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校、塾、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B.“校书郎”,指从三国魏开始设置的官名,掌管校对宫中所藏典籍、订正讹误诸事。
C.节气,指时节和气候,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D.“坟籍”,指《三坟》、《五典),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为古代典籍通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业兴专心求学,为人耿介。少年时不辞劳苦,背负书籍求师,深思好览,精于治学,曾以《左传》大义当面责难鲜于灵馥,从此徐门学徒大盛。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出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D.李业兴急躁偏狭,缺乏儒者风范。他在与人论辩的时候,高声大气,伸拳振臂,举止粗,没有风度。当时的人因为这些而厌恶他。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
(2)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也。父藻,都水使者。兄邈,太子前卫率。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如故。隆安中,尚书令王珣举为祠部郎。李太后薨,广议服曰:“太皇太后名位允正,体同皇极,理制备尽,情礼弥申。《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服从其议。时会稽王世子元显录尚书,欲使百僚致敬,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焉。元显引为中军参军,迁领军长史。桓玄辅政,以为大将军文学祭酒。六年,迁散骑常侍,又领徐州大中正,转正员常侍。时有风雹为灾,广献书高祖曰:“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又转大司农,领著作郎皆如故。十二年,《晋纪》成,凡四十六卷,表上之。迁秘书监。初,桓玄篡位,安帝出宫,广陪列悲恸,哀动左右。及高祖受禅,恭帝逊位,广又哀感,涕泗交流。谢晦见之,谓之曰:“徐公将无小过?“广收泪答曰:“身与君不同。君佐命兴王,逢千载嘉运;身世荷晋德,实眷恋故主。“因更歔欷。永初元年,诏曰:“秘书监徐广,学优行谨,历位恭肃,可中散大夫。“广上表曰:“臣年时衰耄,朝敬永阙,端居都邑,徒增替怠。臣坟墓在晋陵,臣又生长京口,恋旧怀远,每感暮心。息道玄谬荷朝恩,忝宰此邑,乞相随之官,归终桑梓。微志获申,殒没无恨。“许之,赠赐甚厚。性好读书,老犹不倦。元嘉二年,卒,时年七十四。《答礼问》百余条,用于今世。广兄子豁,在《良吏传》。

