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 五代十国
- 韦庄(约836-910)
- 冯延巳(903-960)
- 李煜(937-978)
- 沈约
- 萧子显
- 魏收
- 刘昫等
- 萧统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进士擢第。开元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天宝一载春,御史中丞张倚男奭参选,晋卿以倚初承恩,欲悦附之,考选人判等凡六十四人,奭在其首。众知奭不读书,论议纷然。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上怒,晋卿贬为安康郡太守,张倚为淮阳太守。敕曰:“门庭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仍以托人。”时士子皆以为戏笑。天宝三载,转魏郡太守,居职三年。上表请归乡里。既至壶关,望县门而步。小吏进曰:“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轻。”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会肃宗至凤翔,手诏追晋卿赴行在,即日拜为左相。既收两京,以功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肃宗晏驾,代宗践祚,诏晋卿摄冢宰。晋卿上表恳辞曰:“臣以昔者天子居丧之时百官听于冢宰者,盖君幼小。又士或墨,时遇金革,岂非衔恤,谓义在断恩。一日之内,万务在中,须达宸聪,始成国政。特乞陛下遵遗命,三日而听政。”上号泣从之。时晋卿年已衰暮,又患两足,上特许肩舆至中书,入阁不趋,累日一视事。永泰元年四月薨。太常议谥曰懿献。初,晋卿东都留守,引用大理评事元载为推官。至是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怀旧恩,讽有司改谥曰文贞。大历七年,令配享肃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苗晋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
B.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
C.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
D.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 |
A.两京:中国古代多个朝代有设立“政治副中心”的制度,这就是“陪都制”,也叫“两京制度”。 |
B.食实封:唐朝封爵其实既无疆土也无封户,只有加实封者,才能实际享用其封户的租赋。 |
C.墨:古代皇帝驾崩,举国皆哀,臣民要为国君服丧,按规制,丧服为黑色,叫“墨”。 |
D.配享:经批准把功臣的牌位供奉在皇家(帝王)的宗庙里接受祭拜,就叫“配享”,这是一种很高的礼遇。 |
A.苗晋卿主持科考,欺君遭到贬谪。他为了攀附御史中丞张倚,竟然把张倚不学无术的儿子录取为第一名,此事惹怒了玄宗,他被斥责贬官,一时传为笑谈。 |
B.苗晋卿不忘乡里,出钱资助乡学。他是上党壶关人,对待故土非常恭谨,望见城门即改为步行,与乡亲们数日欢宴,又拿出自己的俸禄作为开办乡学的本钱。 |
C.苗晋卿三朝为官,名望雅重当时。他活跃于玄宗、肃宗和代宗年间,曾经力辞百官之长;他上年纪后,又得了脚病,入阁不便,皇帝特许他不用快步急走。 |
D.苗晋卿殁后改谥,有赖元载之恩。谥号是对人功过的评价;苗晋卿当年提携过元载,他去世后,元载感念他,劝说有关部门为他改了一个更为嘉美的谥号。 |
(1)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
(2)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
傅昭,字茂远,北地灵州人。父淡,善《三礼》,知名宋世,事宋竟陵王刘诞,诞反,淡坐诛。昭六岁而孤,十一,随外祖于朱雀航卖历日。为雍州刺史袁顗客,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改。顗叹曰:“此儿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太原王延秀荐昭于丹阳尹袁粲,深见礼,辟为郡主簿,使诸子从昭受学。会明帝崩,粲造哀策文,乃引昭定其所制。每经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寻为总明学士、奉朝请。
永明初,以昭为南郡王侍读。王嗣帝位,故时臣隶争求权宠,唯昭及南阳宗夬保身守正,无所参入,竟不罹其祸。明帝践阼,引昭为中书通事舍人。时居此职者,皆权倾天下,昭独廉静,无所干豫,器服率陋,身安粗粝。常插烛板床,明帝闻之,赐漆合烛盘,敕曰:“卿有古人之风,故赐卿古人之物。”天监十一年,出为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俄而疾风暴雨,倏忽便至,数间屋俱倒,即梦者所见军马践蹈之所也。自后郡舍遂安,咸以昭正直所致。昭所莅官,常以清静为政,不尚严肃。居朝廷,无所请谒,不畜私门生,不交私利。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性尤笃慎。子妇尝得家饷牛肉以进,昭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其居身行己,不负于暗室,类皆如此。京师后进,宗其学,重其道,人人自以为不逮。大通二年九月,卒,时年七十五。诏赐钱三万,布五十匹,即日举哀,谥曰贞子。
(节选自《梁书•傅昭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帝践阼 阼:帝位 |
B.身安粗粝 粗粝:粗劣的食物 |
C.昭所莅官 莅:来到 |
D.王嗣帝位 嗣:继承 |
A.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
B.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
C.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
D.安成自宋已来/兵乱郡舍/号凶及昭为郡/郡内人夜梦见兵马铠甲甚盛/又闻有人云/当避善人/军众相与腾虚而逝/梦者惊起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
B.谥,即谥号,古代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
C.舍人,随侍身边亲近属官的统称,但是战国和汉初王公贵族没有舍人。 |
D.“大通”属于年号,“大通二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二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封建王朝保留纪年的一种名号。 |
