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注:此词作于晚年闲居瓢泉寓所期间。
【小题1】此词前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请联系此人生平,并结合词作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词的主旨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28 12:0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玉楼春
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辛弃疾
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注释:①这首小令写于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是辛弃疾六十六岁被罢职离开京口时的作品。②奉祠:即拜奉宫观,无实职。③仙人矶:南京西南长江中一小岛。
【小题1】对下列关于诗歌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这两句词人触景生情,由眼前所见景象联想到此地乃六朝人聚居处所,昔日兴盛繁华,如今斜阳草树,败坏衰落,心生感叹。
B.“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这两句中的“多风雨”让词人想停留也停留不下来,运用双关手法写出了客观环境的险恶,也隐含着词人的仕途困境。
C.“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千百年来兴盛衰亡无人关心,词人只有设想那沙洲中那双白鹭来表达心中的愤懑。
D.这首词上片说历史的兴废,下片谈人生的进退。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行程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词人被罢官的悲愤无奈心情。
E. “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词人抖尽尘埃,也暗指抖落掉官场上的种种污浊,振作起来,不避风雨,轻松愉悦趁着秋凉踏上回家之路。
【小题2】本词中,词人对国家命运、自身遭遇持什么态度?请结合全词做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满江红·点火樱桃

南宋·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茶蘼如雪。春正妤,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横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此词写于辛弃疾投归南宋,被排挤闲居期间。②荼蘼:茶靡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放,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③龙孙:笋的别称。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是
A.上片着力表现“春正好”之景。樱桃如火,茶蘼如雪,龙孙破壁而出,雏燕力弱试飞,黄莺娇声唤友,从视觉和听觉上表现力春天的艳丽鲜明与活力生机。
B.词人并未因“春正好”而欢喜,反而因此生愁。此愁难消,词人向春天发出怨恨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表达出词人抑郁烦乱的心绪。
C.下片化用“庄周梦蝶”,抒写词人梦中也不能回乡的怅恨;又用“子规”这个意象来刻画月夜思归的环境,烘托词人有家不能归的无奈与伤感。
D.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没有选取与愁绪情调一致的落花飞絮、凄苦风雨来表现,而是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下片刻画词人的抒情形象,既有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也有环境点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