(节选自《宋书•徐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B.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C.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D.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秘书郎是官名。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
B.朝敬即朝觐,是臣子对朝廷和君王的敬词,可指直接拜见皇帝,也可表示对朝廷和君王忠心和崇拜。
C.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自己得职务和地位,也可指朝中大臣因个人原因要求退休。
D.桑梓,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东汉以来,文人一直以“桑梓”来借指故乡或乡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广博学多才,涉猎广泛。他家学深厚,且对各种学派方术无不涉猎;由于才能出众。孝武帝任命他为秘书郎,并给他增派了下属官员,后来转任员外散骑侍郎,依旧负责校对书籍。
B.徐广重视礼仪,讲求孝道。李太后逝世后,徐广在谈论服丧时,引用典故,按孝义为先,以礼进谏,认为祖母的丧礼参考父母,应为李太后守孝三年,他的建议得到朝廷认可和采纳。
C.徐广重情重义,感念旧恩。当安帝被迫离开皇宫,他恸哭流涕,悲痛不已;恭帝逊位时,徐广面对别人对他悲痛态度过分的质疑,表示自己曾蒙受到晋朝的大恩,因而愈发思念旧主。
D.徐广不慕高位,极力辞官。朝廷打算让徐广担任中散大夫。他以年老力衰,难以胜任,恋忆故旧,怀念过去为理由推辞,并要求和儿子徐玄一同回归故乡养老,最终得到高祖同意。
【小题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使百僚致敬,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焉。
②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泰,字伯伦,顺阳山阴人也。父宁,豫章太守。荆州刺史王忱,泰外弟也,请为天门太守。忱嗜酒,醉辄累旬,及醒,则俨然端肃。泰谓忱曰:“酒虽会性,忱所以伤生。游处以来,常欲有以相戒,当卿沈湎,措言莫由,及今之遇,又无假陈说。忱嗟叹久之,曰:“见规者众矣,未有若此者也。”召泰为骠骑谘议参军,迁中书侍郎。时会稽王世子元显专权,内外百官请假,不复表闻,唯签元显而已。泰建言以为非宜,元显不纳。父忧去职,袭爵阳遂乡侯。后出为东阳太守。卢循之难,泰预发兵千人,开仓给禀,高祖加泰振武将军。高祖还彭城,与共登城,泰有足疾,特命乘舆。泰好酒,不拘小节,通率任心,虽在公坐,不异私室,高祖甚赏爱之。然拙于为治,故不得在政事之官。高祖受命,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明年,议建国学,以泰领国子祭酒。时言事者多以钱货减少,国用不足,欲悉市民铜,更造五铢钱。谏曰:臣闻治国若烹小鲜,拯敝莫若务本。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佘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校之以实,损多益少。景平初,加位特进。明年,致仕,解国子祭酒。少帝在位,多诸愆失,上封事极谏。少帝虽不能纳,亦不加谴。元嘉二年,表贺元正,并陈旱灾,泰诸子禁之,表竞不奏。三年,上以泰先朝旧臣,恩礼甚重,以有脚疾,起居艰难,宴见之日,特听乘舆到坐。累陈时事,上每优容之。其年秋,旱蝗,又上表。泰博览篇籍,好为文章,爱奖后生,孜孜无倦。撰《古今善言》二十四篇及文集,传于世。五年,卒,时年七十四,谥曰宣侯。
(进自《宋书·范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B.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C.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D.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未有民贫而国富/本不足而末有余者也/今毁必资之器而为/无施之钱/于货则功不补劳/在用则君民俱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弟,古代可指同父异母弟、表弟(即姑舅兄弟)或妻弟,现在多用内弟指妻弟,而外弟已不常用。
B.乡侯,是朝廷对非宗室的异姓臣僚的封爵列侯之一。在汉代,列侯增设了县侯、乡侯和亭侯等爵位。
C.国学,文中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的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
D.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年号纪年法由西汉时汉武帝首创,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换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泰出身仕宦,多受重用。他的父亲担任豫章太守,外弟担任荆州刺史,他不仅受到外弟推荐,还从父亲那里承袭了阳遂乡侯爵位。
B.范泰直言上奏,不避权贵。元显专权时,他上书直陈其错误;对皇帝的很多过失,敢于极力谏言;对民间疾苦,有时也能为民请命。
C.范泰有功于国,深受礼遇。卢循叛乱时,他打开粮仓供给粮食,受到高帝的赏识,后来多次受到提拔,因有脚病而受到朝廷特殊照顾。
D.范泰重视教育,博学广识。他提议建立国学,不仅广泛阅读,喜好写作,也爱奖掖年轻人,勤勉不倦,撰写了《古今善言》等文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处以来,常欲有以相戒,当卿沈湎,措言莫由,及今之遇,又无假陈说。
(2)泰好酒,不拘小节,通率任心,虽在公坐,不异私室,高祖甚赏爱之。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封轨,字广度,勃海穆县人。沉谨好学,博通经传。与光禄大夫武邑孙惠蔚同志友善,惠蔚每推轨曰:“封生之于经义,非但章句可奇,其标明纲格,统括大归,吾所弗如者多矣。”善自修洁,仪容甚伟。或曰:“学士不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轨闻,笑曰:“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言者惭退。太和中,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衔命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称疾不亲受诏。轨正色诘之,喻以大义,云乃北面受诏。先是,契丹虏掠边民六十余口,又为高丽拥掠东归。轨具闻其状,移书征之,云悉资给遣还。有司奏轨远使绝域,不辱朝命,权宜晓慰,边民来苏,宜加爵赏。世宗诏曰:“权宜征口,使人常体,但光扬有称,宜赏一阶。”转考功郎中,除本郡中正。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考事干轨。轨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以旧君故亏之也。”休叹其守正。轨在台中,称为儒雅。奏请遣四门博士明经学者,检试诸州学生。诏从之。寻除国子博士,加扬武将军。假通直散骑常侍,慰劳汾州山胡。寻以本官行东郡太守。迁前军将军、行夏州事。好立条教,所在有绩。转太子仆射,迁延尉少卿,加征虏将军。卒,赠右将军、济州刺史。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其见重如此。轨既以方直自业,高绰亦以风概立名。尚书令高肇拜司徒,绰送迎往来,轨竞不诣。绰顾不见轨,乃遽归,曰:“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一举措,不如封生远矣。”轨以务德慎言,修身之本;奸回谗佞,世之巨害,乃为《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戒,文多不载。

