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广,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也。父藻,都水使者。兄邈,太子前卫率。家世好学,至广尤精,百家数术,无不研览。晋孝武帝以广博学,除为秘书郎,校书秘阁,增置职僚。转员外散骑侍郎,领校书如故。隆安中,尚书令王珣举为祠部郎。李太后薨,广议服曰:“太皇太后名位允正,体同皇极,理制备尽,情礼弥申。《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既称夫人,礼服从正,故成风显夫人之号,文公服三年之丧,子于父之所生,体尊义重。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服从其议。时会稽王世子元显录尚书,欲使百僚致敬,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焉。元显引为中军参军,迁领军长史。桓玄辅政,以为大将军文学祭酒。六年,迁散骑常侍,又领徐州大中正,转正员常侍。时有风雹为灾,广献书高祖曰:“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又转大司农,领著作郎皆如故。十二年,《晋纪》成,凡四十六卷,表上之。迁秘书监。初,桓玄篡位,安帝出宫,广陪列悲恸,哀动左右。及高祖受禅,恭帝逊位,广又哀感,涕泗交流。谢晦见之,谓之曰:“徐公将无小过?“广收泪答曰:“身与君不同。君佐命兴王,逢千载嘉运;身世荷晋德,实眷恋故主。“因更歔欷。永初元年,诏曰:“秘书监徐广,学优行谨,历位恭肃,可中散大夫。“广上表曰:“臣年时衰耄,朝敬永阙,端居都邑,徒增替怠。臣坟墓在晋陵,臣又生长京口,恋旧怀远,每感暮心。息道玄谬荷朝恩,忝宰此邑,乞相随之官,归终桑梓。微志获申,殒没无恨。“许之,赠赐甚厚。性好读书,老犹不倦。元嘉二年,卒,时年七十四。《答礼问》百余条,用于今世。广兄子豁,在《良吏传》。

(节选自《宋书•徐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B.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C.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D.且礼祖不厌孙/固宜遂服无屈/而缘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则疑斯从重/谓应同于为祖母后/齐衰三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秘书郎是官名。三国魏始置,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或称“秘书郎中”。南朝士族子弟以为出身之官。
B.朝敬即朝觐,是臣子对朝廷和君王的敬词,可指直接拜见皇帝,也可表示对朝廷和君王忠心和崇拜。
C.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自己得职务和地位,也可指朝中大臣因个人原因要求退休。
D.桑梓,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东汉以来,文人一直以“桑梓”来借指故乡或乡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广博学多才,涉猎广泛。他家学深厚,且对各种学派方术无不涉猎;由于才能出众。孝武帝任命他为秘书郎,并给他增派了下属官员,后来转任员外散骑侍郎,依旧负责校对书籍。
B.徐广重视礼仪,讲求孝道。李太后逝世后,徐广在谈论服丧时,引用典故,按孝义为先,以礼进谏,认为祖母的丧礼参考父母,应为李太后守孝三年,他的建议得到朝廷认可和采纳。
C.徐广重情重义,感念旧恩。当安帝被迫离开皇宫,他恸哭流涕,悲痛不已;恭帝逊位时,徐广面对别人对他悲痛态度过分的质疑,表示自己曾蒙受到晋朝的大恩,因而愈发思念旧主。
D.徐广不慕高位,极力辞官。朝廷打算让徐广担任中散大夫。他以年老力衰,难以胜任,恋忆故旧,怀念过去为理由推辞,并要求和儿子徐玄一同回归故乡养老,最终得到高祖同意。
【小题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使百僚致敬,台内使广立议,由是内外并执下官礼,广常为愧恨焉。
②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化而隆德教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3 07:3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晦,字宣明,陈郡阳夏人也。祖朗,东阳太守。父重,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兄绚,高祖镇军长史,蚤卒。晦初为孟昶建威府中兵参军。昶死,高祖问刘穆之:“孟昶参佐,谁堪入我府?”穆之举晦,即命为太尉参军。高祖尝讯囚,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札晦代之,于车中一鉴讯牒,催促便下。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即日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
义熙八年,土断侨流郡县,使晦分判扬、豫民户,以平允见称。入为太尉主簿,从征司马休之。时徐逵之战败见杀,高祖怒,将自被甲登岸,诸将谏,不从,怒愈甚。晦前抱持高祖,高祖曰:“我斩卿!”晦曰:“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晦死何有!”会胡藩已得登岸,贼退走,乃止。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永初二年,寻转领军将军,依晋中军羊祜故事,入直殿省,总统宿卫。三月,高祖不豫,给班剑二十人,与徐羡之、傅亮、檀道济并侍医药。
