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玄素,蒲州虞乡人。隋末,为景城县户曹。窦建德攻陷景城,玄素被执,将就戮,县民千余人号泣请代其命,曰:“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杀之,乃无天也。大王将定天下,当深加礼接,以招四方,如何杀之,使善人解体? ”建德遽命释之,署为治书侍御史,固辞不受。及江都不守,又召拜黄门侍郎,始应命。太宗闻其名,及即位,召见,访以政道。 对曰:“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万乘之重,又欲自专庶务,日断十事而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况一日万机,已多亏失,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如其广任贤良,高居深视,百司奉职,谁敢犯之?臣又观隋末沸腾,被于宇县,所争天下者不过十数人,余皆保邑全身,思归有道。是知人欲背主为乱者鲜矣,但人君不能安之,遂致于乱。 陛下若近览危亡,日慎一日,尧舜之道,何以能加!”太宗善其对,擢拜侍御史,寻迁给事中。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幸。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休。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门并宜焚毁,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与贫人。事虽不行,然天下翕然,讴歌至德。今若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趋舍顿异,何以昭示子孙,光敷四海?”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洛阳土中,朝贡道均,朕故修营,意在便于百姓。今玄素上表,实亦可依,后必事理须行,所有作役, 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若此?可赐彩二百匹。”侍中魏征叹曰:“张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累迁太子少詹事,右庶子。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五》,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
B.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
C.臣观/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
D.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曹,古代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等的官署。汉、魏诸郡始设户曹,晋、南北朝以后沿置。
B.万乘,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故称天子为“万乘”。
C.拜,按一定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与文中的“擢”“迁”“转”都表示提升官职的意思。
D.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首;古时也常用作敬辞,可称朝中职高掌权者。文中指后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玄素为官清慎,贏得百姓拥护。他在隋末担任景城县户曹时被窦建德所抓,当地百姓为他以死请命,他因此获救。
B.张玄素洞察时事, 深谙为政之道。他建议太宗要广用贤良,使官吏奉旨守法,并能安抚百姓。
C.张玄素善于进谏,力阻太宗修宫殿。他将太宗与秦始皇、楚王等作比较,阻止太宗修建乾阳殿,劝其将弃置的瓦木赐予贫民。
D.张玄素为人耿直,深受君臣佩服,他敢于指出君主过失,受到太宗重用和奖赏,魏征称颂他是仁德之人,感叹他有回天之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知人欲背主为乱者鲜矣,但人君不能安之,遂致于乱。
(2)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若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8 08:25: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挚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几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旧唐书》节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B.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C.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D.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
B.转:这里是官职调动,表达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迁”“徙”“调”等。
C.礼部:六部之一,掌管天下礼仪、祭享、科举考试、官员任免等事务。
D.刺史:官职。“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他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曾任宰相,父亲曾任太常博士。
B.柳宗元文采斐然。他尤其精通两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深受同辈人的推崇。
C.柳宗元重情重义。因担心好友刘禹锡,不忍其母子远隔万里,自请为播州刺史,当时的人都认为他仁义。
D.柳宗元仕途坎坷。顺宗即位后,柳宗元曾任尚书礼部员外郎,但后来被贬为邵州刺史,还在路上,又被贬为永州司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2)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景俭,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吏为之语曰 人吏:百姓官吏
B.除书未到,即欲视事 视事:就职理事
C.转凤阁侍郎 寻:不久
D.漏泄禁中语 坐:徒,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九”,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中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例如,帝王之位称“九五”。
B.“出”,京官外调。古代涉及官职变动的词语很多。如“拜” “除”,授予官职;“迁”“ 谪”,贬官降职;“陟”“徙”,提升官职。
C.“忝”为谦辞,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常见的谦称有鄙、敝、卑、窃、臣、仆等;常见的敬辞有台、尊、贤、仁、令等。
D.“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在古代,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各占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用“孟、仲、季”来表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景俭从政谨慎。房嗣业在诏令未正式下来之前,就想大权独揽,景俭首先是劝说,劝说未果,于是叱散左右以防祸事发生。
B.杜景俭怀公正悲悯之心。天授中,他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的时候,人们传言称遇到景俭审案,就可以活下来。