(节选自《魏书·封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B.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C.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D.初/轨深为郭祚所知/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荐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传,古代诸子百家典籍及解释经文的书,如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博士,古代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本文指学官名。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员及其亲属加封,文中“赠右将军”即死后追封为右将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轨通晓经传,深受好友称赞。他与光禄大夫孙惠蔚志趣相投,交情深厚,惠蔚经常举荐他为官,赞他对经义具有独到的见解,自愧不如。
B.封轨不辱使命,出使光大国威。他奉命出使高丽,对高丽王的不敬严厉责斥,晓喻大义,终使高丽王北面受诏,还解救回先前被掳走的边民。
C.封轨恪守正道,维护法律公平。他任渤海郡中正时,原渤海太守崔休为其兄考核的事请托于封轨,封轨不以旧上司之故违背法律,拒绝了请托。
D.封轨为人方直,注重涵养德行。尚书令高肇升任司徒,他不登门恭贺;他还主张养德慎言,远奸避佞,著有《务德》《慎言》《远佞》《防奸》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2)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举措,不如封生远矣。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陵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

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

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威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威,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威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威,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

(节选自《旧唐书·窦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B.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C.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D.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策,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覆置案头,受试人拈取其一,叫作“射”,按所射的策上的题目作答,即射策。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
C.赠,指古代皇帝为所有获得功绩的官员及其亲属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文中是指皇上对窦威加封官职。
D.内史,中央官制,周时开始设置,战国时掌管“大内”之官,主管租赋与财务。中书省长官在隋朝称为内史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威性情沉稳,博览群书。窦家世代勋贵,以武勇著称,子弟都喜爱武艺,但窦威却偏好文史,因此诸兄都称赞他为“书痴”。
B.窦威不慕权责,坚守道义。当时他的兄长都通达显贵,窦威仍甘做闲散官;蜀王杨秀征召他做官,他因杨秀多不守法,称疾还田。
C.窦威多识旧仪,官至显位。当时天下初定,五礼荒度,窦威博学多识,制定了诸多规章制度,受到高祖赞誉,官至内史令。
D.窦威为官清廉,享受殊遇。他去世之时,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遗言让家人简单安葬他。下葬之日,高祖下诏书让太子及百官为他送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
(2)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威,不亦贵乎!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期,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大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幸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邮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有表状集四十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羽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用于自称、上级对下级或家中长辈称呼晚辈。
B.“开成”是唐文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又如下文的会昌、大中等。
C.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李商隐考中进士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受惠于令狐楚,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故而陷入党争之中,仕途坎坷就在所难免了。
B.令狐楚父子先前与李商隐关系十分友好,后来鄙薄李商隐的为人,都不愿意举荐他为官。
C.李商隐先后在天平、汴州、长安、弘农、岭南、徐州、东蜀一带为官,一生郁郁不得志。
D.李商隐写作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令狐楚的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2)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玄素,蒲州虞乡人。隋末,为景城县户曹。窦建德攻陷景城,玄素被执,将就戮,县民千余人号泣请代其命,曰:“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杀之,乃无天也。大王将定天下,当深加礼接,以招四方,如何杀之,使善人解体? ”建德遽命释之,署为治书侍御史,固辞不受。及江都不守,又召拜黄门侍郎,始应命。太宗闻其名,及即位,召见,访以政道。 对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万乘之重,又欲自专庶务,日断十事而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况一日万机,已多亏失,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臣又观隋末沸腾,被于宇县,所争天下者不过十数人,余皆保邑全身,思归有道。是知人欲背主为乱者鲜矣,但人君不能安之,遂致于乱。 陛下若近览危亡,日慎一日,尧舜之道,何以能加!”太宗善其对,擢拜侍御史,寻迁给事中。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幸。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休。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门并宜焚毁,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与贫人。事虽不行,然天下翕然,讴歌至德。今若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趋舍顿异,何以昭示子孙,光敷四海?”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洛阳土中,朝贡道均,朕故修营,意在便于百姓。今玄素上表,实亦可依,后必事理须行,所有作役, 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若此?可赐彩二百匹。”侍中魏征叹曰:“张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累迁太子少詹事,右庶子。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五》,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
B.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
C.臣观/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
D.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曹,古代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等的官署。汉、魏诸郡始设户曹,晋、南北朝以后沿置。
B.万乘,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称天子为“万乘”。
C.拜,按一定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与文中的“擢”“迁”“转”都表示提升官职的意思。
D.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首;古时也常用作敬辞,可称朝中职高掌权者。文中指后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玄素为官清慎,贏得百姓拥护。他在隋末担任景城县户曹时被窦建德所抓,当地百姓为他以死请命,他因此获救。
B.张玄素洞察时事, 深谙为政之道。他建议太宗要广用贤良,使官吏奉旨守法,并能安抚百姓。
C.张玄素善于进谏,力阻太宗修宫殿。他将太宗与秦始皇、楚王等作比较,阻止太宗修建乾阳殿,劝其将弃置的瓦木赐予贫民。
D.张玄素为人耿直,深受君臣佩服,他敢于指出君主过失,受到太宗重用和奖赏,魏征称颂他是仁德之人,感叹他有回天之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知人欲背主为乱者鲜矣,但人君不能安之,遂致于乱。
(2)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若此?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元琰,虢州阌乡人,隋礼部尚书希曾孙也。初生时,数岁不能言,相者曰:“语迟者神定,此必成大器也。”及长,伟姿仪,以器局见称。初为平棘令,号为善政。载初中,累迁安南副都护,又历蕲、蒲、晋、魏、宣、许六州刺史,凉、粱二都督,荆府长史。前后九度清白升进,累降玺书褒美。