A.傅昭做事专注,很受欣赏。他做雍州刺史袁顗的门客时,袁顗认为他读书时神情不一般,必定成为人才;袁粲也称其有名人贤士之风。 |
B.傅昭为官廉洁,没有贪念。在任中书通事舍人时,他廉洁清静,不干预别人的事;生活简朴,明帝赞他有古人的风范,赠送给他漆盒烛盘。 |
C.傅昭笃厚谨慎,严于律己。儿媳妇从娘家带来别人馈赠的牛肉,他认为吃了犯法,又不好报官,就不顾家人的反对,让儿子把牛肉埋掉了。 |
D.傅昭为人守正,备受仰慕。他时常以清静施政,不因私利与人交往;京城的后辈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都认为自己比不上他。 |
①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
②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虽老不衰,性尤笃慎。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武德初,赤牒拟涟州别驾。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众或指之,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十七年,以修《武德》、《贞观实录》成,封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权检校黄门侍郎。高宗嗣位,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敬宗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多纳金宝,为有司所劾,左授郑州刺史。永徽三年,入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六年,复拜礼部尚书,高宗将废皇后王氏而立武昭仪,敬宗特赞成其计。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与李义府潜加诬构,并流死于岭外。显庆元年,加太子宾客,寻册拜侍中,监修国史。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并升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敬宗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为妻,多得赂遗,及作宝琳父敬德传,悉为隐诸过咎。太宗作《威凤赋》以赐长孙无忌,敬宗改云赐敬德。白州人庞孝泰,蛮酋凡品,率兵从征高丽,贼知其懦,袭破之。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徒,斩获数万。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咸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仍加特进,俸禄如旧。三年薨,年八十一。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
B.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
C.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
D.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
A.“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
B.“男”,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男、子,凡五等”,“男”属于第四等爵位。 |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泛指官吏,本处指有关官员。 |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
A.许敬宗不守礼制,轻薄张扬。在文德皇后去世,文武百官守丧期间,许敬宗竟然当众取笑欧阳询,轻谩礼法,被降职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
B.许敬宗位高权重,贪图利禄。许敬宗代为礼部尚书时,将女儿嫁给了蛮族酋长冯盎的儿子,收受很多财物。后来他又把女儿嫁给出身高贵的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其目的还是为了钱财。 |
C.许敬宗陷害忠良,助纣为虐。高宗要废掉皇后王氏以武氏取代她,许敬宗竟然赞成其计。其他忠直大臣如长孙无忌等坚决反对,许敬宗竟然与李义府诬陷他们,使他们客死异乡。 |
D.许敬宗身为史官,歪曲事实。许敬宗作《敬德传》时,对其过咎回护隐饰,又把太宗赐给长孙无忌的《威凤赋》擅自写成赐给敬德。 |
(1)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与李义府潜加诬构,并流死于岭外。
(2)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
赠边将
韦 庄
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
手招都护新降虏,身著文皇旧赐衣。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追叙将军往昔向金微山进军征讨远方敌人的场景,下句表现其跨弓出关、身轻如鸟的轻捷。 |
B.颔联将戍边之远、时间之长与时运不济、未能建功立业作对比,表达了边将壮志未酬、雄心不己的情感。 |
C.“手招都护新降虏”意为“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该句写出边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风采。 |
D.“文皇”本指庸太宗,这里指当朝皇帝。穿着“文皇”过去赐给他的衣服,表明将军时时不忘皇上之恩。 |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注]韦庄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
固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紅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其时周宝为镇江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中堂,大厅。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连用三个“满”字,描绘了宴会上轻歌曼舞、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 |
B.颔联承接首联,意思是说这次宴会虽比不上海上神仙宴会,但尽显人间富贵。 |
