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隋礼部侍郎善心子也。其先自高阳南渡,世仕江左。敬宗幼善属文,举秀才,授淮阳郡司法书佐,俄直谒者台,奏通事舍人事。武德初,赤牒拟涟州别驾。贞观八年,累除著作郎,兼修国史,迁中书舍人。十年,文德皇后崩,百官缞绖,率更令欧阳询状貌丑异,众或指之,敬宗见而大笑,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马。十七年,以修《武德》、《贞观实录》成,封高阳县,赐物八百段,权检校黄门侍郎。高宗嗣位,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敬宗嫁女与蛮酋冯盎之子,多纳金宝,为有司所劾,左授郑州刺史。永徽三年,入为卫尉卿,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六年,复拜礼部尚书,高宗将废皇后王氏而立武昭仪,敬宗特赞成其计。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与李义府潜加诬构,并流死于岭外。显庆元年,加太子宾客,寻册拜侍中,监修国史。初,虞世基与敬宗父善心同为宇文化及所害,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敬宗嫁女与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本皇家隶人,敬宗贪财与婚,乃为九陇曲叙门阀,妄加功绩,并升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同卷。敬宗为子娶尉迟宝琳孙女为妻,多得赂遗,及作宝琳父敬德传,悉为隐诸过咎。太宗作《威凤赋》以赐长孙无忌,敬宗改云赐敬德。白州人庞孝泰,蛮酋凡品,率兵从征高丽,贼知其懦,袭破之。敬宗又纳其宝货,称孝泰频破贼徒,斩获数万。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咸亨元年,抗表乞骸骨,诏听致仕,仍加特进,俸禄如旧。三年,年八十一。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B.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C.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D.初/高祖太宗两朝实录/其敬播所修者/颇多详直/敬宗又辄以己爱憎曲事删改论者/尤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B.“男”,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男、子,凡五等”,“男”属于第四等爵位。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泛指官吏,本处指有关官员。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礼记》谓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敬宗不守礼制,轻薄张扬。在文德皇后去世,文武百官守丧期间,许敬宗竟然当众取笑欧阳询,轻谩礼法,被降职为洪州都督府司马。
B.许敬宗位高权重,贪图利禄。许敬宗代为礼部尚书时,将女儿嫁给了蛮族酋长冯盎的儿子,收受很多财物。后来他又把女儿嫁给出身高贵的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其目的还是为了钱财。
C.许敬宗陷害忠良,助纣为虐。高宗要废掉皇后王氏以武氏取代她,许敬宗竟然赞成其计。其他忠直大臣如长孙无忌等坚决反对,许敬宗竟然与李义府诬陷他们,使他们客死异乡。
D.许敬宗身为史官,歪曲事实。许敬宗作《敬德传》时,对其过咎回护隐饰,又把太宗赐给长孙无忌的《威凤赋》擅自写成赐给敬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并直言忤旨,敬宗与李义府潜加诬构,并流死于岭外。
(2)人以为口实,敬宗深衔之,及为德彝立传,盛加其罪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3 04:45: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期,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大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幸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邮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有表状集四十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羽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用于自称、上级对下级或家中长辈称呼晚辈。
B.“开成”是唐文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又如下文的会昌、大中等。
C.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李商隐考中进士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受惠于令狐楚,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故而陷入党争之中,仕途坎坷就在所难免了。
B.令狐楚父子先前与李商隐关系十分友好,后来鄙薄李商隐的为人,都不愿意举荐他为官。
C.李商隐先后在天平、汴州、长安、弘农、岭南、徐州、东蜀一带为官,一生郁郁不得志。
D.李商隐写作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令狐楚的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2)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锷,字昆吾,自言太原人。本湖南团练营将。初,杨炎贬道州司马,锷候炎于路,炎与言异之。后嗣曹王皋为团练使,擢任锷,颇便之。使招邵州武冈叛将王国良有功,为邵州刺史。及皋改江西节度使,李希烈南侵,皋请锷以劲兵三千镇寻阳。后皋自以全军临九江,既袭得蕲州,尽以众渡,乃表锷为江州刺史、兼中丞,充都虞候,因以锷从。小心习事,善探得军府情状,至于言语动静,巨细毕以白皋。皋亦推心委之,虽家宴妻女之会,锷或在焉。锷感皋之知,事无所避。

后皋攻安州,使伊慎盛兵围之;贼惧,请皋使至城中以约降,皋使锷悬而入。既成约,杀不从者以出。明日城开,皋以其众入。伊慎以贼恂惧,由其围也,不下锷,锷称疾避之。及皋为荆南节度使,表锷为江陵少尹、兼中丞,欲列于宾倅①。马彝、裴泰锷请去,乃复以为都虞候。  

