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莫笑吾家苍壁小

(宋)辛弃疾

苍壁初开,传闻过实,客有来观者,意其如积翠、清风、岩石、玲珑之胜。既见之,乃独为是突兀而止也,大笑而去。主人下一转语,为苍壁解嘲。

莫笑吾家苍壁小,棱层势欲摩空。相知惟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天作高山谁得料,解嘲试倩扬雄。君看当日仲尼穷。从人贤子贡,自欲学周公。

(注)①苍壁;石头做的假山状的影壁。②泰华:泰山和华山,③高山:指苍壁。④倩,请。⑤从人贤子贡:从人,弟子,学生;子贡,孔子的弟子,孔子有的弟子无法了解孔子,反而觉得子贡贤于孔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前两句采用夸张手法,写出“我”家的苍壁虽小,却有着上摩青天的志向。
B.第三句表面上是说只有主人才真正了解苍壁,实际是说只有皇帝才了解自己。
C.下阕第一句是说,上天造就苍壁谁能料想,暗喻自己虽有才,但生不逢时。
D.下阕第二句借扬雄自比,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E.末尾三句借孔子和子贡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处境艰难,但绝不会放弃追求。
【小题2】试赏析“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的妙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宋.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断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①词人罢取闲居上饶已五年有余,作此词时49岁,此前两个月,太上皇赵构驾崩,孝宗即位。②椒盘: 旧俗,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彩胜:即幡胜,宋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③整整:人名,是辛弃疾家中婢女,词中以之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④借问:询问(花期)。⑤无凭准:靠不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蝶恋花”是词牌,“戊申”是千支纪年,“元日”指每年的立春之日,“席间作"指在宴席中写了首词。
B.“争上春风鬓”,写了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的热闹场场面,这触发了词人一系列联想。
C.词的上片,感情丰富,既写了词人节日热闹之喜,也写了词人往事不堪回首之悲。
D.“今岁花期消息定”,“花期”暗指作者时时盼望南宋朝廷改变偏安政策,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E. 词的下片,承上片之末“恨”字而来,写作者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
【小题2】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此词“言外有多少哀怨,多少疑惧”。请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写道:“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冋答问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碗②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③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本词为辛弃疾晚年遭受诬陷、被弹劾落职、赋闲江西时所作。雨岩: 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 丽岩中的一块巨石,篇末“石龙”即指此石。②畹(wǎn): 古时30 亩为一畹。③湘累(léi): 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投湖南汨罗江而死,故称“湘累”
(1)上阕“芳菲兰佩好”、“自怨蛾眉巧”这两个意象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2)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作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两小句写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之景,起韵写水势,突出清秋清丽之美,很有层次。
B.“遥岑远目”三句写举目远眺之景,却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运用了移情及物的手法。
C.“落日……断鸿”句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形象。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以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勾画了“游子”形象,含蕴丰富,引人联想。
E. 本词在作者早期词作中久负盛名,艺术上也臻于成熟,豪而不放,悲中见壮,力主沉郁顿挫。
【小题2】上阕结句说“无人会,登临意”。请具体说说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此词约作于公元1194年(光宗绍熙五年),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生,不免慨叹,遂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
(1)如何理解开篇的“老来曾识渊明”?
(2)结合全词的内容说说词人借“凛然生气”和“高山流水”的典故各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一剪梅 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小题1】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忆”字点明是回忆从前,“中秋”扣题,同时点明时间,“丹桂”和第二、三句的“花” “月”意象写出了环境:皓月当空,桂花飘香。
B.“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与李商隐的诗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杯中无酒、身边无人的无奈。
C.“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 一样,只不过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 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E. 这首词上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阴湿;而下阕则写赏月不得, 用拟人手法写出酒杯和歌声的淡定反衬自己的忧愁。
【小题2】全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词的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①。李蔡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击陈根,笕竹④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⑤,舍我其谁也?
【注】①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②李蔡:李广之堂弟。③芸:同“耘”。④笕竹:剖开竹子。⑤力田: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选拔人才的科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下阕一二句与其它句有所不同,一改散句之状,讲究对仗,工整清新,重在写实。
B.“芸草去陈根”表面上是说自己根除园中杂草,实则表达对金军要斩草除根的态度。
C.“笕竹添新瓦”句写了自己对乡间屋舍的修缮,给人以在此营生,长期居住之感。
D.“朝家”指朝廷,此二句意指朝廷有朝一日选拔任用“力田”,一定会非他莫属!
E. 下阅整体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也表现了必得朝廷重用的豪迈之态。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对本词上阕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 园 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由近及远写景,既形象地描绘了灵山群峰的神韵,又突出了其清秀温馨的情韵。
B.词人面对眼前景物驰骋想象:这些长得高峻的松树多么像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战士。
C.词人在茅庐齐庵可看到状如龙蛇盘屈的松影,可听到声如风雨的万壑松涛,别有情趣。
D.作者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把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的美写出来。
E.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以问句作结,表现了作者虽“投闲”而关心国家命运。
【小题2】本词中辛弃疾擅长用典写山,请结合下片具体词句选择三处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