C.颈联“夜”“晴”二字将周宝夜以继日、沉湎于歌舞声色之中的场面写了出来。 |
D.诗人别出心裁,全诗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盛宴,主旨却蕴含于一个“愁”字中。 |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飕①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②却自惊。
[注]①飕飕:寒风凛列的样子。②安仁为西晋著名诗人潘岳,字安仁。他在三十二岁时,因感于时光流逝而作《秋兴赋》,其中有“斑鬓影以承并兮,素发飒以垂领”的衰老之叹。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晚雨秋阴”四字,暗扣题目,暗中点出节令正值凉气袭人的深秋。 |
B.首联言酒醒后仍是“心绪杳难平”,给人以“举杯浇愁愁更愁”之感。 |
C.“红叶飕飕竞鼓声”运用比喻手法,言红叶飕飕之声犹如锣鼓声响。 |
D.诗歌前四句借用“雨”“酒”“黄花”“红叶”等意象,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愁绪。 |
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殉①
获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李殉: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与***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但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
B.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的意境不同,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意境清朗明丽。 |
C.通过“渔歌子”这一词牌,我们可知本词叙写了江边渔人的生活,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
D.词人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真实地展示了词人以隐逸为乐的内心活动,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遵明。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遵明,何所得也?”业兴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遵明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兴之为也。
后乃博涉百家,尤长算历。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后为王遵业门客。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于时屯骑校尉张洪、荡寇将军张龙祥等九家各献新历,世宗诏令共为一历。洪等遂共推兴业为主,成《戊子历》,正光三年奏行之。
魏迁邺之始,起部郎中辛术奏曰:“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硕学通儒,博闻多识,万门千户,所宜访询。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庶经始之日,执事无疑。”诏从之。
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览读不息,多有异闻,诸儒服其广博。性豪侠,重意气。人有急难,委之归命,便能容匿。与其好合,倾身无吝;若有相乖许,便即疵毁,乃至声色,加以谤骂。性又躁隘,至于论难之际,高声攘振,无儒者之风,时人以此恶之。至于学术精微,当时莫及。
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
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
B.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
C.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
D.今求就之/披图案记/考定是非/参古杂今/折中为制/召画工并所须调度/具造新图/申奏取定/ |
A.“黉”指古代的学校。庠、序、校、塾、太学等在古代也曾用作学校的称呼。 |
B.节气,指时节和气候,如中秋,是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
C.“太尉”,秦汉时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这一官职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
D.“受禅”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
A.李业兴耿介好学,维护老师尊严。年少为人耿介,精于治学,不辞勤苦;在老师遭受鲜于玲福贬低时,以《左传》大义问难,进而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
B.李业兴知识广博,倍受时人推重。他曾被群臣推举主持将进献朝廷的十家历法编为一历,也曾在朝廷迁都时由朝臣举荐主管新都的房舍建造工作。 |
C.李业兴豪爽侠义,为人注重义气。人家有急难,委身投奔他,他能挺身相助;与他情投意合之人,他更是倾心待之,在财务上毫不计较、吝啬。 |
D.李业兴脾气急躁,缺乏儒者风范。对于和他观点相左之人,李业兴往往疾言厉色加以叱骂;与人辩论时又高声大气,伸拳振臂。 |
⑴虽在贫贱,常自矜负,若礼待不足,纵于权贵,不为之屈。
⑵业兴爱好坟籍,鸠集不已,手自补治,其家所有,垂将万卷。
杨师道,恭仁少弟,隋末自洛阳归国,投上仪同,为备身左右。寻尚桂阳公主,超拜吏部侍郎,累转太常卿,封安德郡公。贞观七年,代魏征为侍中。性周慎谨密,未尝漏泄内事,亲友或问禁中之言,乃更对以他语,尝曰“吾少窥汉史,至孔光不言温室之树,每钦其余风,所庶几也。” 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太宗每见师道所制,必吟诵嗟赏之。十三年,转中书令。太子承乾逆谋事泄,与长孙无忌、房玄龄同按其狱。师道妻前夫之子赵节与承乾通谋,师道微讽太宗,冀活之,由是获谴,罢知机密,转吏部尚书。师道贵家子,四海人物 ,未能委练,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贵势及其亲党,以避嫌疑,时论讥之。太宗尝从容谓侍臣日:“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而情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未几,从征高丽,摄中书令。及军还,有毁之者,稍贬为工部尚书,寻转太常卿。二十一年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赐东园秘器,并为立碑。始恭仁父雄在隋,以同姓宠贵,自武德之后,恭仁兄弟名位尤盛,则天时,又以外戚崇宠。一家之内,駙马三人,王妃五人,赠皇后一人,三品以上官二十余人,遂为盛族。赞曰:恭仁独正,令德无违。师道慎密,抑势见机。