长安中,张柬之代元琰为荆州长史,与元琰泛江中流,言及则天革命议诸武擅权之状,元琰发言慷慨:有匡复之意。及柬之知政事,奏引元琰为右羽林将军。至都,柬之谓曰:“记昔江中之言乎?今日之授,意不也。”乃结元琰与李多祚等,定计诛张易之兄弟。及事成,加云麾将军,封弘农郡公,食实封五百户,仍赐铁券,十死。

俄而张柬之、敬晖等为武三思所,元琰觉变,奏请削发出家,仍辞官爵实封。中宗不许。敬晖闻而笑曰:“向不知奏请出家,合赞成其事,剃却胡头,岂不妙也。”元琰多须类胡,晖以此言戏之。元琰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由衷之请,不徒然也。”晖知其意,瞿然不悦。

及晖等得罪,元琰竞以先觉获全。加金紫光禄大夫,转卫尉卿。明年,李多祚等被诛,元琰以曾与多祚同立功,亦被系狱问状。赖中书侍郎萧至忠保明之,竞得免罪,又转光禄卿。景云中,抗疏请削在身官爵,回赠父官。中宗许之,乃追赠其父越州长史。睿宗即位,三迁刑部尚书,改封魏国公。开元初,拜太子宾客致仕。六年,卒于家,年七十九。子仲嗣,密州刺史;仲昌,吏部郎中。

(选自《旧唐书》)

注:①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称为革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之授,意不也   细:很小
B.仍赐铁券,十死 恕:宽免
C.张柬之、敬晖等为武三思所   构:交结
D.加金紫光禄大夫 寻:不久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元琰行事有成的一组是
①初为平棘令,号为善政 ②前后九度清白升进
③定计诛张易之兄弟   ④奏请削发出家
⑤元琰以曾与多祚同立功 ⑥抗疏请削在身官爵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元琰小时候说话迟,算命先生却预言他必成大器,果然等到他长大后,为官清白多次升迁,受到皇帝的嘉奖。
B.杨元琰与张柬之在江中泛舟游玩时,谈论起武则天称帝的事,慷慨激昂,深得张柬之的赏识。后来,与张柬之、李多祚等合谋诛杀了张易之兄弟,受到加封。
C.杨元琰为了避祸,主动要求辞去官爵削发出家,受到敬晖的嘲笑,中宗才没有同意,但却因为提前觉察武三思的计谋而获得保全。
D.受李多祚案牵连,杨元琰也被系狱问状,幸亏中书侍郎萧至忠极力营救,才幸免于死,先后担任光禄卿、刑部尚书,拜为太子宾客后退休回家。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诸武擅权之状,元琰发言慷慨,有匡复之意。
(2)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由衷之请,不徒然也。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昭君辞

沈约

朝发披香殿,夕济汾阴河。

于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沾妆如湛露,绕臆状流波。

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

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

衔涕试南望,关山郁嵯峨。

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

惟有三五夜,明月暂经过。

【小题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用“披香殿”与“汾阴河”对举,意在暗示昭君已远离中原故土,进入北方边远之地,地域的转换表示行程渐远,风物已变,全诗描写的离愁别恨也从此引出。
B.“于兹怀九逝”至“绕睑状流波”四句写这个时候离匈奴渐渐近了,不由得黯然魂逝,沾在 粉妆上的泪水犹如浓重的露水,泪水环绕眼睑状似流波,描绘昭君的痛苦情状。
C.“始作阳春曲,终成苦寒歌”两句中,“阳春曲”指欢乐的曲子,“苦寒歌”指哀苦的曲子。这两句写她试图用欢乐的曲子排遣心中的哀怨,最终如愿以偿。
D.最后两句是说,南归无望,日后唯有每月十五的夜晚,月圆之时,聊以望月来寄托相思之 情。这是无可奈何中仅存的一丝慰藉,委婉含蓄,含不尽之臆于言外。
【小题2】“日见奔沙起,稍觉转蓬多。胡风犯肌骨,非直伤绮罗”被认为是经典之笔,请结合诗歌内容进 行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