明年,从皋至京师,皋称锷于德宗日:“锷虽文用小不足,他皆可以试验。”遂拜鸿胪少卿。寻除容管经略使,凡八年,溪洞安之。迁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广人与夷人杂处,地征薄而丛求于川市。锷能计居人之业而榷其利,所得与两税相埒②。锷以两税钱上供时进及供奉外,余皆自入。西南大海中诸国舶至,则尽没其利,由是锷家财富于公藏。日发十余艇,重以犀象珠贝,称商贷而出诸境。周以岁时,循环不绝,凡八年,京师权门多锷之财。拜刑部尚书。时淮南节度使杜佑屡请代,乃以锷检校兵部尚书,充淮南副节度使。锷始见佑,以趋拜佑,退坐司马事。数日,诏杜佑以锷代之。

元和二年来朝,真拜左仆射,未几除检校司徒、河中节度。居三年,兼太子太傅,移镇太原。时方讨镇州,锷缉绥训练,军府称理。锷受符节居方面凡二十余年。九年,加同平章事。十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尉。锷将卒,约束后事甚明,如知其死日。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

(注)①倅:cuì副。②埒:1iè相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二项是 ( )
A.表为邵州刺史 表:上表推荐
B.马彝、裴泰鄙锷请去 鄙:看不起,轻视
C.京师权门多富锷之财 富:富裕
D.锷始见佑,以趋拜悦佑 悦:让……高兴
【小题2】(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王锷精明能干的一组是 ( )
①锷候炎于路,炎与言异之 ②小心习事,善探得军府情状 
③贼惧,请皋使至城中以约降   ④锷虽文用小不足,他皆可以试验
⑤凡八年,溪洞安之 ⑥锷缉绥训练,军府称理
A.①③⑤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希烈南侵,李皋请当时担任江西节度使的王锷率领三千精兵镇守寻阳,两人互相配合,取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两人的友谊也不断增进。
B.有伊慎强大的兵力做后盾,王锷受命冒险入城与敌人谈判,李皋终于占领安州城;后来伊慎要与王锷争功,王锷却自称有病避开,表现了他宽广的胸怀。
C.在南方为官期间,王锷根据当地实际,计算居民产业从而征收税利,所得税钱除上供、四时进献以及供奉外,剩余的都归自己,于是他的家财比公府收藏还多。
D.元和年间,王锷曾经镇守太原,当时朝廷将要讨伐镇州,王锷就安抚民众,加强训练;他去世时七十六岁,死前把后事安排得十分明白,就像知道死期一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仁杰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辩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后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居数日,授仁杰侍御史。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杰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之。
(《旧唐书·狄仁杰传》)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卷,指道书或佛经。古人用辛味、苦味之物染纸以防蠹虫,纸色黄,故称“黄卷”。本文中的“黄卷”即是道书。
B.明经,唐代科举中的一种主要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D.高宗,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被追尊的名号。高宗是守成令主的美号。文中的高宗是指唐高宗李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注重孝道,对友仁爱。父母在河阳,他登上太行山,思念父母,感慨不已;并州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迈,狄仁杰请求代他出使。
B.狄仁杰直言劝谏,公正执法。大将军权善才误伐了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他,狄仁杰认为他罪不至死,上奏直谏,终使高宗免其死罪。
C.狄仁杰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专横,朝廷慑惧,狄仁杰上奏弹劾他,且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因此得罪了王本立。
D.狄仁杰体恤百姓,节用爱民。皇帝要去汾阳官,并州长史李冲玄担心皇上途径妒女祠会招致灾祸,就征用百姓另外修路,狄仁杰下令立即停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吏就诘,众争辩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勉清正

《旧唐书》

李勉,字玄卿。至德初,拜监察御史。勋臣宠,多不知礼。大将管崇嗣于行在朝堂背阙而坐,言笑自若,勉劾之,拘于有司。肃宗特原之,叹曰:“吾有李勉,知朝廷尊也。”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勉乃哀之,上言曰:“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晬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乃为权幸所诬。勉询将吏曰:“上方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晬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大常少卿。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已。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出历汾州、虢州刺史,除广州剌史。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人吏诣阙请立碑,代宗许之。在镇八年,以旧德清重,不严而理。德宗嗣位,加检校吏部尚书,寻加平章事。无何,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他日,上谓勉曰:“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卿知其状乎?”对曰:“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

(《旧唐书·列传第入十一》)

(阅读指要)

本文通过记叙李勉的一系列事件表现他一生清正的品性,他因此而受到官吏民众的称赞。文章以“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之句收束全篇,意味蕴藉,亦令人叹息!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勋臣宠,多不知礼(______________) (2)吾有李勉,知朝廷尊也(______________)
(3)勉问其(______________) (4)上方牧宰为人父母(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事例,并注意语言的衔接。