(《旧唐书列传第十二·杨师道》,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
B.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
C.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
D.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
A.侍臣,侍奉皇帝的廷臣,也叫左右,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本文中的“侍中”,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
B.讽,讽谏,多指古代臣下用委婉的言辞规劝皇帝。“而吟咏情性,以讽某上。”(《文心雕龙》)《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即是此意。 |
C.外戚,亦称“外家”,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隋朝的杨坚等。 |
D.赞即赞评,是史家对某人某事的赞词和评论,多放在人物传记的篇末,就如《史记》中的“大史公曰”一样,都是对传主或事件的赞颂。 |
A.杨师道家世显赫。隋唐两朝杨师道家族因是皇帝同姓或外戚等原因,驸马、王妃、三品以上大员等有多人,杨家遂为盛族。 |
B.杨师道秉性周密谨慎,守口如瓶。在代替魏征担任侍中时,从未泄露过宫中的言论,当亲友询问之时,常用其他话题敷衍应对。 |
C.杨师道刚正无私,守正有德。被评为“令德无违”。他曾因此受皇帝推重,同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起审理太子李承乾谋逆一案。 |
D.杨师道才华横溢,律己甚严。他的作品常常受到太宗皇帝的交口称赞,他对权贵及自己亲友则竭力抑制,以躲避嫌疑。 |
(1)尝曰“吾少窥汉史,至孔光不言温室之树,每钦其余风,所庶几也。”
(2)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而情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
萧俛,字思谦。贞元七年进士擢第。元和十三年,皇甫镈用事,言于宪宗,拜俛御史中丞。俛与镈及令狐楚,同年登进士第,二人双荐俛于上。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穆宗即位之月,议命宰相,令狐楚援之,拜中书侍郎、平章事,仍赐金紫之服。
十月,吐蕃寇泾原,命中使以禁军援之。穆宗谓宰臣曰:“用兵有必胜之法乎?”俛对曰:“兵者凶器,战者危事,圣主不得已而用之。以仁讨不仁,以义讨不义,先务招怀,不为掩袭。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如救之甚于水火。故王者之师,有征无战,此必胜之道也。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帝然之。
时令狐楚左迁西川节度使,王播广以货币赂中人权幸,求为宰相。而宰相段文昌复左右之。俛性嫉恶,延英(殿)面言播之奸邪纳贿,喧于中外,不可以污台司。事已垂成,帝不之省,俛三上章求罢相任。俛居相位,孜孜正道,重慎名器。每除一官,常虑乖当,故鲜有简拔而涉克深,然志嫉奸邪,脱屣重位,时论称之。
俛趣尚简洁,不以声利自污。在相位时,穆宗诏撰《故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神道碑》,对曰:“臣器褊狭,此不能强。其子王承宗先朝阻命,事无可观,如臣秉笔,不能溢美。或撰进之后,例行贶遗。臣若公然阻绝,则违陛下抚纳之宜;俛受之,则非微臣平生之志。臣不愿为之秉笔。”帝嘉而免之。
俛家行尤孝。母韦氏,贤明有礼,理家甚严。俛虽为宰相,侍母左右,不异褐衣时。丁母丧,毁瘠逾制。免丧,文宗征诏,恳以疾辞。既致仕于家,以洛都官属宾友,避岁时请谒之烦,乃归济源别墅,逍遥山野,啸咏穷年。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
B.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
C.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
D.如或纵肆/小忿轻/动干戈/使敌人怨结师/出无名/非惟不胜/乃自危之道也/固宜深慎 |
A.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三品以上紫袍,五品以上绯袍;而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代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
B.吐蕃,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它的实际立国者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因此吐蕃与唐朝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 |
C.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及近郊警备任务的军队。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军、御林军等。 |
D.节度使,官职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后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
A.萧俛反对不义战争。吐蕃进犯泾原,朝廷派宦官带领禁军前去支援,他认为作为王者之师有征讨之举而没有杀伐之事,就是必胜之道。 |
B.萧俛本性嫉恨奸邪。王播用金银财宝贿赂宦官宠臣,求取宰相之位,萧俛对此痛恨至极,力谏无果,自己请辞相位。 |
C.萧俛为人耿介自清。皇帝让萧俛为王承宗之父撰写碑文,萧俛认为王承宗在先朝违抗王命,无可观事迹,因此不愿为其父执笔。 |
D.萧俛追求清静洒脱。萧俛居官后,为避免老部下和朋友逢年过节宴请、拜谒的麻烦,就回归济源别墅,过着吟咏逍遥的生活。 |
(1)自是,顾眄日隆,进阶朝议郎,袭徐国公,赐绯鱼袋。
(2)古之用兵,不斩祀,不杀疠,不擒二毛,不犯田稼。安人禁暴,师之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