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与羡之、亮共辅朝政。少帝既废,司空徐羡之录诏命,以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欲令居外为援。太祖即位,加使持节,依本位除授。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建平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又给鼓吹一部。太祖惮其功高,欲诛羡之等,并讨晦。及将行诛,于是诏道济入朝,委之西讨。道济既至,晦大军一时溃散。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晦死时,年三十七。
(选自《宋书·谢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B.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C.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D.晦美风姿/善言笑/眉目分明/鬓发如点漆/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爱赏/群僚莫及/从征关洛/内外要任悉委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为庙号,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少帝、太祖也是庙号。
B.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权力次之的有持节、假节。隋以后﹐假节极少见﹐使持节﹑持节大多是虚衔。
C.行,代理官职的意思,它可以是代理、兼任、暂任,也可以是高位兼低职。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食邑原为世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晦出身名门,熟悉刑狱诉讼。谢晦出身阳夏谢家,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曾身居要职,他在代理刑狱参军的时候一看审讯的记录,便能作出判决。
B.谢晦善于治理,办事秉持公平。义熙八年,朝廷按地域划定郡县安置侨流,派谢晦管理扬州和豫州的户口,谢晦因办事公平而被人们称道,于是升为太尉主簿。
C.谢晦忠于皇帝,敢于以死明鉴。将领们阻止高祖为徐逵之报仇,但高祖更加气愤,谢晦上前抱住高祖,高祖扬言要杀死他,但他并不惧怕,可见其忠心。
D.谢晦在宋历职三朝,受皇帝重视。谢晦深受高祖重视,其他官员难以达到,并且辅佐少帝即位。太祖封他为建平郡公,他接受了晋封,还被赐予鼓吹一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府多事,狱繁殷积,晦随问酬辩,曾无违谬,高祖奇之。
(2)众散略尽,乃携其弟遁、兄子世基等七骑北走,为光顺之所执。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达,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子。兄锡,质讷乏风采。太祖闻僧达蚤慧,召见于德阳殿,问其书学及家事,应对闲敏,上甚知之,妻以临川王义庆女。
少好学,善属文。年未二十,以为始兴王浚后军参军,迁太子舍人。坐属疾,于杨列桥观斗鸭,为有司所纠,原不问。性好鹰犬,与闾里少年相驰逐,又躬自屠牛。义庆闻如此,令周旋沙门慧观造而观之。僧达陈书满席,与论文义,慧观酬答不暇,深相称美。与锡不协,诉家贫,求郡,太祖欲以为秦郡,吏部郎庾炳之曰:“王弘子既不宜作秦郡,僧达亦不堪莅民。”乃止。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服阕,为宣城太守。性好游猎,而山郡无事,僧达肆意驰骋,或三五日不归,受辞讼多在猎所。民或相逢不识,问府君所在,僧达曰:“近在后。”元嘉二十八年春,索虏寇逼,都邑危惧,僧达求入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宣城太守,顷之,徙任义兴。
三十年,元凶弑立,世祖入讨,普檄诸州郡;又符郡发兵,僧达未知所从。客说之曰:“方今衅逆滔天,古今未有,为君计,莫若承义师之檄,移告傍郡,使工言之士,明示祸福,苟在有心,谁不响应,此策上也。如其不能,可躬率向义之徒,详择水陆之便,致身南归,亦其次也。”僧达乃自候道南奔,逢世祖于鹊头,即命为长史,加征虏将军。
上即位,以为尚书右仆射,寻出为使持节、南蛮校尉,加征虏将军。僧达自负才地,谓当时莫及。上初践阼,即居端右,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及为护军,不得志,乃启求徐州,上不许。僧达三启固陈,上甚不说。期岁五迁,僧达弥不得意。
吴郭西台寺多富沙门,僧达求须不称意,乃遣主簿顾旷率门义劫寺内沙门竺法瑶,得数百万。荆、江反叛,加僧达置佐领兵,台符听置千人,而辄立三十队,队八十人。又立宅于吴,多役公力。坐免官。
(节选自《宋书·王缯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B.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C.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D.寻迁太子洗马/母忧去职/兄锡罢临海郡还/送故及奉禄百万以上僧达/一夕令奴辇取/无复所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是讨伐州郡的意思。
B.持节,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为剌史总军戎者。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还有很多,例如践祚、践极、践统等。
D.沙门,原为古印度各个宗教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僧达自幼好学,善于为文。太祖听说他很聪慧,在德阳殿召见了他,他回答得从容闲雅,太祖很欣赏他,让他娶了临川王刘义庆的女儿。
B.王僧达喜好游猎,荒怠政务。任宜城太守时,他有时三五天不回郡,有时遇到老百姓,百姓问他太守在哪儿,他对百姓说:“很近,就在后面。”
C.王僧达出身高贵,平乱有功。他没满二十岁时就跟在当时的始兴王刘浚身边做事,后来刘浚起兵平叛,他加人了刘浚的队伍,被封为征虏将军。
