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 辛弃疾(1140-1207)
- 《青玉案·元夕》
- 《清平乐·村居》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②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③,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和《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忱。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 两:liǎng,同“緉”,古代计算鞋的单位,相当于“双”。③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
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②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③,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辛弃疾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他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和《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爱国热忱。但他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却遭受排挤,经常被调来调去,先后担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 两:liǎng,同“緉”,古代计算鞋的单位,相当于“双”。③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受;“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身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感。 |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敬仰。 |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此词作于晚年闲居瓢泉寓所期间。
【小题1】此词前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联系此人生平,并结合词作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词的主旨的理解。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此词作于晚年闲居瓢泉寓所期间。
【小题1】此词前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联系此人生平,并结合词作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词的主旨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②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③归宁④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释: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②懒,指了无情趣。③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④归宁:归家省亲,即出嫁之女回娘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这首词上片写病愈无意出游的情态,下片写出游所看到的原野风光和人事,上下片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题2】有评论者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两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这两句描写最巧妙的一个字,并简要分析。
鹧鸪天·鹅湖①归,病起作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②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③归宁④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释: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②懒,指了无情趣。③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④归宁:归家省亲,即出嫁之女回娘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著意”一词,表露出久卧病榻之后,词人对春意盎然之景的企盼;“懒”字则又道出词人“精力衰退”的实际身体状况。 |
B.“山才”两句化用杜诗“片云头上轩,应是雨催诗”,描述了词人观赏山景作诗的情状,把词人陶醉在自然风光之中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
C.“携竹杖,更芒鞋”写词人野游的装束打扮,营造出轻松而随意的氛围。“竹杖”暗示年老体衰,而“芒鞋”则照应上片的“寻春”与“信步”。 |
D.“朱朱粉粉野蒿开”描绘出花儿鲜明的颜色和生气蓬勃、随处开放的特点,写出了田野的实景。 |
【小题2】有评论者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两句将春天描摹得最为生动传神。请找出这两句描写最巧妙的一个字,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孟春之景。 |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
C.“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
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这首词在写春天美好景色的同时也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之情。
【小题2】本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请赏析本词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生机勃勃的春日之景。 |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后,适逢春雨,群鸦落在土地上,一片凄凉景象。 |
C.“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是写一位白发老人在傍晚进入酒店赊酒喝,并且向作者吐露内心的苦闷的情形。 |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
【小题2】本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请赏析本词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本词最后三句表现了作者哪些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临江仙①
辛弃疾
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小渠春浪细无声。井床②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③重记兰亭。强扶残醉绕云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
(注)①作者罢官闲居时,与友人一起游园后写下本词。②井床:井边的栏杆。③乌丝:印有墨线的纸。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分别从听觉角度和视觉角度写春天的景色。 |
B.“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两句,写得有声有色,却给人以萧瑟凄清之感。 |
C.“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两句借用“金谷”“兰亭”典故,借古讽今。 |
D.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物描写细腻、清新,很好地衬托了词人情感。 |
E.从上阕“晓莺”“夜雨”两词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白天晴天,后两句写夜晚雨天。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新荷叶
辛弃疾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小题1】这首词的第二句出自谢灵运《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词作者在良辰三月上巳节这一天有哪些见闻?请结合词的上阙内容简要概括。
【小题2】作为“后之览者”,辛弃疾将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的感受蕴藏在了本词当中,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新荷叶
辛弃疾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小题1】这首词的第二句出自谢灵运《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词作者在良辰三月上巳节这一天有哪些见闻?请结合词的上阙内容简要概括。
【小题2】作为“后之览者”,辛弃疾将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的感受蕴藏在了本词当中,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贺新郎【1】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
喜?我见青山多妩媚【2】,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3】沉酣【4】求名者,岂识浊醪【5】妙
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1】据本词序,辛弃疾独坐停云堂,欣赏着美好的水声山色,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填写此词。【2】妩媚:姿态美好。【3】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4】酣:酒喝得很畅快。【5】浊醪(láo):浊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两句诗借染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来揭示诗人的内在感情。下列诗句采用相同艺术手法的一项是
【小题3】.稼轩词擅长化用典故,如“甚矣吾衰矣”、“知我者,二三子”就化用了《论语》中的典故。下列诗句没有化用《论语》中典故的一项是
【小题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贺新郎【1】
辛弃疾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
喜?我见青山多妩媚【2】,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3】沉酣【4】求名者,岂识浊醪【5】妙
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1】据本词序,辛弃疾独坐停云堂,欣赏着美好的水声山色,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填写此词。【2】妩媚:姿态美好。【3】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4】酣:酒喝得很畅快。【5】浊醪(láo):浊酒。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说梦见周公,才能行其道,辛弃疾借用此句,表达了与圣人一样的感慨。 |
B.“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同用来强调“零落”二字。表现了词人知交渐少的境遇。 |
C.“一樽”三句,由借酒浇愁引出陶渊明,写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境遇和陶渊明写《停云》诗时类 似。 |
D.“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借古讽今,旨在表现作者特立独行、狂傲自负的个性。 |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
D.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A.回也一瓢饮,贤哉常晏如。 (孟浩然《西山寻辛谔》) |
B.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C.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 (岑参《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 |
D.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陆游《寓驿舍》) |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
(2)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3)末两句的含意是什么?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
(2)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3)末两句的含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登赏心亭①(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①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陆游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登亭有感而赋此诗。②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③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小题1】下列对上面陆诗辛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辛弃疾词的下阕用三国时许汜、刘备之典,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时间的紧迫。
【小题2】两首诗词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登赏心亭①(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①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陆游从四川回来舟经建康,登亭有感而赋此诗。②瓜步:瓜步山,在南京的六合。③迁都:南宋主战派一贯主张迁都建康(南京),便于随时出师收复汴京。
【小题1】下列对上面陆诗辛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陆游诗的首联写出蜀栈秦关空间之远,路途之险,但作者却乘兴东游,心情愉悦。 |
B.陆游诗的颔联连用两个叠词,写出一片萧索、凄凉的景象,烘托出诗人低沉、凝重的心情。 |
C.辛弃疾词中的“落日”与陆游诗中的“黯黯江云”均比喻国势衰颓的南宋。 |
D.辛弃疾词的上阕从上、下、远、近不同角度描绘了一幅秋意图,渲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 |
【小题2】两首诗词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