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新荷叶
辛弃疾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小题1】这首词的第二句出自谢灵运《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词作者在良辰三月上巳节这一天有哪些见闻?请结合词的上阙内容简要概括。
【小题2】作为“后之览者”,辛弃疾将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的感受蕴藏在了本词当中,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11-18 04:39: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
辛弃疾
再用韵,时国华①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②。元和圣德③要君诗。老去不堪谁似我。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④。歌舞正浓还有语。记取。须髯不似少年时。
注:①国华:卢彦德,字国华。时任福建提点刑狱使。②黍离:《诗经》篇名。周平王为避犬戎之害而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宫殿宗庙成了废墟,上面长满了黍子,十分感伤,就写了《黍离》这首伤悼的诗。其中首句是“彼黍离离”。后世往往用“黍离”来代指故国的残破。③元和圣德:韩愈写了一首《元和圣德诗》,用以歌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的德业。④斩将搴(qiān千)旗:打仗时杀死敌方大将,拔取其军旗。这里借喻占领文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莫望中州叹黍离”一句,是说不要望着中原哀叹故土沦陷。“黍离”出自《诗经》,后世常用黍离之叹、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
B.“元和圣德要君诗”一句,借用韩愈写诗歌颂皇帝德业一事,劝勉卢国华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谱写新篇。
C.“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是说隐居的生计让人伤透脑筋,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但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与失望。
D.“看君斩将更摹旗”一句,照应上阕中的“要君诗”,“看”“斩”“搴”三个动词连贯而下,形象感强。
E. “须髯不似少年时”一句,是将自己与卢国华做比较,写自己已经年老不堪,不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气。
【小题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满  江  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荼蘼: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②龙孙:竹笋的俗称。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即描绘了“樱桃、荼蘼、龙孙、乳燕、流莺”等景物,赞美春天之美,表达了自己的爱春之情。
B.“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的诗句,写诗人由春天的盛景表现出伤春之情,表达春天不久即将归去的愁闷。
C.词的下片开篇承接“肠千结”,具体而细致地抒发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是因为“层楼、 春山”阻隔了春天的信息。
D.“蝴蝶”与“子规”二句,化用前人诗句,将诗人的哀愁引入更为深广的境界,思家念国之悲真挚哀婉。
【小题2】下面词句风格与本词不同的一项是
A.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B.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扁,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D.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声声慢》)
【小题3】这首词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从炼字、修辞或表现手法等方面,选取一例,结合诗句内容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