C.杜景俭正直而不趋炎附势。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寻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杜景俭敢于为他人请命。当时,外族入侵,国土沦丧。等到事已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将沦陷地的百姓全部判罪,景俭向武则天提出自己看法,建议最终被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2)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并称先达,与士廉结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贞观元年,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及书成,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赐士廉物千段。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皇太子下令曰:“摄太傅士廉,朝望国华,仪刑攸属,寡人膺监守,实资训导。比日听政,常屈同榻,庶因谘白,少祛蒙滞。但据案奉对,情所未安,所司宜别以一案供太傅。”士廉固让不敢当。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壬辰,于京师崇仁私第,时年七十二。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高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B.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C.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D.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谱谍,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B.忝,很常见的敬辞,是有愧于做某事的意思;忝膺,用来表示惭愧受任某一职位。
C.薨,古代称诸侯、皇帝的高等妃嫔及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
D.里,指城市之中人口、商铺等相对集中的某一区域,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街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卓著。他年少时有才学气度,广泛阅读文史书籍,有德行学识的前辈与他结为忘年交,他由此在王公大臣间颇有名声。
B.高俭重视亲情,极具孝心。他因与斛斯政交往而获罪,被贬南方瘴疠之地,母亲不可同行,他就留下妻子侍奉,还在白天睡觉时梦到母亲。
C.高俭兴利除弊,治理有方。水边地价昂贵,高俭沿旧渠重新开掘土地,使蜀中获利;他礼待蜀中隐士,常常派人问候隐士朱桃椎,传为美谈。
D.高俭考订姓氏,力矫流弊。太宗厌恶山东人士倚仗旧有门第嫁女时豪取聘礼的做法,令高俭考订姓氏。高俭很好地完成任务,受到皇帝认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2)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韩愈传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有改动)

(注)①从:堂房亲属。②辟(bì):征召。③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④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B.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C.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D.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小题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B.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扬之意。
C.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D.孟郊和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从小失去父亲,由同族兄长抚养长大,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说话率直,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没有听从,使得韩愈发怒。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2)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让能,咸通十四年登进士第,释褐咸阳尉。宰相王铎镇汴,奏为推官。入为长安尉、集贤校理。丁母忧,以孝闻。服阕,淮南节度使刘邺辟掌记室,得殿中,赐绯。入为监察。牛蔚镇兴元,奏为节度判官。黄巢犯京师,奔赴行在,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谢日,面赐金紫之服,寻召充翰林学士。上在蜀,关东用兵,征发招怀,书诏云委。让能词才敏速,笔无点窜,动中事机,僖宗嘉之,累迁户部侍郎。从驾还京,加礼部尚书,进阶银青光禄大夫,封建平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沙陀逼京师,僖宗仓皇出幸。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驾在凤翔,朱玫兵遽至;僖宗急幸宝鸡,近臣唯让能独从。翌日。孔纬等六七人至。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帝顾谓之曰:“朕之失道,再致播迁。险难之中,卿常在侧,古所谓忠于所事,卿无负矣!”让能谢曰:“臣家世历重任,蒙国厚恩,陛下不以臣愚,擢居近侍。临难苟免,臣之耻也;获捍牧圉,臣之幸也。”至褒中,加金紫光禄大夫,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时朱玫立襄王称制,天下牧伯附之者十六七,贡赋殆绝。朝士才十数人,行帑无寸金,廪无颗粒,卫兵不宿饱。帝垂泣侧席,无如之何。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京师平,拜特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进封襄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驾在凤翔,李昌符作乱,倏然变起,让能单步入侍。时朝臣受伪署者众,法司请行极法,以戒事君。让能固争之,获全者十七八。

(选自《旧唐书·杜让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 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B.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C.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D.是夜/让能宿直禁中/闻难作/步出从驾出城/十余里/得遗马一匹/无羁勒/以绅束首而乘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考中进士后授官。
B.服阕,文中指穿着丧服守丧。我国古代,父母去世,子女通常穿丧服守丧。
C.近侍,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对帝王有较大的影 响。
D.食邑,文中指中国古代君王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让能对皇上十分忠诚。沙陀军进犯京城,僖宗仓皇离京出走,让能听到发生祸变就出宫随驾;后来皇上逃离凤翔前往宝鸡,他也始终不离左右。
B.杜让能谦逊谨慎。皇上想要晋升杜让能为金紫光禄大夫,让能谦让地说自己家世代蒙受国家优厚恩惠,婉言拒绝了皇上的赏赐。
C.杜让能镇定地面对危局。朱玫拥立襄王行使皇帝权力时,朝廷官员大都归附,僖宗皇帝束手无策,让能镇定地提出对策,最终解决了危机。
D.杜让能敢于提不同意见。当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奏请皇帝对接受伪朝委任的人处以极刑来警诫官员时,让能一再力争,使其中大部分的人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邠师攻关,帝幸梁、汉,栈道为石协所毁,崎岖险阻之间,不离左右。
(2)让能首陈大计,请以重臣使河中,谕王重荣以大义,果承诏请雪,以图讨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