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师道,恭仁少弟,隋末自洛阳归国,投上仪同,为备身左右。寻尚桂阳公主,超拜吏部侍郎,累转太常卿,封安德郡公。贞观七年,代魏征为侍中。性周慎谨密,未尝漏泄内事,亲友或问禁中之言,乃更对以他语,尝曰“吾少窥汉史,至孔光不言温室之树,每钦其余风,所庶几也。” 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太宗每见师道所制,必吟诵嗟赏之。十三年,转中书令。太子承乾逆谋事泄,与长孙无忌、房玄龄同按其狱。师道妻前夫之子赵节与承乾通谋,师道微太宗,冀活之,由是获谴,罢知机密,转吏部尚书。师道贵家子,四海人物 ,未能委练,所署用多非其才,而深抑贵势及其亲党,以避嫌疑,时论讥之。太宗尝从容谓侍臣日:“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而情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未几,从征高丽,摄中书令。及军还,有毁之者,稍贬为工部尚书,寻转太常卿。二十一年卒,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赐东园秘器,并为立碑。始恭仁父雄在隋,以同姓宠贵,自武德之后,恭仁兄弟名位尤盛,则天时,又以外戚崇宠。一家之内,駙马三人,王妃五人,赠皇后一人,三品以上官二十余人,遂为盛族。曰:恭仁独正,令德无违。师道慎密,抑势见机。

(《旧唐书列传第十二·杨师道》,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B.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C.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D.师道退朝后/必引当时英俊/宴集园池而文/会之盛/当时莫比/雅善篇什/又工草隶/酣赏之际援笔/直书有如宿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臣,侍奉皇帝的廷臣,也叫左右,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本文中的“侍中”,也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B.讽,讽谏,多指古代臣下用委婉的言辞规劝皇帝。“而吟咏情性,以讽某上。”(《文心雕龙》)《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即是此意。
C.外戚,亦称“外家”,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隋朝的杨坚等。
D.赞即赞评,是史家对某人某事的赞词和评论,多放在人物传记的篇末,就如《史记》中的“大史公曰”一样,都是对传主或事件的赞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师道家世显赫。隋唐两朝杨师道家族因是皇帝同姓或外戚等原因,驸马、王妃、三品以上大员等有多人,杨家遂为盛族。
B.杨师道秉性周密谨慎,守口如瓶。在代替魏征担任侍中时,从未泄露过宫中的言论,当亲友询问之时,常用其他话题敷衍应对。
C.杨师道刚正无私,守正有德。被评为“令德无违”。他曾因此受皇帝推重,同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一起审理太子李承乾谋逆一案。
D.杨师道才华横溢,律己甚严。他的作品常常受到太宗皇帝的交口称赞,他对权贵及自己亲友则竭力抑制,以躲避嫌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曰“吾少窥汉史,至孔光不言温室之树,每钦其余风,所庶几也。”
(2)杨师道性行纯善,自无愆过。而情实怯懦,未甚更事,缓急不可得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02 06:02: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知起居,记录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取当载笔,君举必记。”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亦记之矣。”太宗以为然。十七年,太宗问遂良曰:“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余人。食器之间,苦谏何也?”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以为然。