D.王憎达贪恋钱财,强取豪夺。吴郡西台寺很多和尚富有,王僧达向寺中索要,感到不满意,就带着手下人拦劫寺里的和尚竺法瑶,搞到了几百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僧达求人卫京师,见许。贼退,又除宜城太宇,顷之,徙任义兴。
(2)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祭十二郎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 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B.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小题1】下列各选项中,对文中加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B.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C.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D.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小题2】以下各选项中,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民俗中,祖制称呼一般写至上九代,下九代。其中曾祖是上九代中的三世祖。
B.隆安是东晋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第一个年号,共计5年。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明清则专称知府。
D.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庙号,元嘉十九年是王公位次纪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却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桓玄辅朝政,领平西将军,以羊欣为平西参军,又转为主簿,参预机要事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
(2)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民,东莞莒人。少好《书》《传》,博览多通。及高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曰:“急须一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过刘道民。”即驰信召焉。高祖谓之曰:“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时晋纲宽弛,威禁不行,小民穷蹙,自无立所。重以司马元显政令违舛,桓玄科条繁密。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凡所荐达,不进不止。常云:“我虽不及荀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高祖西讨刘毅,以诸葛长民监留府,总摄后事。高祖疑长民难独任,留穆之以辅之。长民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乃屏人谓穆之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何以至此?”穆之曰:“公溯流远伐,而以老母稚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如此邪?”意乃小安。高祖还,长民伏诛。穆之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壅滞。性奢豪,食必方丈,旦辄为十人馔。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十三年,疾笃,诏遣正直黄门郎问疾。十一月卒,时年五十八。高祖受禅,思佐命元勋,谥穆之曰文宣公。太祖元嘉九年,配食高祖庙庭。
(节选自《宋书·刘穆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B.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C.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D.尝白高祖曰/穆之家本贫贱/赡生多阙/自叨忝以来/虽每存约损/而朝夕所须/微为过丰/自此以外一毫/不以负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字,乳名,小名,父母给吃奶时期的孩子起的昵称,与表字不同,并不正式。
B.高祖,南朝宋首位皇帝的庙号;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方丈,原文中指的是一丈见方的屋子,刘穆之在吃饭时一定要选择宽敞的房间。
D.配食,附祭,配享,指让亡灵在同一祠庙里共享祭品,让后死者附于先灵合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穆之少年有才,恰逢其会。他年轻时喜好《书》《传》,博览精通群书,高祖攻克京城时,急需一位府主簿,经何无忌举荐来到高祖身边而被任命。
B.刘穆之依据形势,立改颓政。当时晋朝朝纲松弛,司马元显政令有错,桓玄所定的法令繁密,因此民不聊生,穆之相机改正,不到十五天,已见效果。
C.刘穆之忠于君主,巧化时艰。对高祖的行为举止,他都加以规范,并积极荐举良臣,巧妙劝慰有反叛之心的诸葛长民,为高祖返回除逆赢得了时间。
D.刘穆之性格豪奢,受君恩宠。他一个人吃饭,常需做出十人吃的饭;他自认为除用度稍大之外,没有其他对不起君主的地方;他生前死后极见恩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
(2)刘毅等疾穆之见亲,每从容言其权重,高祖愈信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