李勉一生清正。清者,一曰清醒,能高瞻远瞩,_______________;二曰清廉, ___________。正者,正直也,李勉不阿谀奉承,不曲从权贵,_________,甚是难能可贵。时人多其正直,宜矣。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恶)皆欲澡心归化。B.追(勉)入为大理少卿。
C.(勉)出历汾州、虢州刺史,除广州刺史。D.停诏执表,遂授(卢杞)澧州别驾。
【小题4】文章的末句:“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简要说说“见疏”的原因。
【小题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勉正直的一组是(   )
①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②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③即停诏拘碎,飞表上闻④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⑤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⑥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管崇嗣依仗恩宠,违反朝廷礼仪,在行宫的朝堂背朝宫阙而坐,谈笑自如。李勉敢于弹劾他,要将他依法处置。肃宗虽然宽恕了管崇嗣,但却非常称道李勉维护朝廷尊严的行为。
B.李勉认为被俘的叛军中有不少人是被胁从的,并非真正反叛,若一并处死,则不利于国家剿除元凶。他主张给那些愿意归顺的人一条生路。肃宗采纳了他的意见,结果反叛者纷纷归顺。
C.李勉任广州刺史时,严格管理自西域泛海而来贸易的船舶,使得贸易量大增。他性情廉洁,在离任返京时,将家人所藏的南方异宝尽数搜出,投进江中,这使得他深受官吏民众的爱戴。
D.李勉秉持正义,不愿曲意迎合权臣李辅国,虽然受肃宗赏识,但最终还是未得重用。他支持袁高贬了奸臣卢杞的官,并向德宗指出:卢杞是奸邪,世人皆知,唯独皇上受了他的蒙蔽。
【小题7】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2)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玄佐本名洽,滑州匡城人也。少倜傥不理生业。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

大历中,为永平军衙将。李灵曜据汴州,洽将兵乘其无备,径入宋州,遂诏以州隶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奏署宋州刺史。建中二年,加兼脚史中丞、毫顾节度等使。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由是转输路通,加御史大夫。又收濮州,降其将杨令晖,分兵挟之,徇濮阳,降其将高彦昭,以通濮阳津。迁尚书,累封四百,兼曹濮观察使,寻加淄、青、兖、招讨使,又加汴滑都统副使。李希烈攻汴州,德宗在奉天,连战,贼稍却。兴元初,进加检校左仆射,加平章事。希烈国宁陵,洽大将刘昌坚守不下。希烈攻陈州,洽遣刘昌与诸军救之,大败贼党,获其将翟崇晖。希烈弃汴州,洽車军收汴,诏加汴宋节度。无几,授本管及陈州诸军行营都统,赐名玄佐。是岁来,又拜泾原、四镇、北庭等道兵马副元帅,检校司空,益封八百户。玄佐性豪侈,轻财重义,厚赏军士,故百姓益困。是以汴之卒于李忠臣,讫于玄佐,而日益骄恣,多逐杀将帅,以利制劫。又宠任小吏张士南及养子乐士朝,财物巨万。玄佐在镇,李纳每使来,必重赠遗,饰美女名乐,从其游娱,故多得其阴事,常先为备,故纳惮其心计。贞元八年三月,薨于位,年五十八,废朝三日,赠太傅。将佐初匿丧,称疾俟代,帝亦为隐,数日乃发丧。

(节选自《旧唐书•刘玄佐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B.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C.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D.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如大历、贞元。唐宋明清时期,一个帝王只有一个年号。
B.尚书,本文中指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后来指各部的最高职位。
C.户,指古代封户制度中受封者的食邑。唐朝的封户有虚实之别,文中可能是皇帝授予刘洽的荣誉。
D.朝,朝会指古代皇帝平时召见文武官员处理政务。废朝停止朝会。古代皇室重要成员或功臣死亡,常废朝以示哀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能征善战,屡立奇功。他打败了李纳和李希烈,亲自降服了杨令晖、高彦昭、翟崇晖等叛军将领,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B.刘玄佐精于谋划,未雨绸缪。他赠送李纳派来的使者厚礼,热情款待,让人陪伴游玩宴乐,因而探听到李纳的许多私密之事,能事先做好防备
C.刘玄佐秉性豪侈,轻财重义。他对士兵赏赐丰厚,所宠爱的张士南和乐士朝财物多以数万计,但同时也助长了士兵的骄纵,他们常杀害将帅劫掠百姓。
D.刘玄佐忠于朝廷,屡受封赏。他战功卓著,官职不断得到提升,爵禄也越来越高,皇帝不仅赐其名,而在其死后追赠太傅的职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
②将佐初匿丧,称疾俟代,帝亦为隐,数日乃发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