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多见采纳。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召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绩 、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以筹其事。将入,遂良谓无忌等曰:“上意欲废中宫,必议其事,遂良今欲陈谏,众意如何?”无忌曰:“明公必须极言,无忌请继焉。”及入,高宗难于发言,再三顾谓无忌曰:“莫大之罪,绝嗣为甚。皇后无胤息,昭仪有子,今欲立为皇后,公等以为何如?”遂良曰:“皇后出自名家,先朝所娶,伏事先帝,无愆妇德。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陛下亲承德音,言犹在耳。皇后自此未闻有,恐不可废。臣今不敢曲从,上违先帝之命,特愿再三思审。愚臣上忤圣颜,罪合万死,但愿不负先朝厚恩,何顾性命?”遂良致笏于殿陛,曰:“还陛下此笏。”乃解巾叩头流血。帝大怒,令引出。长孙无忌曰:“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加刑。”翌日,帝谓李绩曰:“册立武昭仪之事,遂良固执不从。遂良既是受顾命大臣,事若不可,当且止也。” 对曰:“此乃陛下家事,不问外人。”帝乃立昭仪为皇后,左迁遂良潭州都督。显庆二年,转桂州都督。未几,又贬为爱州刺史。明年,卒官,年六十三。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博涉文史,尤隶书   工:擅长
B.所以诤臣必谏其 渐:渐渐
C.皇后自此未闻有:     愆:过失
D.不问外人    合:应该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多采纳 ②素抱朴,少私寡欲
B.①首创奢淫,危亡渐 ②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谓矣
C.①召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及遂良筹其事 ②厚敛雕墙
D.①帝乃立昭仪为皇后 ②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遂良“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1)皇后自此未闻有愆,恐不可废 (2)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
(3)我好儿好妇,今将付卿     (4)遂良前后谏奏及陈便宜书数十上
(5)所以诤臣必谏其渐 (6)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
A.(1)(3)(5)B.(2)(4)(6)C.(4)(5)(6)D.(1)(2)(4)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担任谏议大夫,兼管皇帝起居事务。太宗想看他记载的内容,他说无此先例,并告诉太宗,他一定会坚守职分,秉笔直书。
B.太宗问褚遂良,为什么当年有那么多人苦谏舜帝制造漆器和禹帝雕饰俎器,褚遂良认为那是他们过分地讲究,开奢侈浪费之风,是危险的开始。诤臣必须在刚开始露出奢侈的苗头时进谏,一旦奢侈成风,再进谏就难了。
C.高宗以皇后王氏无子,昭仪武氏有子为由,想废除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褚遂良则认为,皇后王氏出自名门,又没有违背妇德,况且先帝临终托付,因此他坚决反对废后,并把上朝用的手板还给皇帝。
D.褚遂良博览群书,擅长隶书,并被父辈的朋友看重,很快升迁为谏议大夫,他前后进谏数十次,多被采纳。晚年,因得罪太宗而一贬再贬。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
(2)先帝不豫,执陛下手以语臣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之,令与诸子。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
王茂元镇河阳,为书记,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令狐楚、李宗闵、杨嗣复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书记,楚党大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巡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翰林,共排李德裕。郑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南累载。
大中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其为掾曹,令掌典籍。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卢弘正镇徐州,又从为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大中末,柳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
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 有删改
①干:干谒,为某种目的而求见;②坐:因某个原因而获罪;③入朝:指进入中央朝廷做官。古代官职有地方官和京官之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B.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C.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D.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与诸子游:交往
B.深之 礼:礼节
C.为掌书记 辟:征召
D.宗闵党大之    薄:轻视,看不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官职,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以文章干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书记,但两方面有仇,所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非常厌恶李商隐。
D.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偶,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的指点,从这个时候起他才开始写今体奏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卢简辞,字子策,范阳人。父纶,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奉亲避地于鄱阳,与郡人吉中孚为林泉之友。大历初,还京师,宰相王缙奏为秘书省校书郎。王缙兄弟有诗名于世,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会缙得罪,坐累。久之,调陕府户曹。朱泚之乱,咸宁王浑瑊充京城西面副元帅,乃拔纶为元帅判官。贞元中,吉中孚为户部侍郎,典邦赋,荐纶于朝。会丁家艰,而中孚卒。太府卿韦渠牟得幸于德宗,纶即渠牟之甥也,数称纶之才。德宗召之内殿,令和御制诗,超拜户部郎中。方欲委之掌诰,居无何,卒。初,大历中,诗人李端、钱起、韩翃辈能为五言诗,辞情捷丽;纶作尤工。至贞元末,钱、李诸公凋落,纶尝为《怀旧诗》五十韵,叙其事曰:“吾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李校书端,风尘追游,向三十载。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伤悼之际,常畅博士追感前事,赋诗五十韵。”纶之才思,皆此类也。文宗好文,尤重纶诗,尝问侍臣曰:“《卢纶集》几卷?有子弟否?”李德裕对曰:“纶有四男,皆登进士第,今侍御史简辞是也。” 简辞,元和六年登第,三辟诸侯府。长庆末,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文雅之余,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宝历中,故京兆尹黎干男煟诣台治父叶县旧业,台司莫知本末。简辞曰:“干坐鱼朝恩党诛,田产籍没。大历以来,多少赦岂有雪朝恩、黎干节文?况其田产分给百姓,将及百年,而煟恃中助而冒论耶!”又福建盐铁院官卢昂坐赃三十万,简辞按之,于其家得金床、瑟瑟枕大如斗。昭愍见之曰:“此宫中所无,而卢昂为吏可知也!”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转户部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节选自《旧唐书·卢简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衙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恃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B.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内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C.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衙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D.寻转考功员外郎/转郎中/太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大中初/转兵部侍郎/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泉”本指山林与泉石,后借指文人雅士的隐居之地。林泉之友即隐居时的朋友。
B.“司空郎中曙”中“司空”是官名,“郎中曙’是人名。这是一种官职姓名的合称
C.“丁家艰”即丁艰,也就是丁忧,指遭逢父母丧事。古时官员父母去世须辞职守丧。。
D.“京兆尹”为三辅之一。三辅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除京兆尹外还有左冯翊和右扶风。这三位官员所辖地区也称三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纶才思敏捷,擅长作诗。大历诸诗人的五言诗辞情捷丽,卢纶诗作尤其精工,他曾经创作五十韵长诗怀念已故旧友。
B.卢纶才名甚高,颇受知遇。他虽因战乱未能登第,却受到不少人的举荐以及皇上的赏识,因而踏上仕途后一帆风顺。
C.卢纶教子有方,门庭兴旺,他的四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其中卢简辞更是担任了侍御史、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
D.卢简辞富有文才,精通法律。他对历朝的官府文书都有所留意,也曾据理驳斥黎煟的非分要求,还查办卢昂贪污的案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缙既官重,凡所延辟,皆辞人名士,以纶能诗,礼待逾厚。
(2)数公皆负当时盛称荣耀,未几,俱沉下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下列小题。

