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 辛弃疾(1140-1207)
- 《青玉案·元夕》
- 《清平乐·村居》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暮春漫兴
南宋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病酒:因喝酒过量而生病。②茶瓯:一种茶具。③香篆: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小题1】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
定风波暮春漫兴
南宋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病酒:因喝酒过量而生病。②茶瓯:一种茶具。③香篆:焚香时所起到烟缕。
【小题1】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2】下片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妙处。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亡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惯。经惯③,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①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本词上片抒离别情,含蓄婉转;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情感深沉。
【小题2】(小题2)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宋)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亡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
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惯。经惯③,也应学得老渔蓑。
(注)①居士: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宴,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
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 |
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 |
D.词人无“鸥鸟伴”,深以为感,但能效仿“老渔蓑”生活,也是人生幸事。 |
【小题2】(小题2)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下列对该词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作者用刘义隆草草北伐的失败来衬托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赫赫战功,这两个典故是表达对朝廷草率出兵的不满。
【小题2】该词下片如何运用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请加以分析。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下列对该词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以65岁高龄带着满腔热情出任浙东安抚使,镇守京口,本以为可以有所作为,但很快便发觉朝廷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深感失望和气愤。 |
B.京口是三国时魏国所置的军事重镇,又是南宋武帝北伐时起兵的地方,所以当作者登上北固亭时很自然地联想起在这里活动过的历史人物。 |
C.作者开篇就感慨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侵蚀之后,镇江的高山大江依然如故,而曾在此建都的孙权却无处寻得了。 |
D.辛弃疾对孙权和刘裕的仰慕和赞扬正说明作者人到老年仍壮心不已的精神气概。 |
【小题2】该词下片如何运用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冬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韵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赢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洗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小题1】词的上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登临所见的远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2】词末画线句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冬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韵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赢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洗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小题1】词的上片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登临所见的远山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2】词末画线句塑造了一位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①,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②。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③。
【注】①鸣髇血污:鸣髇(xiā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作鸣镝,射杀其父而夺位。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②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③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富民侯:《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全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开端,下阕转而表达了壮志消磨之悲,多处用典故寄寓情志,颇见雄豪之气,体现了辛词一贯的风格。
【小题2】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①,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②。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③。
【注】①鸣髇血污:鸣髇(xiā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作鸣镝,射杀其父而夺位。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②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③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富民侯:《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落日塞尘起”开篇营造气氛,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下文“胡骑”“汉家”对举,进一步写出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 |
B.“谁道投鞭飞渡”一句,以前秦苻坚南侵东晋投鞭断流却不免败亡的典故,暗指宋朝军队虽规模宏大,却终究不堪一击,令人痛惜。 |
C.“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二句,正是词人自己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词人以“季子”自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的少年锐进之气。 |
D.“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写自己因倦于宦游,意欲归隐田园,植橘置产。表达了词人辗转官场,经历沧桑后,归于恬淡,独善其身的出世之心。 |
【小题2】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5~18题。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不尽长江滚滚流”借长江不尽写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下面写长江的诗句里没有这种内涵的一项是( )
【小题3】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写于同时期的一首词。请结合具体诗句,列举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诗人登上北固 |
B.“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两句,诗人热情赞叹孙权,写他年少得志,意气风发,不畏强敌。 |
C.诗人在结尾处巧用典故,借曹操之口赞美孙权,意在言外,曲尽其妙。 |
D.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沉郁顿挫,极其悲伤,读之令人不禁怆然泪下。 |
A.阁中帝子今安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
C.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D.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作者在下阕运用虚写、拟人、设问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弟弟祐之的深厚情意。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①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钟鼎”“山林”运用借代修辞,分别喻指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居乡野的生活,这句诗指出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梦幻。 |
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
C.“酒杯秋吸露”一句,写了诗人在秋季用酒杯接取露水来饮用的情形,“吸露”形容一个人生活清贫。 |
D.下阕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洒脱。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
辛弃疾
手捻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旧时的欢乐常现于“她”梦中,结尾句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这首词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临江仙
辛弃疾
手捻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等闲”是平常、随便的意思,与“无意绪”照应,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特定心境。 |
B.“帘卷芳桂散余香”写出了主人公居室的洁净、清新,室内散发着桂花的芳香气息。 |
C.“枯荷难睡鸭”,是说荷叶枯萎了,遮挡不住疏疏落落的雨滴,不能让鸭子安然入睡。 |
D.丝帕被泪水打湿,弄乱了妆容,于是,主人公便干脆卸去残妆,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 |
【小题2】这首词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上片写孙权及刘裕的事迹,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小题2】下片最后三句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题1】上片写孙权及刘裕的事迹,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小题2】下片最后三句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 题。
南歌子·山中夜坐
辛弃疾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夜深犹送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未能平?
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小题1】请赏析词中画线句的妙处。
【小题2】词中两个问句表达的感情和方式有何不同?
南歌子·山中夜坐
辛弃疾
世事从头减,秋怀彻底清。夜深犹送枕边声,试问清溪底事未能平?
月到愁边白,鸡先远处鸣。是中无有利和名,因甚山前未晓有人行?
【小题1】请赏析词中画线句的妙处。
【小题2】词中两个问句表达的感情和方式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