胜,而无烽燧虞。同时嘉遁者,皆文人高士。因仿司马温公故事,俾予作约语云:“百岁光阴,万物乃天地逆旅。四时行乐,我辈亦风月主人。幸居同泗水之滨,况地接九山之胜。尽可傍花随柳,庶几游目聘怀。节序骎骎,莫负芒鞋竹杖。杯盘草草,何惭野蔌山肴。虽云一饷之清欢,亦是百年之嘉话。敢烦同志,互作遨头慨元祐之耆英,衣冠远矣,集永和之少长,觞咏依然。订约既勤,践言弗替。”用附于此,以见真率之会不让游山之乐也。

(注释)①“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这里是私人信函,②嘉遁:旧时谓合乎正道的退隐,合乎时宜的隐遁。③司马温公故事:宋司马光罢政后,在洛阳常与元祐故老游集,号“真率会”,并作《真率铭》。④骚骎(qīn qīn):迅疾的样子,⑤遨头:宋代称太守为“邀头”。这里是做东的意思。
【小题1】可填入第一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也B.矣C.耶D.焉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肴核杯盘”出自苏轼《赤壁赋》中“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B.“万物乃天地逆旅”化用了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C.“野蔌山肴”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写作“山肴野蔌”。
D.“真率会”是借用古人集会名称,所以高出林昉的游山会。
【小题3】分析林昉《会友人游山檄》开头写人们珍爱山水画的作用。
【小题4】下列对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互文手法,抒发古人已远去、盛景不再的无限怅惘之慨。
B.采用骈偶句式,六、四字交错,整齐中有变化,富有节奏感。
C.“耆英”“衣冠”“觞咏”用语典雅,表达对先贤追慕之情。
D.“元祐”“永和”引用司马光真率会与王羲之兰亭集会典故。
【小题5】比较林昉与作者的两篇短文,概括两者思想情感的相同之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普、张抱、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祺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所涉及划线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皇帝的命令称“诏”“赦”“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处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
D.辟:召。征召并授与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陚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豪的推荐。担任翰林。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