刘宪,宋州宁陵人也。父思立,高宗时为侍御史。属河南、河北早俭,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存问赈给。思立上疏谏曰:“今麦序方秋,蚕功未毕,三时之务,万姓所先。敕使抚巡,人皆竦,忘其家业,翼此天恩,踊跃参迎,必难抑止,集众既广,妨废亦多。加以途程往还,兼之展夕停滞。既缘赈给须立书本欲安在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简择公私,须预追集。雨后农务,特切常情,暂废须臾,即亏岁计。每为一马,遂劳数家,从此相乘,恐更滋甚。望且要州县给,待秋困时出使贬。”疏奏,谥等遂不行。后迁考功员外郎,始奏请明经加帖、进士试杂文,自思立始也。

弱冠举进士,累除冬官员外郎。天投中,受诏推按来俊臣。宪嫉其酷暴,欲因事绳之,反为俊臣所构,贬清水。再过司仆。及俊臣伏诛,擢先为给事中,寻转凤阁舍人。

神龙初,坐尝为张易之所引,自吏部侍郎出为渝州刺史。俄复入为太仆少卿,兼修国史,加修文馆学士。景云初,三迁太子詹事。

玄宗在东宫,留意经籍,宪因上启曰:“白古及今,皆重于学。至于光耀盛德,发扬令问,安静身心,保宁家国,无以加焉。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绝人之才,岂假寻章摘句,盖资略知大意,用功甚少,为利极多。愿克成美志,无弃暇日,上以慰至尊之心,下以答庶僚之望。侍读褚无量,经明行修,耆年宿望,时赐召问,以察其言,幸甚!”玄宗甚嘉纳之。明年,宪卒,赠究州都督。有集三十卷。初则天时,敕吏部糊名考选人判,以求才彦,宪与王造、司马煌、梁载言相次判入第二等。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B.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C.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D.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同类,但考试内容不同。
B.弱冠,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凤阁,唐曾称谓中书省为凤阁,与凤池不同,凤池是宋时对朝廷的美称。
D.伏,敬辞,与《陈情表》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中的“伏”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宪之父有民众情怀。某地旱灾,高宗欲派官员慰问赈济,刘思立怕百姓农忙时不欢迎巡察官员而加以谏阻。
B.刘宪仕途曲折。他在受到奸臣的波折之后,又因为张易之的牵连,被赶出朝廷,担任地方官员。
C.刘宪审时度势。玄宗在东宫,重视经籍,刘宪乘机上奏,劝说玄宗时常召入褚无量询问,听取他的言辞。
D.刘宪才能出众。武则天当政时,让吏部严格了考选措施,刘宪、王适、司马锽等相继被判入第二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且委州县赈给,待秋闲时出使褒贬。
(2)宪嫉其酷暴,欲因事绳之,反为俊巨所构,贬清水令。