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辛弃疾

手捻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卷帘芳桂散余香”写女主人公百无聊赖之下,卷起帘幕,庭院里的桂树传来缕缕清香。
B.“枯荷难睡鸭”两句是说荷叶枯萎了,遮挡不住疏疏落落的雨滴,不能让鸭子安然入睡。
C.“罗巾”句是说泪水打湿丝帕,弄乱了妆容,于是,女主人公便干脆卸去残妆,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
D.旧时的欢乐常现于“她”梦中,结尾句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题2】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抒情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

辛弃疾

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时。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②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
B.上片“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
C.下片“人散后”三句,描写词人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
D.下片“不如”两句,借“南风解愠”的典故,重在劝勉友人多做有益百姓的事。
【小题2】本词下片是如何由个人的小境界。上升到心怀天下的大境界的?试简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注),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头盔。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相同,都是指中原地区。
C.“曹刘”指曹操和刘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
D.下片中词人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功绩,流露出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情。
【小题2】“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文后题目。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审美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小题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词句
人物
表达的情感
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拓跋焘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

 
【小题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巧用对比,请做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目的及效果。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间中作者写了佛狸祠下的景象,表达了什么心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辛词长于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埋我”。②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立死。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比喻兼夸张的手法极写嗜酒反应的严重。接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
B.“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几句,既惊讶于杯言的冷酷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
C.下阕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张一弛之感。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饮酒过量伤身。
D.“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词人深刻反省自己沉溺于所爱之酒,以至于酿成灾祸。
【小题2】请概括这首词的主题思想。
【小题3】这首词与《沁园春·长沙》词牌相同,语言风格是否相同?请分析这两首词的语言特色。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词中“宜醉宜游宜睡”“管竹管山管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