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题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为什么这样写?
鹊踏枝
(南唐)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中所写的意象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 |
B.“楼上春山”三句表现出主人公在楼上凝望之久与怅惘之深。 |
C.“一晌凭栏”,写宴会散后,词人依依不舍,楼头凝望,客人都已经看不见了,还不愿下楼回房。 |
D.“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见拭泪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 |
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
南唐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小题1】阅读上面词作,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
【小题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鹊踏枝
南唐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小题1】阅读上面词作,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两项是
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象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 |
B.“楼上”,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鸿飞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见其内心的孤寂悲苦。 |
C.“一晌”一句,写词人宴会散后,犹自依依不舍,楼头凝望,客人都已经看不见了,还不愿下楼回房。 |
D.“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见拭泪巾帕之珍美,再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 |
【小题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小题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阕。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
E.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醉花间
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相逢”以下三句以劝饮、惜别为主旨,故人们应珍惜时光,杯酒联欢,畅叙衷情,共赏江南
【小题3】【小题4】本词三四句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醉花间
冯延巳
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词全用仄韵,全词十句,一韵到底。其中上片四句每句有韵,第三四句又构成对偶句。 |
B.这是一首春词,起句突出一个“春”字,主题是咏春惜别,伤年华之易逝,叹良会之难得。 |
C.这上片四句纯属写景,随着作者的移步换形,虽在小园,却能一句一个景、一步一个境地引人人胜。 |
D.下片前三句既赞美江南一带的山川风物。又在赞美之余发出感叹,山河不老,而人却在不断变老。 |
【小题3】【小题4】本词三四句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小题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阕。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
B.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
D.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
E.“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
对下面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临江仙 冯延已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 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①“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一晌: 很短的时间。
临江仙 冯延已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 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①“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一晌: 很短的时间。
A.“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
B.“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表达了从满腔愁绪中惊醒。且“禽”被惊飞犹成双成对,离散的人却天各一方,人不如鸟,更增离人心头愁苦。 |
C.“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
D.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襟”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小题2】本词中“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尤为人们称颂,请比较它和柳永《雨霖铃》的下阕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
E.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南唐]冯延已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小题1】词的下阕“一晌凭栏不见”一句中“一晌”的意思是______,体现出词人_____的心情。
【小题2】词的开篇“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三句历来为人称颂。叶嘉莹评价“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到他零落之时都不肯放弃的感情”。请简要赏析这三句。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南唐]冯延已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小题1】词的下阕“一晌凭栏不见”一句中“一晌”的意思是______,体现出词人_____的心情。
【小题2】词的开篇“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三句历来为人称颂。叶嘉莹评价“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到他零落之时都不肯放弃的感情”。请简要赏析这三句。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小题2】两首词的结尾在抒情手法上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回答。
蝶恋花
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扰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①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蝶恋花
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注释)①抵死:总是,老是。【小题1】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两词以景引情,以“帘幕”“行云”起兴,引出并衬托闺妇孤独之情。 |
B.两词以动作写情,以“醉醒”“独语”写闺妇倍加思亲念归的痛苦之情。 |
C.两词均写到花,晏词“余花”写春之流逝,冯词“千花”状春之繁盛。 |
D.两词均写到“双燕”“柳絮”,均是以哀景衬衷情,突出思而不见的悲哀。 |
E.两词均借景抒情,以春景抒发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1)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2)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1)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2)一晌:很短的时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E. 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襟”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小题2】将《临江仙》一词改写成一首内容与情感与原词符合的七言律诗,此诗具有首联写景,点明季节和时间,颔联对仗表明友人离去,颈联对比,尾联直抒胸臆的特点。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词语。
雨晴芳草_______烟深。陌上新柳万枝金。
天长烟远帘斜挂,____________________。
秣陵桥头人独立,_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一晌几般意,___________凝恨独沾襟。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1)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2)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1)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2)一晌:很短的时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
D.“徘徊一响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
【小题2】将《临江仙》一词改写成一首内容与情感与原词符合的七言律诗,此诗具有首联写景,点明季节和时间,颔联对仗表明友人离去,颈联对比,尾联直抒胸臆的特点。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词语。
雨晴芳草_______烟深。陌上新柳万枝金。
天长烟远帘斜挂,____________________。
秣陵桥头人独立,_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一晌几般意,___________凝恨独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